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开州区特产品牌 特色小吃大盘点

煤炭锦橙燃气流,席茶月饼扇丝绸。

金开物产万千种,三绝名谁争不休。

——王万辉

编者按:“钟灵毓秀炫三里,流金淌银泓三江”。据《隋志》记载,开县“水陆所辏,货殖所萃”,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华天宝、物产富沛,素有“金开县”、“小天府”之誉。清咸丰《开县志·物产》记录了县域之农林、畜禽、茶药、果品、矿产及其它土特产品30余种,其中不少是贡品。在“金开县”所有的“金”字招牌中,最负盛名、又具有人文价值的,当属“开县三绝”:龙珠茶、水竹凉席、香绸扇。除“三绝”之外,开县(开州区)的名优特产品还有很多,如开县锦橙、冰簿月饼,以及天麻、党参、毛牛肉、铁桥桥雪梨等创新名优特产品。

龙珠茶

开县龙珠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唐、清两朝均被选为皇室贡品。1983年龙珠茶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三届“甘露杯”优质名茶。次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1年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鉴会“名牌产品”。2003年龙珠茶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双A认证。龙珠茶产于敦好镇龙珠村一带,因当地有龙珠寺而得名。产地属中丘深谷地带,海拔800~1200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无霜期和日照时长、年积温高、雨热同季;土质为微酸山地沙壤,周围树林茂密,腐植物丰富,所含磷、钾、镁、锌等微量元素齐全;茶产地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清洌,具备极理想的植茶生态环境。

龙珠茶外观色泽翠绿、披白毫,鲜亮无晦色,形态锦绣微曲,紧实有锋苗,颗粒匀齐。所泡茶水汤色嫩绿中略带浅黄,明亮而无丝毫浑浊之象,为正绿豆之色;呈栗气芳香而清润幽长;味微涩回甜而后清爽绵醇。更为绝者,其上品用沸水冲入杯中,芽尖向上,如春笋初露。沉落时轻扬摇曳,如绿羽轻轻飘坠,似仙子下翠微。当地人谓之“龙珠仙子”精灵所现。龙珠茶富含多种维生素,以维C为最多。其所含苦丁皂甙、儿茶酚类、水溶植物蛋白、可溶果糖等成份皆多于其它茶品。

水竹凉席

开县编织竹凉席始于清乾隆年间。水竹凉席以本地盛产的水竹、白竹为原料,经过划青、破竹、备篾,过匀刀并进行物化处理后,精心编织而成。开县水竹凉席以其光滑柔软、色泽亮丽、凉爽舒适、经久耐用而著称,以图案层次丰富、形象生动逼真,宛如一幅幅优美的国画,达到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堪称席中珍品,曾送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展出。1960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出访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时,曾带10床编织有“巫山奇峰”、“嫦娥奔月”、“狮子滚绣球”等图案的开县竹凉席作为礼品,馈赠友帮元首。1983年被评为四川省传统优秀产品。次年,在全国评比中列为“六大名凉席”之一。开县水竹凉席先后送中国的成都、广州、北京以及埃及马可博览会展出,享誉国内外。县人邹绍文吟《工艺凉席》云:“砍划刮蒸编,席工攀技巅。提花仙女撒,织犬猎人牵。夸父追日壮,嫦娥奔月妍。软柔能拆叠,凉爽尽催眠。”

