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深航乘务员给我发来一条内部通知,是这样子的:
关于毛毯整理的工作提示全体乘务员:
因目前仅有深圳本站可以保障毛毯回深换新,分公司和各外站无法保障此项工作,请各乘务组在执行分公司或外站航班时,在清舱工作完毕后将毛毯折叠好并分舱叠放,以便后续航班执行。
附:《各航站过站折叠毛毯服务现状信息》,该表格已同步上传iPad移动客舱资料库。如遇外站清洁队不配合等情况,请乘务长及时通过CSM系统反馈。
该通知于即日起开始执行,禁将毛毯直接装入垃圾袋中(除航后)!
谢谢大家!祝大家飞行顺利!
我一个标点也没改。
简单意思就是说:公司现在没有能力保证每个航班上新毛毯,所以乘务员需要在每个航班落地后,自己或者督促保洁人员把旅客使用过的毛毯叠起来,以便给下一段航班的旅客使用。
是只有深航一家公司这样做吗?
也不是,据我了解,目前而言,诸如南航、海航、川航、厦航、天航、首都航空、西藏航空、湖南航空、成都航空、西部航空、昆明航空、东海航空、多彩贵州航空等等航司的国内航班上,大都只能保证早上第一段的毛毯是新包装的,后续的航段中,毛毯基本是要循环使用的。
而且,出于成本的控制或外包协议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每个机场保洁都给叠毛毯,乘务组就只能每段过站自己叠,如果这个航班的过夜点没有基地,飞机上的毛毯还将会在第二天的航班上继续使用。
很多乘务员跟我讲,旅客似乎也不介意,一条毛毯第一段旅客盖脚上,第二段旅客盖身上,第三段旅客盖头上,一条毛毯循环使用多次的情况比比皆是。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多数航司的头等公务舱,基本能保证每段换新,但经济舱,基本都会循环使用。
不得不说,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风险太大了。
南京疫情曝出后至今,已经扩散至7省15市,此前没有人能想到,南京禄口机场的破防,带来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南京本土病例依然在不断地增加,未来其他城市是否还会出现更多的感染者,我们不敢想象。
钟南山院士明确表达了担忧,并指出以前的密接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密接,只要是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以及同一建筑,在发病的前4天,与患者相处在一块,就可以算作密接了。
那我们这毛毯,是不是不仅仅是密接的概念,还起到了“传递”的作用?
空乘对毛毯的积怨早已不是一天两天,在疫情之前,我们也几乎每天都处在听到旅客要毛毯就胆战心惊的地步。作为旅客,我认为大家有必要了解如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飞机上那么冷?
出于安全、环保和经济因素,世界上多数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地面过站期间外接地面电源而并不启动APU(飞机的辅助动力装置,向飞机独立地提供电力和压缩空气,保证飞机内的照明和空调),所以“地面空调车”(或其他设备)成为了省时环保又安全的一种产品。
但这有一个弊端,就是机组无法调节空调车温度。在我的飞行生涯里,有很多次旅客登机后,问我为什么那么冷,我解释说现在飞机外接的是地面空调,温度我们调不了,等会飞机推出滑行了就好了。
但事实上,当飞机滑行甚至起飞后,客舱里可能依然比较冷,这又是因为飞机上的空调不像家里的那样好控制温度,经常出现前中后三个舱位温度不恒定的状况,特别是在夜晚或进行长途飞行时,空调长时间开启,客舱的温度会变得比较低。
同时,很少有旅客能养成一个出门带件薄外套的习惯,所以飞机上那为数不多的几条毛毯就被当成了部分怕冷旅客救命的稻草。
飞机上毛毯数量配备不足,这是常态,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成本,二是储存空间。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个成本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生产、清洗、包装、运输、回收、存放、折损,一条小小的毯子,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背后也有着整套的流水生产线。
数量能少到什么程度?在前些年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按人头算,每十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有希望拿到毛毯。
那我们作为空乘,该怎样分配这些毛毯?在我们的培训里,在乘务师傅的教育里,包括作为一名空乘遵循的内心守则,都在告诉我们:毛毯要优先发放给老、弱、病、残、孕的旅客。
可是现实却根本无法实现,大部分航班上毛毯的配备,连公司自己要求的“保证高端旅客的需求”都达不到,更别提需要特殊帮助的人了。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来说,他们洞悉其中规律,知道毛毯很快就会发光,所以上飞机后落座的第一件事就是跟乘务员索要毛毯,在这其中,青壮年男性旅客又特别多。
别说旅客在抢,我们乘务员自己也在抢,所有人都顾不上迎客、也顾不上监控紧急出口,一门心思的去找毛毯,特别是“已经承诺给了旅客的毛毯”。
有时候我明知道整个经济舱只有20条毛毯,但我一个人就已经答应了十几条出去,心知根本无法兑现承诺,更加慌乱不安。
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因为怕旅客会因此不满而去投诉。为什么怕投诉?这就是在处理旅客投诉时的态度和方式上的问题,这不单单指某一家航空公司,基本涵盖了我们中国民航所有航司。
大部分航空公司是依据什么原则处理投诉的?特别简单:不管谁对谁错,都是乘务员的错。
一个投诉对于空乘来说意味着什么?扣分、扣钱、检讨、无休止的开会和学习,暂缓晋级、严重者停飞甚至开除等等,这不是想象,而是这些年我亲历的和无数乘务人员的亲身经历,今天就不展开聊了。
另外,储存空间的问题很容易理解,毛毯配的多了,会占用过多行李架,就会导致旅客原本就紧张的行李空间进一步减少,大约40条毛毯打一个包要占满一组行李架,我记得十年前飞国际航班A320机型一个新加坡短程往返要在始发地配300条毛毯,光行李架就要占用七八组,旅客大包小包上来到处找不到地方塞行李,时常表达不满。
飞机上的毛毯干净吗?
