X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党委——敢为人先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重庆日报记者 杨骏 刘旖旎

  重庆到广西钦州,每天都有一趟或几趟铁海联运班列在轨道上疾驰。它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为内陆地区出海开辟了新的南向线路,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重庆是这条通道最早的倡议者,其背后的主要执行单位,便是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重庆当时开行了中欧班列(渝新欧),效果非常好。我们就在思考,是否也能够开辟一条向南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党委有关负责人说,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将重庆作为运营中心,交通物流则是项目四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基于此,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党委牵头,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PSA)探讨,设想让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三港”联动,推动“一带一路”无缝衔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盟联动发展。

  这个想法很快付诸实践。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同推动通道物流建设、国内国际贸易、金融资本服务、资源互导共享等事宜。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如今的重庆国际枢纽园区,已经构建了“东南西北、四向齐发”的国际大通道格局,累计开行班列突破1.5万班、货值达4100亿元。

  除了通道建设,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党委带领党员、职工,敢打硬仗、勇于攻坚,还在多个领域积极推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比如,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仅用3个月,就建成了7.3万平方米的整车进口口岸;8个月,建成5.4万平方米的铁路保税物流中心。

  再如,园区先后建成内陆首个一类铁路口岸、首个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全国首个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口岸中心等,带动促进重庆开放型口岸体系日益完善。

  除了硬件上的积极推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还在党委带领下,积极探索“软件”创新。比如,面对跨境铁路没有提单无法实现信用证结算的难题,园区党委以整车进口为切入点,积极寻求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创性赋予铁路“货代单”唯一提货权,使其具备银行议付凭据功能,实现铁路运单物权凭证化,推动国际贸易结算规则创新,入选国家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宣传推广。

  “园区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党委应该做好表率,带领园区积极担当,敢于做‘先驱者’,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探索更多经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