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足球史上的十位超一流解说员

一场足球比赛,球员在场上踢得出色,观众在场下自然看得开心。但是,若想体会到真正的视听享受,一个好的解说恐怕是必不可缺的。人们总爱关注绿茵场上的超一流球员,却往往很少关注演播室里的超一流解说其人。

中国的足球还没发展起来,但拥有世界一流的足球节目。这句话,相信大家不陌生。然而,其实中国也拥有一大批非常好的足球解说。

在中国足球史上有哪些评述员堪称超一流呢?

在笔者心中,此十人当在榜单中拥有姓名。他们评述足球声音几乎已经等同于经典。

10、何辉

韦臣总算好嘢。淡定,有钱剩!
十二码射唔入,廿二码射唔入,卅二码又唔入。唔通要两码先入?
丁伟杰:不过呢个波呢,入到就系英雄,入唔到呢就系狗熊;何辉:或者系猪红。(粤语“雄”、“熊”、“红”同音)

可能内地的朋友对何辉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看过广体转播赛事的球迷绝对会记得这位解说。。

何辉,1967年出生于香港。1987年,加盟香港甲组足球联赛球队海峰,后又效力于依波路足球队、星岛体育会。1989年,兼任张开达测量师行的研究员。1994年,结束球员生涯,先后进入韦坚逊测量师行、振英测量师行担任物业估价员。1998年,加盟新加坡ESPN卫视体育台,结缘英超,正式进入足球解说界。2004年,以解说嘉宾身份加盟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并在珠江经济电台主播体育节目《赢家》。2007年,同样以嘉宾身份加盟香港Now宽频电视,并主持足球评论节目《当何辉遇上丁伟杰》。2013年,加盟香港TVB体育台,此后经常往返于三台之间进行直播解说。

总的来说,何辉的解说风格是客观公正、风趣幽默、见解独到,贯彻“庄谐并重”。 职业球员出身的他,不仅有着与詹俊相当的丰富资料积累,而且能够细致地描述球员的动作和意图,预测球员下一步的动作,并从专业角度分析球队的战术部署。

与其余电视台西装革履的解说员不同的是,他的衣着十分接地气,经常在直播中以球衣、帽子示人;而且解说时更不会因为主队、客队问题而有失偏颇,所以一直以来深受省港球迷的欢迎。

只从事粤语解说极大地限制了何辉的受众面,但是业内的解说员们恐怕都不敢否认何辉这样一位如此专业客观、如此热爱足球的解说员,不具备超一流的实力?

9、贺炜

我们想想吧,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肯定有无数的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边的小酒馆,肯定有无数的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
若只有恨,那就不配有爱;若只会拿刺刀,那就不配闻到花香。
鲁尼还在不知疲倦的奔跑。如果说鲁尼是英格兰的亚瑟王,那么他身边并没有兰斯洛特、高文、格拉海德这些圆桌骑士们。

贺炜,著名的文艺派解说&足球评述员。

1980年,贺炜出生于湖北十堰。2002年,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工作,负责节目幕后编辑。2006年,参与德国世界杯部分场次的后方解说,并主持世界杯大型节目《豪门盛宴》,慢慢从幕后走向荧屏,从此被广大球迷所熟识。

近年来,除了坚守在央视转播大型赛事的解说第一线以外,还接棒刘建宏,主持过一段时间的《足球之夜》。

总的来说,贺炜的解说风格是专业、沉稳而又不失激情,擅长用带点文艺和冷幽默的语言打动球迷的内心。他的点评,除了针对这一场的胜负、这一队的发挥以外,还能从足球这项运动的共性层面上出发,唤醒球迷心中的热爱,唤醒一种能为大家所共同感受到的刺激与美性。

爱看足球的爷们普遍讨厌矫情,但却能接受他的解说抒情,甚至还会在比赛结束后还能分享“语录”,这就是他在尺度上把握的神奇之处。这样一位成功的央视新生代解说员,“吟游诗人”实属当之无愧。

8、张路

嘿嘿,嘿嘿。

张路,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陕西插队,两年后入选陕西足球队。1973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班,毕业后在北京足球队担任守门员。1979年退役,两年后出任央视体育频道的转播顾问。1991年,取得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参与央视意甲比赛转播。1996年,进入国安足球俱乐部任总经理(后升任副董事长),期间成功说服中国足协引进米卢执教,为2002年中国队冲击韩日世界杯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除了在PPTV体育上与詹俊合作评球以外,张璐也致力于推广校园足球文化、推动中外足球交流互动。

总的来说,张路的解说风格是专业精辟、深入浅出和富有激情的,擅长以技战术打法、球队动态结合比赛进行实时分析。除了拥有一副懂得抑扬顿挫的好嗓子以外,他在足球理论方面的造诣也颇高,解说、点评和预测常常都能一针见血,但在用词和造句方面又能确保通俗易懂,即使是外行观众也能听得头头是道。

身为足球解说界元老的他,不仅在那个年代的神州大地上引燃意甲新潮流,为中国足球发展尽一份力量,而且即使现在已经年近古稀,也始终能不忘足球、不忘观众,坚守在解说第一线、坚守在校园足球文化公益推广第一线,又如何不值得我们钦佩呢?