实话实说,真的不干净,哪怕在疫情之前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干净。就如上文所写的那样,对于大部分航空公司来说他们真的没有能力在全国所有执飞的机场里拥有毛毯储备,一架飞机从早上8点飞到晚上12点,早上配上飞机的毛毯,大概率上会跟随这架飞机一天,也就是说只有乘坐最早那个航班的旅客能使用到相对干净的毛毯,后面所有旅客只能用别人用过的。
那你知道别人都是怎么用的吗?盖在脚上、垫在腰间或屁股下、甚至给小孩换尿布等等,这些我都见过。就算如此,毛毯在旅客中依然饱受欢迎,供不应求。
很多旅客指责毛毯配备不足是航空公司不作为,但如果你是有关此事的决策者,在有限的成本预算里、在面临如此复杂的现实因素和人性中,你又会怎么做?
当然,作为航司,也应该自己反思。舱内温度是否有效可控?毛毯数量是否可以配足?最重要的,为什么你们的乘务员对毛毯永远胆战心惊?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很少有航空公司高层能够意识到毛毯对于空乘工作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在中国空乘群体中做一个调查,问问她们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我猜排名前三的应该是:涨工资、休息期不开会、加配毛毯。
说句不负责任的话,我在做空乘时宁愿飞机上一条毛毯都没有,对于我们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在跟旅客沟通时,“航班上没有配毛毯”和“航班上的毛毯已经发光了”,带给旅客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请你细品。
当然,也可以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配备一些特需毛毯,但在上面一定要清晰的印上几个大字:仅限老弱病残孕旅客使用。
有关毛毯的话题,想说的还有太多,估计以上内容依然很难被旅客所认同,甚至会觉得可笑,其实别说你们,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可笑。毛毯而已,真不至于。
我也对此感到遗憾,真的。
在目前的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对于机上机供品如毛毯、枕头、耳机等物品的配备,哪家公司是最有心的?
我从东航的规定里看到了这些细节(节选):
1.国内通用航线经济舱每个航段配备10条毛毯(按段累加)用于提供老、弱、病、残、孕及有需要帮助的旅客使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每航段须进行独立预包装;疫情防控等级提升时,以最新防疫要求为准。
2.若部分站点无相关保障能力或保障能力不足,可临时调整为配备一次性毛毯。
3.(耳机)必须以独立预包装形式按需提供;已拆封或已使用的耳机不得重复提供或给予旅客使用;防疫防控等级提升时,以最新防疫要求为准。
这已经是一家航空公司在几乎不计成本的考量下,能够做到的最大限度,可就算如此,我们的旅客依然不满意。有很多东航常旅客对我说:你们东航不能什么事都拿疫情当借口。
但我知道这不是借口,规定中的每一个字,都已经是东航相关部门的朋友绞尽脑汁、多方周旋才能获得的结果,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
反观其他公司,每天开会一项一项的落实规定,口头上无比重视,但落到现实里却根本没有用心,我知道哪怕、万一中的万一,有旅客不幸因使用他人用过的毛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也几乎查无依据,但作为航空公司,作为眼下最应当严防死守的窗口单位,面对病毒,更应当拿出百分百的努力想旅客之所想,解旅客之所难。
航司之前逐步恢复机上毛毯供应及提供非独立包装的餐饮服务,是建立在国内本土疫情全面转好、基本清零的前提下,而这次南京机场的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德尔塔病毒顺着一条条航线越飞越远,如果我们还不及时调整对策,那一条条发出的循环毛毯,一杯杯倒出去的果汁饮料,一件件消毒不彻底的清洁工具等等,都可能成为扩大交叉感染的途径。
真的,我本以为在毛毯等机供品配备这类小事上,我们所有航空公司根本不需要思考也会做出理性决定,但谁曾想,所谓的严防严控,也大多只是口号喊的比较响。
归根结底,还是算小经济账的比较多。
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