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强监管 优服务 提效能——舟山海事高效护航浙江自贸区建设

5月11日,巴哈马籍LNG船“亚洲探险”轮在海巡艇的护航下,顺利靠泊舟山新奥LNG接收站码头,本航次计划卸载液化天然气6.9万吨。为支持舟山新奥LNG接收站加大船舶靠泊频次,浙江海事部门持续全面高效应用“单一窗口”标准版,全流程实施线上审批,严格按照业务审批流程,全线提高LNG船舶的进出口岸审批效率,全流程把好进出口岸关。这是浙江海事高效服务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海事护航“亚洲探险”轮安全靠港作业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区在舟山正式挂牌成立。3年来,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鱼山绿色石化基地、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基地等重大项目工程拔地而起,舟山港域超越上海港一跃成为中国保税燃料油供应体量最大、全球第八大的加油港,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成功吸引全球6000多家油气企业前来投资……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离不开海事人的默默耕耘和不懈努力。

政务改革 海事执法效能攀升

自2017年4月起,浙江海事迅速推进实施“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2019年1月1日,依托线上平台,浙江海事系统全面铺开“就近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目前,已经实现全网申办、全域通办,54项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8项事项实现“跑零次”。

浙江海事坚持在浙江自贸区先行先试,2018年3月9日,率先在全国海事系统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全流程“无纸化”通关。进一步精简纸质单证、证书数量,明确在海事各业务系统中可查询到的相应信息均免于上传相关单证,“瘦身”后单证减少量达73.9%,证书减少量达50%,扫描页数减少量达80%,大幅提升了船舶进出口岸(海事环节)手续办理效能,船舶通关手续办理效率提升80%以上。

2019年,浙江自贸区通过“单一窗口”成功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申请7101艘次、进口岸查验6733艘次、出口岸许可6606艘次,“单一窗口”无纸化申报率达100%。

同时,牵头海关、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建立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机制,创新“2+X”检查模式,主导推进建设全国首个与“单一窗口”标准版相对接的联合登临检查信息化平台,最大限度减少口岸查验单位登临检查次数,提升口岸执法效能。

口岸查验单位联合登临检查

自2019年12月1日,浙江海事率先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优化审批服务举措,在浙江自贸区率先将国内航运公司安全营运与防污染能力符合证明核发的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12个工作日,发证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减至7个工作日。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检阅。疫情防控期间,“预约办”“网上办”“并联办”等各项海事政务办理便利措施,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海上航运正常运行,也为企业复工复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优化服务 保税油供应“弯道超车”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国际航运业也被波及。浙江自贸区一季度保税燃料油直供量达56.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3.7%。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航运口岸之一,全国现有的7条国际航线中,有6条经过舟山海域,每年有数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在这里停留。但因燃料油价格、供油锚地设置、配套海事服务等复杂因素,其中的大部分船舶选择在新加坡加油。

浙江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将推进保税燃料油工作作为重点目标之一。为提供专业服务,浙江海事在自贸区全力推进“一口受理”和“单一窗口”建设,研究制定《外锚地加注保税燃料油国际航行船舶口岸手续流程》,在原有供油船通关“零上门”的基础上,实现“一次性申报、一次性审批、一次性办结”,查验证书精简至常规船舶的1/3,特别是推广应用“单一窗口”模式后,受油船舶通关全程仅需10分钟。

为便利国际航行船舶在舟山港域开展保税燃料油加注作业,海事部门牵头开展了海上供油锚地区域布局专题研究和论证,科学合理选定保税燃油加注锚地,推进优化锚地资源配置。2019年11月22日,全国首单锚地综合海事服务业务在马峙锚地完成,燃料油加注、伙食物料补给、船员轮换、船舶检验、船管公司交接等综合性海事服务一站式完成,为船方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2020年1月1日开始,全球限硫令正式实施,全球范围内船舶使用燃油的硫含量不应超过0.5%m/m。这成为浙江自贸区保税船用燃料油市场崛起的一大契机。浙江海事将继续同有关部门一起,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储油条件、深水岸线等,用更优质的服务、更优惠的政策、更贴心的监管,助力浙江自贸区保税燃料油“弯道超车”,共同推进“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建设。

保税油加注现场监管

协同联动 让失信船舶寸步难行

1月2日,舟山海事局与舟山银保监分局共同签署《关于助力浙江自贸区建设 促进航运业安全发展合作备忘录》,这是全国海事系统与银保监机构的首次合作,标志着海事监管信用信息在银行、保险行业的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海事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应用,推动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海事监管新机制,通过打造“信用海事”,让守信船舶一路通畅、让失信船舶寸步难行。

2018年4月,舟山海事局推动海事行政处罚等9类事项信息编入《舟山市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事项清单(2018年版)》,这是海事信息首次接入舟山市信用评价体系,并纳入“信用舟山”平台。这项举措不仅打通了海事信用管理与地方信用管理的协同渠道,还实现了海事行政相对人行为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的关联挂钩。

在实践过程中,海事部门围绕船舶、危防、通航等海事监管业务,不断强化失信惩戒机制的运用。推动建立“黑名单”监管机制,在日常监管中将黑名单主体列为重点审查对象,加大失信船舶检查频次。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引导对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限制。

同时,守信联合激励举措也在不断丰富。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面,同等条件下海事部门对诚实守信者依法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处处守信、事事方便”的氛围。

在海事部门的倡议下,浙江自贸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船用燃料油加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机制,今年与银保监机构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更是将海事信用信息应用至银行、保险行业。通过加强与多部门的协作,深化联合奖惩机制,有力提升了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浙江自贸区航运业安全发展。

全面履职 护航海域平安高效

打造平安高效海域,是浙江海事人在建设浙江自贸区征程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3年来,浙江海事在助推保税燃料油加注产业发展、国际航行船舶通关便利化等领域累计形成10项引领型制度成果,占整个浙江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总量的近十分之一。

随着浙江自贸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多项重大项目工程陆续在这里生根发芽。浙江海事持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助力鼠浪湖矿石中转基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混配矿单体码头;保障全球炼油单体产业最大项目绿色石化一期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并投产运营;开辟海事服务“绿色通道”,推动建立健全船舶安全监管标准,助推舟山江海联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鱼山大桥、秀山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舟山跨海大桥运营十周年海上安全零伤亡……

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

2019年7月,浙江海事在船员履职管理中引入生物识别技术,船员不需离船就能通过身份证校验与人脸识别,完成任解职流程。这不仅精简了船员任解职业务流程,降低了航运企业的时间、经济成本,也进一步压实了航运企业和船舶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他们还实施“多元智控”锚地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全面保障锚地安全管控,提升工作效率。据统计,2019年,舟山海事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共开展锚地交通组织21284次,同比增长36.3%;借助船舶交管系统智能语音报警系统,成功避免锚地内船舶走锚险情80余起、船舶碰撞险情30余起、船舶搁浅险情8起,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

今年,海事保障黄泽山油品储运中转基地顺利完成首次试靠泊并正式试运行;护航舟岱大桥与富翅门大桥顺利合龙,为主通道项目2021年年底建成提供有力保障;保障新奥能源LNG接收站顺利开通专渡新航线……在打造平安高效海域、护航浙江自贸区破浪前行的征途中,践行使命、奋扬奋进。

来源: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