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心衰发病比欧美早5年

受访专家:张健,中国医师协会心衰专委会主委、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周四下午特需门诊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王培文)根据《中国循环杂志发表的》5月刊出的“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心衰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比欧美、日本等地约年轻5岁。

这项调查的主要研究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中心张健教授指出,造成国人心衰发病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疾病构成不同。防治心衰要重视对心衰的早期认知和危险因素的积极控制和患病期间的科学管理。

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心衰比例较欧美高

“我国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6岁,低于欧美及日本等(平均年龄约72岁)。其中,我国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虽然同为高血压、冠心病,然而,比较欧美和日本,我国心衰病因构成中,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构成比较高,可能是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构成年轻的原因。”张健教授指出,我们的心衰特点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相近。

同时张健教授强调,心衰危险因素控制较差、诊断不及时等问题,是目前我国心衰防治过程所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不是造成我国心衰发病年轻的主要原因。而在心衰防治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努力和学习的方面。

认识不足是防治问题所在

张教授认为,心衰危险因素控制较差主要问题是对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心衰早期管理的问题。

高血压、冠心病和 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前期疾病,由于认识不够充分,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不到位,患者常常不在意,不及时就诊、有效治疗,按时复诊,直到走入了心力衰竭阶段后才开始“亡羊补牢”。

此外,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和终末阶段就会出现心衰症状。对基础心血管疾病认识不足,诊治不及时,控制不理想,有可能很快引发心衰。

据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发布的结果显示,感染、劳累、应激反应或心肌缺血是引起心衰加重的主要诱因,对诱因关注不够,防治不积极也是心衰反复发作,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宣教非常重要。”张教授介绍,他与同事们以多种方式积极推广心衰的教育,目前推出了针对患者的漫画书、小视频、APP等形式,给患者宣传心衰知识,针对医护人员也有专业培训教材,以提升整体对心衰的认知。

药物治疗注意三方面

心血管疾病患者早发现问题,及时就诊,按照现有诊疗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很有助于防治疾病反复,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心衰患者日常要加强自我管理。

尤其是已经接受了药物治疗的患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改变生活方式,管理好饮食起居,合理控制液体输入,包括汤、茶、奶、粥等,保持一个轻口渴的状态。同时控制食物摄入量,一般保持七八分饱;第二运动要适当,以散步为主,减少激烈运动;第三坚持用药,定期复诊。尤其是用药要规范,定期检查血压、心率,根据医嘱调整用药量。这样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

凡标注来源为“健康时报”或“健康时报网”的稿件均属健康时报社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为“健康时报网”并附上原文链接。如需内容合作,请联系010-6536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