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辛亥革命元勋邓慕韩:24岁入同盟会,孙中山称他“师爷”!

一座古祠堂 一部家族史。在白坭镇清塘村,一座百年邓氏大祠堂将于明年正月以崭新面貌示人。祠堂内将专门开辟出一个场室陈列先贤事迹,届时一批邓氏先贤将被人们所熟知。近代以来,清塘村出了不少革命先烈。如果要把指针拨回到辛亥革命期间,邓慕韩便是不可不说的一个。

1905年,24岁的邓慕韩率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他与孙中山颇有私交,被其直呼“师爷”;他曾参加过黄花岗起义等战斗,后来还担任过广三铁路局局长等职。邓慕韩本是富户出身,但他毅然放下殷实家业,为革命奔走呼号、毁家纾难,其红色精神更是激励了不少三水当地的先进人士为救国救民而前仆后继。

黄花岗起义中也有其功劳

邓慕韩祖籍三水白坭镇清塘村,生于1881年,在1953年去世。原来,邓慕韩的祖父辈就已经迁至西南河口置业,后来定居于西南镇。邓慕韩的祖父是县中一大富商,经营典当业。

按照辈分,现年85岁的邓刚要称呼邓慕韩一声“(堂)大伯父”。邓刚说,邓慕韩在辛亥革命中“大名鼎鼎”,但白坭镇当地人,对其英勇事迹鲜有人知晓。谈起邓慕韩,邓刚的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

童年及少年时代,邓慕韩在广州念书,后于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当时,邓慕韩与留日学生胡汉民、朱执信、胡毅生、廖仲恺、何香凝等交往密切,且结识了孙中山。受西欧民主思想,以及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邓慕韩反清思想强烈。

邓慕韩。/资料图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年24岁的邓慕韩成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在星洲(即新加坡)期间,邓慕韩曾协助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孙中山兼任部长,邓慕韩担任书记。不到一年,分会发展为20多个,会员由数百人增至三千余人。1910年,邓慕韩及其他同盟会员于广州创办《平民报》,为革命鼓与呼。

邓慕韩虽是留学生,但他对打仗并不陌生。

据《三水县志》记载,邓慕韩的身影还出现在历史上有名的“黄花岗起义”中。在准备黄花岗起义时,邓慕韩因深度近视,不受清朝军警注意,乃多次进出关卡运送械弹。武昌起义爆发后,邓慕韩在广州被捕,后迫于压力,粤督将其释放。随后,他在广州与潘达微、邓警亚策动广东独立。而后,全省各地纷纷独立。革命党人联合各界组成议会,推举邓慕韩为临时主席兼书记,胡汉民为都督。

此后,邓慕韩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长。

他被孙中山直呼“邓师爷”

从小,邓刚便听闻不少作为长辈的邓慕韩的革命故事,接触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他跟孙中山的关系不错,是孙中山的秘书。”邓刚所言不假。据史料记载,邓慕韩与孙中山先生颇有私交,邓慕韩因相貌清癯,深度近视,状如学究,又喜欢出主意,孙中山及同盟会同志均呼其“师爷”,而不呼其真名。

在与记者的对话期间,邓刚饶有兴致地讲起邓慕韩为孙中山保存三民主义手稿一事。邓刚说,虽然如今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自己对这件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孙中山逝世后,三民主义演讲手订记录稿一直由邓慕韩保存。广州沦陷时,邓慕韩将手稿藏于南海县石涌乡的一户人家中。民国32年(1943年),国民党中央派出专机,由邓慕韩偕同其侄邓仕梁护送手稿到重庆,交与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张继接收保管。很快,邓慕韩被选为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待遇与中央委员等同)。

凑巧的是,邓刚是这件事情的见证者之一。据邓刚描述,当时,三水已经沦陷,邓慕韩随国民政府一同迁至位置较为偏僻的六和浦坑,而后邓慕韩接到国民党中央电令,要求寻回孙中山三民主义手稿。当时,邓慕韩已是国民政府要员之一,不敢贸然出动,无奈便寻求他人相助。事发当年,邓刚仅有十一二岁,由于当时邓慕韩在外避险,邓刚全家曾帮其看护家宅。

邓刚所说的邓慕韩旧宅,就位于西南旧街。上周六,记者跟随邓刚的脚步,来到西南街道人民二路,穿入其中一个旧巷,又拐进了一两个巷口,在一座三栋紧密相连的青砖古建筑前停下。“大门左转有一条小径连通三栋楼房,当时屋内摆放有许多日文的书籍……”邓刚话音尚未落下,又抬头望了望高高的砖墙,似乎陷入了沉思。

邓慕韩故居,位于西南街道人民二路。佛山日报记者陈浩森摄

邓慕韩一生忠诚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授予其“旌义状”及“开国元勋奖章”一枚,表彰其建国之功劳。“奖章上面刻着‘吾党精英’四个大字,很是漂亮。”邓刚说,自己曾亲眼见过上述奖章,“当时对他的崇敬程度又升了一级”。

红色精神勉励后人为国奉献

根据记载,1917年,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邓慕韩任大元帅府参议及两任广三铁路局局长。1923年,任国民党广东支部宣传科长,1924年,任大本营广东宣传局长。

邓慕韩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年)广州失守,三水相继沦陷。自孙中山逝世后,邓慕韩一直被蒋介石排挤。抗日八年期间,邓慕韩在韶关任广东通志馆编纂,并每月一次应邀到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省干训团讲授三民主义课程,领取一点夫马费,间或与朋友做一点生意,接济家人,生活清苦。至1949年,邓慕韩一生著作不下百万言,有《孙中山先生年志》、《孙中山先生自述拾遗》、《孙中山先生逸事》等。

邓慕韩舍弃殷实家业,终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其可贵精神激励不少邓氏族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勇往直前。69岁的邓华光目前担任白坭清塘邓氏大宗祠筹建委员会会长,他梳理发现,近代以来,邓氏族人涌现出了包括邓慕韩、邓警亚、邓禹等在内的革命战士。其中,邓慕韩与邓警亚、邓禹二人,分别是兄弟关系和叔侄关系,可谓“一门三杰”,谱写了“舍小家为大家,踊跃捐躯沙场”的爱国长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是为纪念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为何白坭镇清塘村能够涌现如此之多先贤?邓华兴思索一番后这样认为:白坭早有发达的水路条件,当地多人从商,容易接触到新潮思想。“邓慕韩是一个有志气的革命老前辈,坊间对其的评价也一直很好。”邓刚说,可惜如今村内很多老一辈对邓慕韩的事迹都不甚了解,自己也偶有向晚辈说起当年邓慕韩的种种,“与邓慕韩同为邓氏族人,觉得自豪骄傲”。

邓慕韩与白坭镇清塘村的维系一直都在。据介绍,邓慕韩逝世后,其后代将其骨灰带回了清塘村,“希望能落叶归根”。目前,邓氏大宗祠的修缮工程进度几近八成,有望在明年正月举行崇光典礼。届时,邓氏族人将可在祠堂领会先人的英勇事迹。

白坭镇清塘村开村至今已超过800年,邓姓是大姓,村中风气好,少有发生械斗争吵。邓华兴猜想,大概是因为同为邓氏族人,血液里有着共同的基因。“今后,邓氏大宗祠不单是纪念宗族传承的圣地,更是邓氏族人维系情感的纽带。”邓华兴说。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

编辑/佛山日报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