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生地”到“熟地”

2012年,我从新加坡来到岭南千年商都广州追寻我的中医梦。一出机场,看到这陌生的土地,听到周围充满粤语与普通话的交流,感受着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文,不禁叹道:“生地!”我从小受到广东文化的影响,感觉广东的气候与生活和新加坡比较相似,而且受家人熏陶对中医学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选择到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正宗、专业、临床疗效佳的中医。

图为袁梓朗

早已耳闻广州不仅商业发达,还是一座美食之都,正所谓“食在广州”,对于我这个新加坡大吃货来说甚是美哉。读本科阶段,我认识了不少广东本地的同学,课余时间他们带着我吃遍了“陈添记”“超记”“陶陶居”“惠食佳”等,早茶、肠粉、煲仔饭、啫啫煲,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在广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不少凉茶铺与药材店,让学中医的我非常兴奋,总是闻闻或尝尝店铺里各种药材的味道,感受它们的四气五味,想象它们如何在人体里运行归经。此外,我还参加了很多学校的社团和活动,认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知道了中国各地不同的人文风情,也因此萌生了到各地探索的想法。在旅行中发生了不少插曲,如在昆明行李落在了出租车上,除了同学帮忙,当地警察也伸出援手帮我调取监控,最终找到了出租车并拿回了行李,当时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读本科时,我还发现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有感触的是我上大一的时候,微信还只是一个聊天软件而已,到大三后已经变成我们不可缺少的移动支付工具,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可谓“机不可失”。新加坡的朋友来到中国找我玩,看着我扫一个个二维码,以为我在找优惠,没想到我是在付款,这让他们很惊讶。记得我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称赞中国是移动支付最先进的国家。中国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因此我选择继续在中国攻读硕士和博士,一方面能加深我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能力,另一方面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好好认识中国,开阔我的视野。5年一晃而过,我熟悉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上下课的路上,看着一个个掉落的芒果,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打着招呼,一个个镜头在脑海中闪过,感觉自己也慢慢“熟了”,不知不觉感觉这里就像家一样。

研究生阶段,我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与临床能力的提升中。3年里,我不但在导师身上学到了知识与技术,还耳濡目染了他高尚的品德。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我们在对待疾病时,获得的是八纲脏腑六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检查治疗病人时,获得的是生活与生命。我在临床上接触的患者大多是广东人,幸好新加坡是多语言国家,我家里也有人讲粤语,所以在沟通上没太大难度,这让我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2020年初,在研究生三年级下半学期,我计划完成毕业课题,并没有打算回国过年,然后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街上的车与人都很少,人人抢购口罩,天天有新增病例的新闻报道。然而,中国政府快而准的决策、医护人员的勠力同心,以及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很快控制住了疫情。这让我格外感动,也让我很想出一份力。直到最近广州出现疫情,政府快速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精准封闭部分区域街道,做到非常有效抗疫的同时,把对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人民群众都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容易做到的。至今,中国仍是世界上控制疫情最好的国家,我为自己能在中国留学感到无比骄傲。

从中药炮制学中我们知道,生地需要经过九蒸九晒方能成为熟地。2021年,是我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第九年。经过9年的熏陶学习,曾经的“生地”已变为如今的“熟地”。非常感恩这片熟地为我养血滋阴、补精益髓,让我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实。(作者 袁梓朗[新加坡] 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留学生。供稿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4期

作者:袁梓朗[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