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狂草人生“醉墨淋漓”李鹤林书法展在杭州市吴山品悦艺术馆亮相

秒懂看点讯(曹顺元 阮中华)2022年2月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善草书兼行书,主临怀素的《自叙帖》《大草千字文》、张旭的《古诗四帖》及孙过庭的《书谱》、王铎草书各帖;行书临”二王”诸帖及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醉墨淋漓”李鹤林书法艺术展在浙江省杭州吴山品悦艺术馆亮相,展出中书协会员李鹤林草书近作50余幅。

狂草,飞动的线条似美妙音乐在空中飘荡,连绵的线条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李鹤林为之着迷,学习狂草已四十余年。他初学草书从小草开始,最早临摹的是现代书家徐之谦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草书字帖》,后来转学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古诗草书四帖》、怀素的《自叙帖》等。

狂草艺术是前人各类书法的综合提炼与升华,它是书法艺术的高级形态。“狂草艺术可以与绘画、音乐、舞蹈相通,是人的思想、气息、学问、境界、修养及书写功力等综合体现。”李鹤林说,“狂草具有严谨的法度,又具有生动的灵气。”近些年,李鹤林对怀素的生平历史及留世的各时期墨宝加以研究,同时对怀素的《自叙帖》不断临习,使自己的大草创作水平上了新的台阶。“狂草,强调的是用笔字形的正欹开合,大小变化、提按翻转,字形之间的顾盼呼应,需要充分运用墨色枯湿、浓淡。另外,各种手法要交替运用,这样才能变化丰富,节奏强烈。”

在多年实践中,李鹤林深知大草创作的难度。他认为,创作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内容要熟记,草法要精熟,整体要有构思与布局。要选择合适的笔,墨汁的加水要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创作时的状态,包括身体、心情、天气对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因人而异,如草圣怀素喜好在醉酒状态下创作。“好的作品,不太可能一次就成功。在练习中,我常常把作品挂起来进行审视,仔细研看,找出亮点和不足,然后再进行书写,直到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观李鹤林狂草作品,多为大尺幅,八尺整张宣纸不少。长锋羊毫,用墨淋漓,作品气势奔放,飞动飘逸,欹正相生,错落有致,节奏感强。豪放的诗词作品,是李鹤林狂草创作的主要源泉。他熟读唐宋大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等及毛泽东的许多经典诗词作品,并创作了许多佳作。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一词,借古抒怀,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宏伟,慷慨激昂。李鹤林借词的慷慨纵横之意,笔下错落有致,敢按敢提,节奏感呼之欲出,字以笔连为主,偶用意接,显得气紧而畅,似有一股“活气”在空白处流动,虚灵飘渺,计白当黑,柔中有刚,飞动飘逸。

李鹤林老师的书法作品在1985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化工部举办的书法展览中获得“金奖”;在由林散之先生任评委会主任的全国银牛奖书法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986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1991年入选浙江省《全浙书法大展》;1996年入选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1993年参加新加坡浙江省书法交流展。

李鹤林,1955年生,杭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善草书兼行书,主临怀素的《自叙帖》《大草千字文》、张旭的《古诗四帖》及孙过庭的《书谱》、王铎草书各帖;行书临”二王”诸帖及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受到当代草书大家马世晓先生的指教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冬龄先生的指导。

编辑:秒懂看点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