7、刘建宏

中国足球就像一个青春少女,中国球迷给了她太多的爱,可她总是对球迷们没有回报,中国球迷最后因为一无所获,只好移情别恋了!
荷兰球员防梅西防得像跟女朋友逛街似的……手拉着手,一刻也不分离。

刘建宏,1968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被分配到石家庄电视台主持新闻节目。1996年,跳槽到中央电视台主持《足球之夜》,正式进入足球解说界。2014年离开央视后,除了辗转到乐视体育、腾讯体育主持体育类节目以外,也有尝试出版专著、参与社会公益等。

总的来说,刘建宏的解说风格就是“不冷不热白开水”,其自创的“宏式解说”的定位是儒雅不失激情,专业不失平和,力求用词准确。其实不难理解,名牌大学新闻系出身的他,自然对语言和文字相当敏感,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解说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比喻。只是在足球这种需要野性和激动的体育项目里,刘建宏的解说未免有些“软弱”和平淡无味,因此也一直饱受争议和吐槽。

“在网络上,我是被攻击最多的,但也是最受欢迎的——这是一道奇特的景观。”诚然,这样一种介于黄健翔和韩乔生之间的中庸型解说风格,若是没有市场,又怎能让他拿下2003年金话筒奖和2005年中央电视台十大优秀主持人等殊荣?

6、韩乔生

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
只见AC米兰的巴蒂斯图塔突破马尔蒂尼,一脚凌空抽射,被裁判扑了出来。
7号球员夏普分球,传给了9号队员,9号队员也叫夏普,他们可能是兄弟……咦,10号怎么也叫夏普……漂亮,10号连过两名队员,破门得分,11号上前祝贺,11号是夏普……对不起,观众朋友,夏普是印在球衣上赞助商的名字。

韩乔生,1957年出生于河北邯郸。1978年,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担任体育解说员。1984年,转入中央电视台,负责体育赛事的播音主持和解说评论。1985年,取得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专业学位。2010年,荣获中国电视体育节目最佳主持人奖。

近年来,除了坚守在央视足球解说第一线以外,也有尝试参演电影、参加综艺和参与动画配音。韩乔生,是中国第一代“意识流”解说的代表人物,风格是诙谐逗趣、轻松活泼,常有搞笑的口误和无厘头的调侃。

但其实,他最早期的解说是相当严肃和谨慎的,颇有官方广播体育的正经风范。能在央视体制内完成如此巨大而又成功的转变,还能始终保持着对观众的真诚、对足球的激情,想必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足球技战术在进步、足球解说也在进步的今天,人人都可以吐槽韩老师,可是又有谁能否认,在那个网络还不甚发达的年代,韩乔生已经是王者级别的解说员了。

5、黄健翔

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格罗索,属于卡纳瓦罗,属于赞布罗塔,属于布冯,属于马尔蒂尼,属于所有热爱意大利足球的人!

黄健翔,1968年出生于重庆。1990年,毕业于外交学院二系(英语系)。1994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工作,与李惟淼合作转播美洲杯,正式开启足球解说生涯。2006年,受“解说门”事件影响,离开央视;同时,文娱界关于解说员客观标准的大讨论引爆。

近年来,除了辗转乐视体育、宁夏卫视重操老本行外,也在尝试主持综艺节目和进军电影行业。总的来说,黄健翔的解说风格是风趣幽默、激情澎湃,但又不失专业性和系统性。

作为“理性流”解说代表的他,不仅有着一副宽厚、低沉的嗓音,而且特别擅长娓娓道来式的分析,对球员、裁判、战术甚至气候的判断都相当一针见血。

这种解说风格无疑是成功的,是得到球迷观众们普遍认可的,不然他又怎能获得中国电视榜2000年最佳体育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2001年十佳主持人等称号,还被许多报刊杂志撰文大加赞赏呢?

4、李惟淼

到底中国人适合什么样的风格,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定位是什么。我们中国人目前的身体和条件我更倾向于学习南美的风格。
如果仅仅是自己的球员在低水平中打来打去,就是这十几支队伍,几百号人……能踢出什么花样来?

这个位置留给黄健翔的最佳搭档,李惟淼老师。

李惟淼,1950年出生于上海。1974年,入选中国足球青年队,次年收获第五届全运会亚军。1976年,代表国家队出战第六届亚洲杯,荣获季军。1981年,退役到北京体育学院深造,后任职于北京市体育总会。1995年,开始与黄健翔、于大川合作,担任足球比赛央视转播的解说顾问。

近年来,由于年岁渐高,加之体育总会秘书长一职事务繁多,故逐渐淡出了足球解说界。

总的来说,李维淼的解说风格是平实、朴素、专业、准确、语言简练。

他的讲解不愠不火、镇定自若、条理清晰,既不会抢走比赛的镜头,又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赛场内外的一切。

在球迷的听觉神经得到爆炸一样的享受后,再灌输一股温润的细流。李惟淼老师潺潺流水般的解说,正好能与黄健翔式的激情解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

3、于大川

现在法兰克福1:0领先勒沃库森,杨晨!!

