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活在新加坡,就要随时做着抗压的准备,一不小心就会被生活,工作等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有时候在想SHE的那首《不想长大》还是蛮有道理,如果能回到小时候做个小孩,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无忧无虑该多好啊。
然而….生活在坡坡的小学生们表示不服,他们有话要说。好了,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新加坡的小学生是怎么度过一天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别人家的孩子又得奖了,你也加油”
面对大多数父母的期望与心态,随之而来的便是除了基本学校的课业,再是各种兴趣班,科学班,补习课,脑力训练… 在国内,有很多家长们为了送孩子去好一点的小学,抢名额也算是抢的头破血流,所以很多家长选择了把孩子送来新加坡读小学,觉得新加坡经济好,肯定与它的“先进科学”的教育机制有关,报想着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压力小又能学业有成的美梦坏境下成才。那事实真是如此吗?
最近有一对新加坡家长在网络上Po出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读小学一天的日常,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不禁开始讨论国内教育机制和新加坡教育机制的不同。
和国内小学有所不同的是,新加坡的中小学大多下午1点半就放学了,一周会有一到二次参加学校的cca兴趣活动课。也许这也是中国爸妈们送孩子来这边读书的一个原因吧,认为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不是死读书。
这两位小朋友都是挺典型的新加坡小学生,在南洋小学就读3年级和2年级。爸爸是一位律师,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
6:40起床准备出门,从家到学校25分钟的车程。
7:20 到校准备好后开始上课
09:30 学生会休息半小时,学生们都会到食堂吃些课间餐。
13:30 放学,并去食堂吃午饭。
15:00课后进修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两位家长也说到,尽量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不要过度的去逼孩子们学这学那,这样做反倒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们能在学习中发现自我潜力,而不是厌倦学习。
让我们在看看新加坡小学的考试机制
在新加坡,小学1年级到四年级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为必修课,有4门主课,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和母语(包括华文、马来文以及淡米尔文),其他课程还包括音乐、美术、公民教育(在一些特选学校,这门课程用母语教授)、健康教育、社会以及体育。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
1991年至2003年,在小学四年级末有分流考试,将学生分为三个源流:EM1、EM2和EM3[5]。在EM1和EM2源流的学生修读4门主课:英语、数学、母语和科学,其中EM1源流学生还可以选修高级母语(Higher Mother Tongue),这是在普通的母语课程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课程。EM3源流学生修读英语、基本母语和数学。大多数学生进入EM2源流,大约10%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进入EM1源流,还有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EM3源流。对于新加坡这种小学分流制度,有很多人批评过早对学生分类,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新加坡政府称,这么做是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开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後來於2002年,新加坡作家兼演員梁智強透過製作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由三名EM3學生的遭遇控訴其教育制度的流弊,於當地社會帶來重大反響,促使政府對其教育制度作出反思。故此自2004年起,小學教育逐漸推行改革。於2004年,政府已将EM1和EM2源流合并。自2008年,EM1、EM2和EM3源流的分流制度已废除。现今的制度是以学生的母语、数学和科学程度,个别选修择适合自己的源流课程。
小学六年级末所有小学生必须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PSLE),考试包括4门主课,根据考试成绩学生将可以进入不同的学校,选修不同的课程。
而这个只是小学,接下来的中学,JC的情况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压力是没有国界的,想要靠学习出人头地,没有捷径,努力是唯一不变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