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仅有百分之二!这个国际大奖,他们拿下了

2022年5月6日,MCM/ICM国际大学生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由常杰、曹尚、赖奕宇组成,理学院(师范学院)陈大钊老师所指导的团队,在此次国际赛事中荣获F奖(特等奖提名)。该奖项是我校学生首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并荣获奖项,创下了我校新历史。

看到这里,

相信邵侠们不免有些疑问?

何为MCM/ICM国际建模大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指导老师陈大钊老师给出了答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导老师:陈大钊老师

理学院(师范学院)

(陈老师接受小七采访)

Q

小七:陈老师您好!本次比赛是我们学校首次参加数学建模的国际比赛,请问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美赛的具体情况吗?A

陈老师: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高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参赛题型分为MCM【A(连续型)、B(离散型)、C(数据分析)】,ICM【D(运筹学/网络科学)、E(环境科学)、F(政策研究)】,竞赛要求三人(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参加)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Q

小七:我校第一次参加美赛就获得了特等奖提名奖,可以请您谈谈您对选手们的主要指导方向和培训内容吗?A

陈老师:由于美赛正式比赛期间不允许指导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我们在赛前便从“菜鸟如何玩转数学建模”,从“数学建模是什么”,“数学建模比什么”,“参加数学建模的好处” 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枚举近三年美赛和国赛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实战讲解数学建模竞赛操作过程和小组分工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

Q

小七:请问参加这种国际性的比赛将会给学生、老师和学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A

陈老师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参加这种国际比赛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扎实的英文写作功底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这种国际比赛对老师的教学与科研有很大的启发。能开拓教师的视野,也能更好地寻求交叉学科的科研创新。最后,学生参加这种国际比赛并在大赛中获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提升学校的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那么邵侠们这次获得的F奖又是什么呢?

快跟随小七来了解一下这个比赛的奖项设置吧!

今年全球共有来自美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4个国家的27205个团队参加了第38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共评选出特等奖44项,特等奖提名奖684项.

能从27205个团队中脱颖而出,

参赛的邵侠们无疑是非常优秀的!

接下来,

就来听听他们的感想吧~

参赛学生:常杰、曹尚、赖奕宇

( 21级经济管理学院赖奕宇同学)

Q

小七: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参加这个比赛呢?几位成员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组建队伍参加比赛的呢?A

赖奕宇: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对于数学建模相关的竞赛不算了解,甚至在美赛开始的前三个月我才接触到数学建模。但基于对美赛的基本了解和对数学建模的浓厚兴趣,我联系到了陈大钊老师,在他的推荐和指导下,认识了已有丰富经验且在去年国赛中获奖的常杰学长和曹尚学长。因为都怀有对数学的热爱、对建模的兴趣和对竞赛的享受,我们三人就这样组建成了一个不惧风雨,团结协作的队伍。

Q

小七:你觉得参赛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大家是怎样解决的呢?A

赖奕宇:最大的困难可能是我们需要在短短的四天里,完成一篇25页的全英文论文。时间紧、任务重,更加要求我们队员之间需要分工明确。在这次比赛的初期,光建模就花费了大量时间,论文的压力就变得更大了。困到不行的时候,我们会有计划地小憩。调整好状态以后,我们会再次集中精力,继续工作。这四天,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建模写作的四天,更是与时间赛跑的四天。我认为我们能克服这种困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都很享受比赛,在这种心理的自我勉励和队友之间的相互鼓励之下,我们才能够成功地完成论文,顺利地拿下比赛!

(20级信息工程学院常杰同学)

Q

小七:我们其实有了解到这个比赛时间只有四天,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备战中度过。请问可以简单谈谈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吗?以及你们之间是怎样分工的呢?A

常杰:我和曹尚同学在去年的国赛中已经拥有了一些前置知识,所以这次减少了对相关书籍的系统性学习,赖奕宇同学则是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及网课的推荐快速跟进。这次准备阶段,我们先确定了擅长处理的问题类型。这次美赛设置了六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考虑到去年国赛我们选择了连续性问题,在处理这种问题上已经积攒了经验,所以今年我们决定继续选择连续性问题。于是我们找到了2021年一篇连续性问题的特等奖论文进行研读,并以此为模板模拟完成了该题目的论文。这次美赛,因题目背景更具创新性及发散性,且准备时间仓促还要求英文写作,所以我们的分工安排为:我完全负责编程并负责建模的主要部分,曹尚同学负责论文的主要部分(包括论文的框架,公式编辑,排版和绘图),赖奕宇同学提供部分建模思路并完成了大部分的翻译任务,同时完成了题目要求的一篇短文(题目最终要求为写出一篇两页的相关指南,前面为支撑结论的分析过程)。

Q

小七:可以谈谈您对于这个比赛有什么看法吗?或者说这个比赛对于您来说有什么意义呢?A

常杰:国赛的时候,我是很迷茫的。比赛初期甚至不清楚从哪里着手,而这次美赛,我在充足的知识储备下认真研读O奖(特等奖)论文,颇有收获。可以说是美赛让我重拾了信心。我认为这个比赛是一个对自身努力和实力的很好证明,同样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没有志同道合的队友们,一个人将寸步难行。

【20级理学院(师范学院)曹尚同学】

Q

小七这样的国际比赛获奖在我校你们是第一人,对于今后想要参加这样比赛的同学,有没有什么经验分享呢?A

曹尚在本次比赛中,我们队伍幸运地拿到了F奖。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短短几天的努力,更得益于我们在赛前充足的准备。在赛前,我们对往年部分O奖(特等奖)论文进行了学习,通过了解O奖论文的亮点及美赛论文与国赛论文的异同,在论文写作方面,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美赛论文的普适的规律,对于论文每个部分都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与了解。在比赛前,便先将论文的大致模板总结了出来,节省了时间。无论是在赛前准备阶段还是比赛过程中,与队友密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避免出现理解偏差。建议大家提前规划好比赛每一天要完成的任务。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遇到问题一定不要急着否定自己,放平心态,冷静思考,一定会有“柳暗花明”之际。

Q

小七参加这样的国际赛事,对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未来规划有什么样的影响呢?A

曹尚我认为参加这样的比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提升自己各项能力,在四天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完成从模型建立、求解、验证到图片的绘制、论文的撰写与翻译的全部工作。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锻炼我们大学生参赛选手的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快速获取信息、搜集资料的能力、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等,可以为我们今后做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这类竞赛,我们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自己专业外的新知识。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收获团队中珍贵的友谊!

(赛前的讨论和准备)

(部分论文)

(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合影)

比赛时间或许很紧张,

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建模过程或许会有困难,

他们一直相互鼓励。

在二月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劳作,

在五月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收获,

不惧风雨,勇往直前!

不畏困难,永不放弃!

所谓少年意气风发也许就是如此!

少年就应该在青春最美时,

勇于投身自己所热爱的事物。

不害怕、不退缩、往前跑,

总会收获到不留遗憾的结果!

在奔赴自己热爱的这条路上,

相遇最好的自己!

撰稿 | 于夏莲

图片 | 曹尚 覃宏鹏

排版 | 李炜

一审 | 丁麦琪

二审 | 王龙

三审 | 毛辉

↓ ↓往 期 精 彩↓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 ↓点击关注↓ ↓ ↓

我就知道你也“在看

【来源:邵阳学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