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盟国家如何看待“疯狂”的比特币?

当前,比特币(BitCoin)热潮日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加密货币形式的虚拟货币能用于购买商品并能与真实货币兑换,因此,比特币的使用趋向得到不断增加。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横空出世,当时其价值还未被挖掘。在2010年的时候,1美元可以买下1300枚比特币,然而时间进入2017年之后,比特币一夜之间崛起成为现象级话题:从突破1000美元开始,一度站稳2万美元。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不依靠特定的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

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数量有限,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但是可以用来套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

>>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东盟国家对比特币持何种态度?

正所谓彼之毒药,吾之蜜糖;彼之敝草,吾之珍宝。因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世界各国对它的存在所持的态度始终褒贬不一,东南亚国家亦如此。

泰国:合法(监管态度不明确)。

泰国中央银行在2013年7月31日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比特币在泰国是非法的规定。由此,泰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封杀比特币的国家。2016年,泰国央行表示比特币使用和交易不违法,但对其风险做了警告。

印度尼西亚:合法(不干预监管)。

印度尼西亚银行没有明确的对比特币使用的监管或禁止条例。

马来西亚:合法(监管态度不明确)。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对比特币系统的看法目前还没有定论。2013年11月4日,BNM与国内的比特币支持者碰面,深入了解了比特币,但当时没有表态。

2014年1月6日,BNM发布了一条公告,表明马来西亚不承认比特币为法定货币。中央银行不会监管比特币交易,但使用者应小心规避风险。

菲律宾:合法(积极监管)。

2014年3月6日,菲律宾中央银行(BSP)发布了一条公告指出比特币交易的和使用的风险;2017年2月,根据944号通告,BSP正式将菲律宾比特币交易所当做汇款公司进行监管,并将比特币作为合法支付方式。

新加坡:合法(积极监管)。

2013年9月2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比特币的使用风险作出警告;2013年12月,MAS公告“金管局将不会涉入交易所比特币交易”。

2014年1月,新加坡国税局发布了一系列征税指南,比特币如果被作为支付方式,则按易货兑换征税。处理比特币外汇交易的企业将根据比特币销售量征税。

越南:合法(监管态度不明确)。

在越南进行比特币交易不受法律的监管和限制。两大越南比特币市场VBTC和比特币越南都不受限制;2016年12月,政府证实于2017年12月拿出使用比特币的法律框架。

比特币这一加密货币的价值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在疯狂地上涨后,又会疯狂地下跌。2018年2月底,原本价值已经跌落谷底的比特币却在半月内价值上涨,直逼1.2万美元大关。

比特币24小时涨跌幅

然而好景不长,比特币再一次拉开了暴跌的序幕。据界面新闻报道,3月18日,主流数字货币经历了一轮集体大跌。其中,比特币最低跌至7350美元 , 在24小时内跌近8%。

比特币的暴涨暴跌会给东盟国家带来哪些风险?

一般来说,某种投资品大跌说明短期内上涨过多溢价过大,这样的论调更符合市场规律。除了市场规律,比特币其特殊的属性也让其多了一些风险

比特币虽具备数字属性,但不具备黄金的高流动、低风险、稳价值和难以操控的属性。

>>据某些媒体报道,目前仍在发酵的勒索病毒事件也说明比特币给某些犯罪活动提供了支付上的便利。

>>再往大的方面来说,比特币还具备“换汇”功能,透过比特币,人们可以将本国资金带出境,为洗钱提供了便利。

>>同时相关部门制定数字货币政策并不能看成是对比特币的一种利好,相反在严格的监管之下有可能会将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挡在市场之外,对比特币价格也会构成负面影响

德国联邦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席胡费尔德对比特币走势曾给予“密切关注”:“这些交易是具有高度投机性的,可能会造成全面损失。暴涨过后将会出现异常痛苦的输家。

还有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加密货币成为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引发下一场金融危机

从比特币近段时间的暴涨和暴跌来看,由于稳定性欠佳,所以要想将其作为一种世界承认的主流货币会变得更加困难,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还只能是一种投资品,所以还想着投资比特币的投资者还得谨慎行事。

来源:华尔街见闻、好币网、经济日报等

综合整理:黄乙司

编辑:黄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