香绸扇

清道光初年,临江镇开始制作折扇,后置此业者甚多。产品以桐油纸扇为主,亦生产绘图题字的黑白纸折扇。民国时,以邓姓所制折扇最为精美,驰名县内外。1975年,临江镇扇厂开始生产“仙女”牌竹骨绸扇,由人工绘画题字。因产品白绢彩绘,素雅大气,更无油纸扇和黑白纸扇的怪异气味,既可炎夏驱热,又是一种高雅工艺品,名噪四川省内外。1988年,扇厂从重庆大学引进竹骨漂白和扇面加香技术,生产香绸扇。2000年临江镇扇厂以优质凤尾竹、湘妃竹和上等丝绸为材料制作“亲情”牌香绸扇。临江绸扇系传统手工生产,经剖、削、刮、钻、磨、漂、浆以及绘画、题字、加香等72道工序,生产工艺精湛考究。1989年,临江绸扇被评为“四川省创优新产品”。1991年临江绸扇被评为“四川省万县地区十佳优秀产品”。2005年,临江镇花园扇厂为 “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制作1200把“乾隆扇”,作为政府对参会代表的赠品。临江香绸扇畅销全国,但以南方省市为主,尤以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销量最多。近年来,被传入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县人杨健远咏《临江绸扇》诗:“南山采绵竹,玉骨附绸纹。雅士驱香汗,凉风拂面生。”

冰薄月饼

开县冰薄月饼为原川东著名传统特产,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产品选用面粉、植物油、香料、冰糖、蜜饯、芝麻、麦芽糖、蔗糖等10多种原、辅料,用传统烘烤方法制成。冰薄月饼因掺有细颗粒冰糖,形圆薄而名。食之松脆、清香甜蜜,为糕点佳品。相传明末张献忠攻打开县临江市,化装潜入镇内侦察,尝得王记糕饼铺既香又脆的冰薄月饼,很觉好吃,进攻时间选择在中秋节晚上,并用冰薄月饼犒劳义军,鼓舞士气。义军入镇后,以王老板为首的糕饼铺供给义军每人一封(10个)冰薄月饼表示慰问。义军舍不得吃,带着月饼南征北战,开县的冰薄月饼随之传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冰薄月饼传承古艺操作,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质量,享誉四川省内外,年产100吨以上,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销往成、渝、京、津、粤、闽等地。1990年代后,县城和临江的不少个体户保留操作技术,并不断创新品牌,每年中秋节前争相加工应市。冰薄月饼价廉物美,当地销售价格每封(10个,约0.5公斤)5~10元。

方便米饭

2004年5月重庆市九龙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领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册成立重庆领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方便米饭。以开县特产大慈、九龙山大米为主要原料,配以精制的肉类和蔬菜。产品分为炒饭、汤饭、泡饭3类,共5个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米饭2040万包,菜包、汤包800万包。方便米饭经开水冲泡即食,味美营养,方便卫生。深圳、上海、北京、武汉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是伊妹牌方便米饭主要国内市场,并出口英国、美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

柑橘

渝开牌锦橙。形如鹅蛋,开县人又称为“鹅蛋柑”。一般在11月下旬成熟。开县自主培育的良种“锦橙72-1”在1972年农业部组织的选种育种活动中被选入。其果色形俱佳、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无核或少核,品质上乘,适鲜食,也可加工果汁,果汁橙黄色,组织均匀,热稳定性好,有香气。1978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此后,在全国果品鉴评中6次蝉联“锦橙组”第一名。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2001年被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0年、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优质产品。2003年2月25日,渝开牌锦橙获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畅销北京、上海、河北、湖北、重庆等国内各大市场。

渝开牌脐橙。果实呈圆形,单果重250克左右。果皮薄而光滑,果色橙黄鲜艳,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甜、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11%~13%,品质优秀。2000年获重庆市优质柑橘称号,次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河北、湖北、重庆等国内大市场。

渝开牌椪柑。渝开牌椪柑是从日本引入的优质良种,果实扁圆形,外观端正、果面光滑美观。单果重150克左右,少核,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12%。2000年获重庆市优质柑橘称号,次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该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吉林、河北、湖北、重庆等国内各大市场。

开县春橙。该品种是开县精心选育的特有品种,树势中庸,树冠圆头形,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果皮橙红或橙色、光滑,厚度0.4~0.5厘米。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汁多味浓,口感极佳,风味独特,品质上乘,固形物含量12.5~15%。果实少核,耐贮藏,成熟期晚,2~5月成熟上市,是鲜食的柑橘佳品。2009年12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同月获重庆市农委“晚熟柑橘金奖”。

