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在怀念过去的时候,最好的去处就是住过的房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在发展,房子不断地推陈出新,房子会凋敝,会破败,但是关于时间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
绿城业主邱娅萍夫妇那一代人的成长过程,虽然经历了时代动荡,但也因此多了不少独特的体验。
邱娅萍的丈夫董先生1947年出生,家境还算不错,从小住在直大方伯的一栋独门独户的小洋房里。对于如今已经跨过七十大关的他来说,超出三分之二的人生,都和这栋小洋房有关。
从解放前到20世纪90年代,房子从私有变成任人抢夺,再从落实政策到收回产权,董先生的前半生也随房子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
而妻子邱娅萍对于这栋房子的记忆,则是从两人结婚才开始的。
邱娅萍夫妇
儿子从出生到出国,在中国成长的18年都是在小洋楼里度过的。房子是全家人幸福和痛的回忆。
直到儿子出国以后,因为老房子即将面临拆迁,两人才重新在永康苑买了房子。
90年代末,永康苑在市区属于开发较早的商品房。
加上后来儿子在新加坡毕业、成家、立业,几乎没有太让他们操心的地方。
在这九十平米、南北通透的房子里,夫妇二人的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永康苑一住就是15年。
02
对邱娅萍夫妇来说,儿子1994年从浙江大学去新加坡留学,在那里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新加坡从此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夫妇俩从未对此感到后悔。
邱娅萍回忆说,最早新加坡学校来招考的时候,儿子就跃跃欲试,于是回家问自己的意见。
“我说你要试的话,就要做好留在新加坡的打算,在那边读本科、读硕士、生孩子。”正是因为这句话,成了儿子人生的一盏明灯。
在那个留学尚未成为一种风向的年代,邱娅萍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单纯觉得那里的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更好。
因为儿子的原因,邱娅萍夫妇每年都会来回新加坡一次。2008年12月孙子出生,之后四年多的时间里,两人基本上都生活在新加坡,一直到他上了幼儿园。
邱娅萍夫妇和儿子一家
邱娅萍至今仍然坚信儿子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下一代。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国家很公平。
比如,新加坡也有学区房。在这里有钱也没有用,只能按照它的规则,看你的运气。
儿子在新加坡工作以后买过4次房子。
第一次因为不是公民而且刚大学毕业,只能买了实用面积100平米的政府组屋,“比当时的永康苑已经好多了。”
从这里起步,到之后的公寓,再到别墅,房子的面积也越来越大。第四次为了孩子读书,在学校一公里内买了200多平米的高层私人公寓,孩子才具备了参加抽签的条件。
新加坡很多名校都有一个政策,上一代人是这里的校友,子孙就可以直升。相应的,兄弟姐妹只要有一个人在这所学校读书或毕业,那么他直系的弟弟妹妹也能直升。
所以大孙子抽签的时候,只有三十个名额,一家人都紧张得不得了。好在最后摇号摇进去了,皆大欢喜。去年,小孙子也顺利进了这所学校。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孩子上学,父母比孩子还要努力,因为他们要去学校做义工。
像是学校要办一支舞蹈队,缺少舞蹈教练;或是想办一支乐队,缺少某种风格的乐器,等等。没点硬实力的家长,或许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为什么要为子女的教育这么努力?就像无论中国家长还是新加坡家长,都执着于学区房一样,无非是为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其实要论文化知识教育,中国是不亚于国外的,但是德育没有跟上。”邱娅萍说,很明显的一点,新加坡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礼貌,见面互相问候“Hello”“morning”已经成了习惯,这在中国却不多见。
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确实震惊世界。
在邱娅萍的记忆中,新加坡这十几年来,虽然发展速度不比中国,但那里的城市真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房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新建筑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很多几百年的老房子都保存得很好。