伴随着于大川老师的一声怒叫,中国杨一脚怒射,威震德甲的画面,是否还历历在目?

“德甲解说三人组”已到其二,又怎么可能缺少已经驾鹤西去的于大川老师呢?

于大川,1942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1980年,赴德国工作学习,深入调查和研究德国的体育历史及现状,发表许多相关文章,并翻译了《足球训练指导》这本专业著作。留德期间,还结识了贝肯鲍尔、穆勒、希斯费尔德等德国足坛顶级人物和一些德国足球产业公司,为中国足球“以德为师”铺平了道路。

1995年,开始出任央视德甲比赛转播的解说顾问。2000年后,渐渐淡出解说第一线,但依然会撰写一些球评和专栏。2017年8月,因病不幸离世,享年75岁。

总的来说,于大川的解说风格是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侃侃而谈。除了场上人员和战术的分析以外,他对德甲足球的历史故事、球队之间的恩怨情仇和德国城市的风土人情也颇有研究,在引得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又能拿捏有度,不至于喧宾夺主、让人迷失比赛现场的焦点。

在德甲三人组的声音传播下,神州大地上不仅第一次出现了巨头拜仁、“大黄蜂”多特蒙德、“药厂”勒沃库森等球队的忠实拥趸,国人球迷第一次享受到了来自顶级联赛的足球视听魅力。

论足球解说界的引路人,舍于大川其谁?

2、宋世雄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里是中央电视台……
咣,射到门柱上……咣,射到门柱上……球打得很有力量,咣,射到门柱上。

宋世雄,1939年出生于河北乐亭。60年代开始,先后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新闻记者、中央电视台评论员。1978年,宋世雄独挑大旗,负责央视首次世界杯录播的所有解说工作,正式进入国际足球赛事解说界。

1982年,奔赴香港演播室,参与西班牙世界杯转播解说,来自华夏大地声音的覆盖到还没回到怀抱的香江。

1995年,荣获金话筒奖和由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颁发的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主持人奖。2000年,宣布退休,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短暂复出解说。

嗓音清脆、口若悬河、博闻强识的宋老师,相信也是在座各位朋友对足球的最初回忆吧。总的来说,宋世雄的足球解说风格是激情抒发饱满、节奏掌控良好、分寸把握恰当。

曾经有人说过,黄健翔的出道意味着中国体育解说从教化为主逐渐过渡到了娱乐为主,也意味着以宋世雄为代表的一个“古典时代”的落幕。

从显像管时代“挣扎”到多媒体时代的男人,这样一位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次把国际足球赛事带进中国千家万户的超级祖师爷,正是足球解说界永恒的经典人物。

1、詹俊

家有鲁小胖,福气又安康。
谁能横刀立马,唯我范大将军。
苦不苦,想想红军利物浦。

詹俊,1972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书香门第。詹俊的祖父为一代文豪詹安泰;大伯詹伯慧是语言文学家、父亲詹仲昌是通音律的工程师。

1995年,詹俊毕业于中山大学德语系,进入广东电视台体育部工作。1997年,出任广东电视台英超联赛转播的解说嘉宾,正式进入足球解说界。

2001年,加盟新加坡ESPN卫视体育台,负责体育解说和新闻主持,后任中国台湾地区英超联赛的中文解说,在2009年体育台进入大陆后逐渐被内地球迷熟识。2012年回国发展后,先后加盟新浪体育、乐视体育和PPTV体育,转型为互联网视频直播解说。

榜单的第一名,怎么排都会有争议的,相信看官们和笔者本人也明白这样一点;既然如此,那笔者就带点私心好了。在这个位置的选择,笔者选择的是自己的校友。

不可否认,詹俊是现役足球解说中最具人气的一位;然而,他在足球解说界同样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位。

语速快、密度高、数据准,却让观众几乎全部接受到了信息量,到底要怎么做到?

首先,詹俊非常大胆地抛弃了华语解说中常见的二人闲聊式(国语)和二人轮流点评式(粤语),而是选择了传统的一人独讲式;其次,和何辉一样,詹俊是“人肉资料库”。他有着相当丰富的足球资料积累(特别是英超方面),对小球会和非球星的背景大都了如指掌;不论什么层次的比赛都能讲个滔滔不绝的他,是很多华语解说员都自叹不如的。

创造性十足的“金句王”;激情四射的“狂热派”;把比赛现场、数据和观点巧妙结合起来进行解说的“数据帝”;携足球与球迷一起探讨人生的“哲学派”。

在詹俊身上,我们可以找全那关于“优秀足球解说”定义的所有标签。

如果您喜欢这十位解说员,或者这十段关于满载了足球之声的文字,一赞未尝不可。

最后说明的事情是,任何榜单都不能做到绝对的权威性与客观性;一千个球迷,就有一千种关于理想足球的样子,同样会有心中理想的解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