雪梨

梨为开县常见水果,各地皆产,种植历史悠久。1975年,铁桥镇从四川省苍溪县引种雪梨树苗,在万塘、金盆2村种植13余公顷。1989年,又引进翠冠、中梨1号、黄花等良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大规模发展。2005年全镇有梨园133公顷,年产5500万吨,成为全县梨品主产地。其品种有翠冠梨、中梨1号、黄花梨、霞玉梨、雪梨等优良品种,其中雪梨产量最高。铁桥梨果实硕大,果形均匀,质地白细,汁多化渣,甜中带蜂蜜香味,富含氨基酸、维生素、黄酮素。每年从6月起到国庆节前的4个月间,都有不同的产品供应市场。产品除满足县内市场外,还销往万州、达州、重庆、广州等地。

巴山魔芋

魔芋又称作麻芋、鬼芋。生长在开县北部山区的关面、满月、白泉、谭家、大进、河堰、麻柳、紫水等中高山地。由于得天独厚的土质与气候条件,多年来,成为这些乡镇山区农民的习惯栽培作物。以前多以自食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区农民生产极积性提高,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扩大魔芋的栽种面积,到2003年,已发展魔芋667公顷。

魔芋清明前栽培,立冬前后采挖。食用部分为其地下球形茎。一株一茎,极硕大。将鲜魔芋掺入少量萝卜或玉米粉、面粉磨成浆,经煮沸后,加石灰水(澄清)或其它碱类液体,使之凝固即成,人称“魔芋豆腐”。魔芋产量高,每公顷可产鲜品30吨。为便于储存,多将其切成片或颗粒,经干燥后制成魔芋片、魔芋块或精粉。制作面条、糕点时,适量加入魔芋精粉,其风味独特,又能增强食物韧性。泡菜炒魔芋豆腐口味极佳,“魔芋烧鸡”已为名菜。魔芋含有大量甘露糖酐、维生素、植物纤维,及一定量的黏液蛋白,具有保健作用,被人们誉为“魔力食品”,广告语称“不想胖,吃魔芋;要想瘦,吃魔芋;要想肠胃好,还是吃魔芋”。开县魔芋精粉质量上乘,销往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和出口日本。

龙须牛肉与香辣毛牛肉

龙须牛肉采用黄牛精肉,根椐不同口味,添加白砂糖、植物油、天然香料、麻辣调料等,经腌渍烘干、挑丝等工序制作而成。因配料独特,色泽红亮,肉香浓郁,回味悠长,纤维均匀,形如龙须,故名为龙须牛肉。龙须牛肉味美而营养丰富,食用方便,保质期长,携带方便,老少喜爱。重庆(开县)钱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搏击牌龙须牛肉,在2002年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获肉制品类金奖,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是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名牌产品”。搏击牌龙须牛肉畅销北京、武汉、广州、香港等地。

香辣毛牛肉系开县传承百年的老字号“香椒牛肉干”发展而成的地方特产。选用优质黄牛,定点屠宰后取其无油脂、无粘膜的精肉,配以天然调料,文火翻炒8个小时以上,使其蓬松,长上金黄色“毛茸”。食用时酥松绵软,口味香辣咸鲜,回味悠长,一改牛肉干板结、坚硬、不利咀嚼和消化的弊端。重庆(开县)醉再醉餐饮食品公司积20余年牛肉食品生产经验,在保持原香椒牛肉干风味的基础上,创新生产的毛牛肉,在加工中添加咖喱、孜然、辣椒、花椒、五香料等多种调味品。产品荣获重庆市‘99美食文化节’地方风味菜品奖。2003年获重庆市著名商标,并载入《中国食海》。

银杏茶与杜仲茶

开县野生银杏和杜仲树生长在高寒山区,皆有稀释血液浓度、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预防老年痴呆、改善记忆以及预防妇女眩晕综合症的功效,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开县顶用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联合开发和生产“顶用”商标银杏茶与杜仲茶。顶用牌银杏茶系国家专利产品。1995年,该产品在成都举办的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获国家科委和四川省政府联合颁发的金奖。2001年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除畅销全国各地外,顶用牌银杏茶、杜仲茶从1997年开始出口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科威特、日本、韩国、马来西来、俄罗斯等国家。

