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200 字,时长约 6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经济学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
01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堪称中国企业家群体中最具危机意识的领袖人物。
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崩盘,纳斯达克跌幅达2/3,任正非写下那篇经典文章《华为的冬天》。这种深度的危机意识,帮助华为度过了世纪之初的冬天,最终迎来了华为的春天。从2009年开始,华为对5G技术累计投入达40亿美金。十年磨一剑的华为,如今以20%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5G专利王者至尊,一举超越昔日的领军者思科、诺基亚。如今华为19.5 万 员工遍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研发费用人民币达1427 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占销售收入的 22.4%。
华为震撼,引发美国的惊恐。美国把枪口对准了华为:设计陷阱诱捕华为公主孟晚舟、对华为实行“芯片禁令”、在全球游说封堵华为,招招狠毒,无所不用其极。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更为严峻的冬天已经到来。2022年第二季度,华为销售收入为1706亿元,同比增长1.43%,此前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净利润为94.8亿元,同比减少34.65%。
华为最困难的日子还没过去。华为董事长梁华坦言:
• 过去三年,“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是华为公司的发展目标,但我们没有因为外部 环境变化,就轻易改变了公司的愿景与使命。
华为2021年报的封面是一艘破冰船。这很形象,华为的确在努力冲破厚重的冰层。
02
在这种背景下,任正非的最新发声,犹如划破寂静的一声鹤鸣。任正非指出:
• 未来十年可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受俄乌战争影响及美国封锁打压,全球经济可能在未来三五年都不会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将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随着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华为既面临供应压力,也面临市场压力。
•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要把过于乐观的预期降下来,在2023年,甚至一直到2025年,把活下来作为公司最主要的纲领,每个业务都要认真执行。华为在2023年和2024年能不能突围还不敢肯定,如果按计划华为在2025年会有一点希望,也要先想办法度过未来三年的艰难时期,华为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利润为中心,不能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
• 2023年,华为的预算要合理,盲目扩张和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闭;继续优化机关业务,节约出来的人力压到前线去。他认为,华为要继续做黑土地,要收缩到一个有竞争力的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上,其它项目要拿出来,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水平。
• 未来几年,只要是不能产生利润的业务,华为都应该缩减或关闭,快刀斩乱麻,把富余人员调整到战略预备队,再安排到合理岗位上,把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主航道上。边缘业务要先看能不能做好,以及还需要多少资源才能做好,如果做不好就关闭,收缩要坚决。
• 要让华为的奖金和升职与经营结果挂钩,让寒气传递到每个员工。在考核中,要提升现金流和利润的权重,降低销售收入的权重,从而激励员工去抢利润。各业务的奖金要拉开差距,让所有人感觉到冬天的寒冷。利润和现金流多的业务将获得更多奖金,而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奖金较低,甚至没有,只有基本收入供日常开支,将寒气传递下去。
03
任正非这段话说得很重,让人心中一凛:
• 全球经济可能在未来三五年都不会转好
• 把活下来作为公司最主要的纲领
• 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利润为中心,不能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
• 让寒气传递到每个员工
任正非的预警,不仅适用于华为,也值得所有企业深思:
• 虽然受美国打压最狠的是华为,但家底最厚、抗压能力最强的也是华为
• 华为面临的大环境,其他企业也会遇到
任正非所担忧的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一,二战后运转70多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深刻重构。俄乌战争打响了秩序重构第一枪。普京说:“单极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对此心知肚明,但仍在维系世界霸权,对世界造成威胁。”正如俾斯麦所言:“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世界秩序的重构,注定是一个充满混乱和不确定的过程。
第二,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虽然奥米克戎致死率大减,但新冠对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后遗症不可小觑。新冠疫情加剧了贫富分化,导致国家之间的不信任、种族之间的敌对情绪,也为全球化新一波退潮埋下了伏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研究中警告:IMF:疫情结束后的两年更危险。
第三,美国不顾全球利益,执意推动“大脱钩”,从“友岸外包”到“印太经济框架”,势必加剧全球供应链紊乱,引发滞涨。
第四,俄乌战争开启动荡之门。延续已经超过半年的俄乌战争,渐成持久战之势,对世界能源和粮食市场会带来持续冲击。不仅如此,俄乌战争也可能进一步升级、扩大化,甚至成为俄美的直接冲突。此外,俄乌战争也开启了“一个世界,两套系统”的历史进程,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表明:美元是靠不住的。
04
英雄所见略同。
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的华语演讲中,也忧心忡忡:
• 外部的环境越来越不稳定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和美国的分歧日渐加深,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个争端。另一个影响全球安全形势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这导致俄罗斯和许多国家,尤其是和美国以及其他北约国家,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而这一切都对新加坡影响深远,我担心,这个区域里,大国之间的博弈会更加激烈,局势也会更加紧张。亚太地区会不会出现和欧洲一样的纠纷,发生冲突呢?我们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团结一致,应对任何危机。
比李显龙更忧虑的是百岁老人基辛格。在基辛格眼中,拜登这些政客们犹如一群玩火的孩子。基辛格说:
•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种危险的失衡状态,我们(美国)在部分由我们制造的问题上与俄罗斯和中国处于战争的边缘,我们对如何结束这种问题或它将导致什么发生没有任何概念。中国作为当今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美国需要做的是与之交好,并不是选择对抗。
05
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如何从“增长的逻辑”切换到“生存的逻辑”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考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5%,这种长期爆炸性的增长,养成了企业家的“增长型思维”,这种建立在既往经验基础上的惯性思维,将把企业带到“未知的水域”。没有经历过危机的洗礼,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最大的弱点。达利欧说得深刻,“大多数人并没有以史为鉴,而只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然而一生的时间过于短暂,无法提供所需的经验和教训。”
而今迈步从头越。企业家必须直面几个现实:
• 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这是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如何适应L型增长,这决定企业的生存;
• 金融回归本源,是一个“海水退潮,裸泳者现”的过程。“借钱是要还的”,恒大、海航这样的裸泳者,将被新的环境无情荡涤;
• 历史叙事已经改写。大国博弈,取代了和平与发展。这意味着黑天鹅与灰犀牛齐飞的局面会持续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美之间的脱钩与反脱钩,将在很长时期内引发全球产业链的持续重组与动荡不安。
•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经济格局正在形成。随着主要矛盾的切换,房住不炒、防止内卷、共同富裕成为新的关键词,政策逻辑也必定随之转换。
“活下去”,这已经是所有企业必须思考的命题。
第一,低杠杆率是应对新环境的理性选择。
第二,现金流为王是最硬核的逻辑。
第三,企业规划应该设置底线假设、极端情形的应对,预留弹性空间,构建突发危机管理能力。
第四,告别“规模至上”的世界500强情结,专精特新将更具可持续价值。
第五,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渡过寒冬的最好棉衣。
第六,以变应变,探索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制度环境的新商业模式。
第七,适应经济领域的K型分化,以资产组合的理念调整赛道或者投资布局。
第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关注可能的重大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九,保持对国内外政策环境的高度敏锐和深刻把握能力。
从“增长的逻辑”切换到“生存的逻辑”,这是企业家需要赶考的崭新课题。
正如达尔文所言: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山东·菏泽·定陶人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著有《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