虽然生活在新加坡的时间少了,邱娅萍夫妇仍然时常感叹两地对待垃圾处理的方式。
60年代开始,新加坡的房子开始出现垃圾通道的构造。只要打开盖子把垃圾扔下去,下面都有集装箱。
“国外造房子动工比较慢,但比较有远见。每一层、每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检查,合格以后再往上造。”
新加坡的舒适生活环境和不断更新的房子,也让身在杭州的邱娅萍夫妇,开始物色新房子了。
“主要还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他们回国能有更好的环境,孩子们也希望我们的晚年生活环境更舒适,更美好。“
邱娅萍说,年纪大的人追求的是方便,离医院近、买菜近、公园近,出门就有交通工具等等,所以很多老人都选择住在旧城区。
“老的小区距离是很近的,比如说串门,老人没事扇子摇摇,跑出来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下棋。相对来讲,这是老小区人自然形成的集市活动。这种生活习惯,如果他已经养成了,离开了会不习惯。”
因为生活在新加坡多年,邱娅萍夫妇慢慢成了摆脱习惯思维的人。他们对房子的要求也变高了,尤其看重杭州的新小区,环境优美,也更清静。
在朋友的影响下,他们把范围缩小到了滨江区。滨江是杭州发展最快的地方,新兴区域的建设日新月异,环境的清静同样有极大的诱惑。
2015年孩子们在杭州时,有一天全家人去滨江看房子,坐车路过,看见一个漂亮的小区,后来一看是绿城的明月江南,在滨江唯一的绿城楼盘。
儿子媳妇只想让二老住上好房子,绿城是他们的首选,第二天就下单了。
刚刚搬来明月江南的时候,小区的美好环境,物业的优质服务,都非常令人满意,但因为周围设施还没跟上,生活上还有诸多不便。
现在随着建设的高速发展,一切都变得舒适方便。一到儿子一家回国的时候,家里的空间大了,小区的条件也好,环境也好,都让人赏心悦目。那些鸡毛蒜皮的不方便,也慢慢成了习惯。
邱娅萍说,儿子媳妇去了新加坡二十多年,对杭州的变化很有感触,有时候看到他们小区里面拍的照片,对绿城的房子赞扬有加,言语里满是思乡之情。尤其是两个孙子,每次回国都住得不想回去了。
“他们喜欢杭州,一是住房环境好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吃上面。在新加坡都是女佣烧菜,回中国后我改善了他们的伙食。”邱娅萍的丈夫董先生自豪地说,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是很有魅力的。
04
搬入新居,邱娅萍夫妇除了盼望两个孙子的假期,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件事是游泳。
永康苑的房子,因为离杭州游泳馆近,丈夫董先生从小是游泳爱好者,又有一帮游泳朋友,早就形成了固定的圈子。
后来,儿子在新加坡的房子也都有游泳池,在董先生和朋友的诱惑下,邱娅萍开始学习游泳,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邱娅萍和两个孙子
对明月江南一见钟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个可以游泳的健身房。搬到这里后,邱娅萍的游泳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现在每天只要有时间,邱娅萍必然下水游半小时,去年还参与了绿城成立的金海豚游泳协会。
“一个人游也是游,一帮人游也是游,但是一帮人变成朋友了,乐趣就多了。我们甚至跳出游泳圈子,去爬山、去打牌、去旅游,圈子也越来越大。”
现在她又结识了一群游泳姐妹,每天打卡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光。“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人跟人的交往多了,肯定会有乐趣。”
邱娅萍常常感慨,现在的时代发展太快,手机换了又换,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免于脱离社会的发展。
“像新买来的电脑要加装东西的话,都是我自己弄。这些事情很费时间,所以我跟儿子说妈妈自己弄,我肯定弄得好。”
在丈夫董先生看来,妻子动手动脑能力都比他强,而他的生活则力求越来越简单,就连手机也尽量少用了。
一个学习进步,一个追求简单,这就是两人现在的生活。既有彼此独立的空间,又能在生活上互帮互助。
邱娅萍夫妇
20多年来,他们基本保持每年出国旅游一次,跑遍世界想去的地方看看,回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每天游泳运动一下。这也成了两人共同的追求:简单生活,放松自我!
他们还得出了一个结论:
“年轻的时候不管怎样,苦难也好,辉煌也好,都是青春里的一个回忆。但是人的规律就是会渐渐老去,老去的时候不留遗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