巴山中药材

开县素有“渝东药库”之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唐代时,已有中草药的采集、制作与栽培生产,车前子曾作贡品入京。《万州地区中草药志》普查记载,开县各地几乎均产和适栽中草药,境内中药材品种1000多种。特别是北部山区,一直是野生和种植优质中药材的宝库。其中以天麻、党参、黄莲、茯苓最为名贵。大宗优势品种有木香、玄胡、厚朴、黄连、桔梗、川楝子、杜仲、陈皮、枳实、丹参、白芍、香附等。开县被定为木香、玄胡国家级生产基地县。

天麻。天麻又名赤箭、离母,开县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有产,个大品优,色泽暗黄,外形像红心蕃薯。具有息风、定惊的功效。常年收获量在2吨以上。1953年人工培植成功。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党参。党参又名“庙参”,多产于开县北部高寒山区。1978年后,全县常年产量超过200吨。开县党参主根粗壮,肉质肥厚,味甘,滋补性强。与鸡、猪肉清炖,汤色明亮、味甘甜,为滋补美肴。有补中、和胃、清肺、益气、生津、化痰之功效。党参价廉物美,每千克50~60元,除供本县城乡居民消费,还畅销全国各地。

黄连。因其根连珠色黄而得名。黄连有两种,一种无毛有珠,如鹰爪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黄连主要产于满月、白泉、关面、大进、谭家、河堰等乡镇海拔在1500米的高寒地带。全县常年种植面积260公顷左右,平均每公顷产2吨,总产量超过500吨。开县的黄连不论产量和品质,均可与号称“黄连之乡”的石柱县媲美,备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成都、广州、海南等地,经香港商人而进入印度、泰国等南亚市场。

茯苓。为生长在松树根部的寄生真菌。又称松茯苓、茯灵。属担子菌纲多孔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含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等多种成分,有利尿、健脾、安神等作用。是传统中药材,也可配制成糕点,是老年人和幼儿的滋补健脾食品。开县各地山区皆有茯苓生长。1989年4月,白泉乡红岩村一组村民李申平,挖出一个重48.5公斤的茯苓,人称茯神,极为罕见。

木香。开县北部山区无论气候(海拔1500~2000米)、土壤(黄壤土)都适宜木香生长,经调查,开县适宜种植面积6667公顷。1958年,开县中药材公司从云南引进种子,在岩水药材场试种成功。此后发展成为全国木香种植面积最大县,常年生产木香1500吨,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70%。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常年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产品广泛销售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其主要产地在关面、盖梁两山脉的白泉、关面、满月、谭家等乡及岩水地区(今属河堰镇)。其中以关面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开县木香质地坚实、香气浓、油性足,根条均匀,不仅是优质药材,亦是优质木香油原料。1998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将开县木香定为全国50个重点中药材品种之一。随后,被重庆市定为百万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重点发展项目。

玄胡。别名元胡、延胡索,为罂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能。1972年从浙江省引进,由于气候优良、土壤适宜,开县生产的玄胡经四川省药检所鉴定,其生物硷等有效成分高于原引种地,生产一直稳步发展。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国外,曾经被列为国家玄胡生产基地县。种值高峰时期,全县玄胡种植总面积超过660公顷,是低山、丘陵地区农村增收致富的一项骨干项目。

特色小吃

开县风景奇美,风味小吃亦奇美。开县的小吃大多都是老字号,是几十代人的手艺一辈一辈的传下来的。比如旧城开中巷子里的串串香、狮子楼的黄锅贴、川剧团对面的罐罐鸡、得月楼的羊肉格格、大肉包子、三校门口的豆皮、五校门口的肉丝面、一品香的小笼包子、法院门口的砂锅、大南街的凉虾、东街炸的欢喜头儿……来过开县的人多少都有些记忆的。开县人好吃又会吃,且个个都是超级美食家,所以开县的小吃总能花招迭出,创意频频。

