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讲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福建故事

福建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全国最大的侨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总流中的一大分支,福建文化历史悠久、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它既有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遗风,也有宗教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既有独特的妈祖文化,又有辉煌的船政文化……兼容并蓄,交相辉映。在当前风云变化、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向世界阐释推介福建优秀文化,展示八闽文化的个性特征与品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福建人文资源丰富,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以福建世界遗产资源为例,迄今为止,福建拥有5处世界遗产,包括双“世遗”武夷山以及“福建土楼”“泰宁‘中国丹霞’”“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讲好福建故事,在传播素材和范本中加入福建世界遗产的内容,尤其是做好重点侨乡地区世界遗产的推介,这有利于保存福建侨胞对家乡的鲜活记忆,激发福建乡亲对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

福建文化艺术内涵丰富,地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在福建既有发源于泉州、用闽南话演唱的“非遗”——南音,又有福州评话、闽剧、高甲戏、歌仔戏等传统曲艺;既有德化陶瓷、泉州刻纸、漳浦剪纸、柘荣剪纸、福州脱胎漆器、软木画、寿山石雕、厦门漆线雕、莆田木雕等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品,还有享誉海内外的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这些是福建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优秀素材。

福建侨务资源丰富,在全球拥有较大影响力。至今,海外闽籍华侨华人近1600万,遍布世界各地,团结在20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他们既是承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联结中华文化与其所在国主流社会文化的重要纽带。

闽籍华侨华人是一支传播中华文化的坚强有力队伍。其中既有“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爱国侨领,也有“引进来”服务祖国教育的知名学者。祖籍福建晋江的菲律宾侨领陈永栽,一生醉心中华文化,倾力支持海外中华文化教育,累计资助近2万名菲籍华裔学生来中国学习与生活;闽籍澳大利亚华人郑通涛教授,求学海外、情系祖国,2004年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任教,长期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因其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11年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友谊奖”称号。

2021年4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厦门大学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高校履行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使命的重要体现。

作为高校进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要形式,来华留学生教育意义重大。“留学福建”的外国学生,既是当代福建的见证者,也是福建故事的重要讲述者。1988年,潘维廉来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4年后成为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潘维廉了解并热爱福建,在福建工作生活30余年。2018年,他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位长期在闽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为他“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而点赞。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福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无疑为福建高校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福建与海外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这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将继续深化,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发挥福建“海丝”核心区的政策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打造“留学福建”的强势品牌。近年来,福建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职教联盟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平台作用,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交流合作,稳步扩大来闽留学规模。笔者认为,可持续加大奖学金力度,充分发挥优越区位条件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吸引海外留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闽学习,并扩充发展建设思路,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努力拓展留学生生源渠道,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信息提供与调研的功能,掌握海外企业人才需求大数据,这有利于高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以符合市场的需求。

讲好福建故事,用好平台载体是关键。福建高校负责中文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各个学院、机构及在海外共建的孔子学院是进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向海内外讲好福建故事的重要平台。

举例来说,厦门大学在五大洲12个国家共建了14所孔子学院和48所附属孔子课堂,培训中(外)方孔子学院院长、外国教育官员及外国中小学校长、本土教师、国外大中小学生等18000余人;福建师范大学在省内率先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首创“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累计派出18批978人次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华侨大学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笔者认为,需要积极拓展上述平台的职能,对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汉语人才与优质的国际汉语师资。同时发挥福建省多个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的示范作用,依托扎根当地的优势,完善其与海外高校对外交流合作办学机制,整合国际中文教育资源,提升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开发程度与国际化水平;加强福建省各大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机构的网络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共享优质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弥补海外中文与中华文化资源的不足,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福建本土特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出去;完善中外人文交流体制,在文化体验与人文交流活动中积极融入福建元素,打造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的福建品牌。

总而言之,要创新思想,立足当前国内外形势,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化整合,开创出一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福建道路。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菲律宾研究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