烧烤

烧烤,就是在小小的炉子里放上木炭,用扇子轻扇,红旺旺的火烤出的食物黄亮、酥软。方桌上,摆满了各色待选的材料。鱼肉菜菇,应有尽有。特色是麻、辣、鲜、香,最好吃的是烤鱼。

刨冰

开县夏日酷热,会享受的开县人由此创造出刨冰。5~9月的每个夜晚,在江边、船上、路边转角宽敞处都有刨冰摊点。制作方法简单,用大号冷饮杯盛满冰水,放些冰块,西瓜或草莓、橘瓣作主料,辅以葡萄干、黑珍珠、果葡、碎花生、熟豆粒等细碎的拌料,即为刨冰。刨冰以主料带刨冰二字为名,如“西瓜刨冰”、“草莓刨冰”等。凡刨冰摊位,兼营烧烤或经营各色风味小吃。盛夏之夜,三五成群喝刨冰已成为开县人消夏的主要内容,成为开县独有的文化特色。

粉蒸格格

格格是竹篾编成的小蒸笼,直径约10厘米,内空高约5厘米。街边大锅上摞放3~5摞竹格,每摞约10多个。这些小蒸格内盛放拌好佐料、米粉的肥肠(猪大肠)、羊肉或猪肉片。蒸时火大气足,数分钟取格上桌,撒上芫荽、葱花,辣麻鲜香之气扑鼻。刘伯承少小离家,许多年后仍对家乡的格格念想有加。1986年,其子刘太行等护送元帅骨灰返乡时,曾特地探问父亲生前常念的开县羊肉格格。

萝卜丝粑

将鲜嫩红萝卜切成细丝,拌好辣椒、花椒、胡椒粉及盐巴味精等调料,裹上面粉糊,用特制的折式铁勺盛着,放进油锅炸至面黄起壳,外焦内嫩,香绵可口。外观呈菱角状,好看亦好吃。萝卜丝粑原为渝东“特产”,现已遍传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开县籍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原副校长隗瀛涛在其自传《一个历史学家的历史》一书中对此有精彩回忆。

连渣闹儿

原是秋天尝新之时,将新产的黄豆泡胀磨浆,连渣带浆煮熟,放上盐巴调料,再加南瓜藤尖即成。这种农家普通食物,营养丰富,可口饱腹,而今登上酒楼饭店大雅之堂,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有人将花生或花生加黄豆磨细煮熟与米粥混合做成快餐,卖与路人为食。满街吆喝“花生连渣闹儿”,成为县城的街巷一景。

麻花与鸡脑壳

主料为面粉。麻花在开县有悠久的历史,县城有一家“向麻花”是百年老店。麻花除小吃外还是一种佐酒好菜。鸡脑壳,又称面鸡头、面疙瘩、油炸果儿。用两根竹筷,挽下鸡蛋大小一团湿面,在平底油锅中一炸一翻一按,即成了状似礼帽的食品。干吃、泡吃均可,尤以海带汤撒葱花泡着吃为妙。

汤圆与欢喜团

中国人过年都吃汤圆(元宵),开县除了以甜馅为主的各类风味汤圆外,有特色的是肉汤圆、菜汤圆。这些汤圆分别以榨菜粒、肉末为馅,尤以肥瘦兼有的腊肉粒馅为佳。若用汤圆面搓成圆球或长条下锅油炸,外裹红糖,是大街小巷热卖的小吃佳品,人称“欢喜团”。

烘洋芋与烤红苕

烘(音“孔”)洋芋本是农家主食,开县北部山区农户用猪油烘洋芋成为一道佳肴。近年来,县城用菜籽油烘洋芋,辣麻香鲜,摊点生意出奇的好。烘洋芋香、黄、面,色香味全,勾人垂涎。烤红苕原是农家用火塘红灰烤熟红苕。县城则用大铁桶做成炕桶,贴桶壁炕烤,沿街叫卖,受人喜欢。

凉面、凉粉、凉虾

开县人的消夏食品,人称“三凉”。凉面是将加有少量烧碱的面条氽熟,抹油散开,摊凉即成。除配海椒、花椒、胡椒调料外,佐以山胡椒、蒜泥姜末,味以麻辣略甜为要。凉粉是用豌豆淀粉加少量明矾做成熟食粉坨,划成指头粗细小条或用小圆孔刮刀刮成长条,味以酸辣为佳。凉虾用糯米浆煮熟,用漏瓢滴成蝌蚪状即可,清洌甘甜可口。

水煎包子与蒸饺

开县的大肉包子、小笼包子都很有名。近年来时兴水煎包子、饺子,皮脆馅嫩,味极鲜美。开县的蒸饺,热腾腾的,白生生的,近乎半透明,香味扑鼻。月牙边,半月形,一笼十个,是一直热着的,就着稀饭或海带汤吃,特别顶饱。馅有三味,韭菜鸡蛋,纯肉和糯米。最好吃的是糯米珍珠饺,香鲜细腻,满口余香,软糯晶莹。开县的蒸饺以“一是一”和“舒适”的招牌为最有名。

牛肉包面

开县包面多以猪肉为馅,牛肉馅更为特色。旧城内西街牛肉包面馅香汤鲜,历史悠久。而今新城“老亲娘”、“包面王”馆子最出名。

血粑

县北农村在过年杀猪时,总会把猪血留下来,一部分做血旺,一部分就做成血粑。把糯米和大米按合适的比例打成米面,和以适量的猪血,再加入生姜、大蒜、花椒、盐等佐料,调和均匀之后,用芭蕉叶将其裹成腰子形状放入锅中蒸熟,即成血粑,食用时用蒸、烤、炒均可。

霉豆卷与霉豆渣

霉豆卷是开县铁桥镇的特产。将豆浆表面的豆油皮揭起,裹成小卷儿压扁,切成2~3寸长一节,七八节为一板,放在小小的篾笆折上,在温度适宜的柜子里,像霉豆豉一样让其发酵发霉。其霉为毛茸茸的乳白色。吃时用文火油煎,可以干吃佐酒,也可加汤加菜下饭。如今已成为馈赠远方亲友的礼品。

霉豆渣以豆腐渣为原料,经发酵生霉而制成的一种副食品。其发酵菌是稻草上的毛霉菌。霉豆渣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味道鲜美,是营养丰富的风味豆制品。将霉豆渣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置热油锅中煎炒,适当蒸发水分。然后按食用的习惯加入佐料,配上食盐或辣椒等,炒后即可食用。

神“豆腐”

农家常用一种树叶(斑鸠叶)来制作成“豆腐”,称作神豆腐或观音豆腐。传说是观音菩萨在灾荒之年点化穷人用这种树叶制作豆腐充饥度荒的。能采叶制作神豆腐的小树是一种灌木,属马鞭草科植物,俗称“斑鸠柞”,杂生于沟边地旁的灌木荆棘丛中。其干如荆条,质脆而易折;枝桠互生,甚有规律;叶呈心形,碧绿细嫩。其作法:将斑鸠叶洗净,揉成糊浆,过滤后点入澄清了的适量草木灰水搅匀,片刻,便神奇地变成了一盆颤摇摇、绿幽幽的“豆腐”。 蘸着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吃,晶莹细嫩、清香可口。

八宝清补凉

“八宝”指的是去核的红枣、马蹄花、空心粉、黑珍珠、西米露、莲米、新鲜的西瓜瓤和熬制好的绿豆汤一共8种原料。所有的制作看起来非常简单,将配制好的八种原料一一盛进碗里,再加上一勺带有冰块的清水,一碗“清补凉”便制作好了。吃起来清甜爽口,绿豆汤伴着那类似QQ糖般韧性的黑珍珠和马蹄花,将一份清凉感觉直传到心里。在炎炎夏日,喝上小小的一碗“清补凉”,不仅清热、消暑,同时还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