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距今1.1万年前,中国人在西班牙卖麻绳网,写下“网”字

#中国江西仙人洞遗址#浙江上山文化遗址##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网#”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

前言:距今1万年前后新石器时代的中文字,是全球通用文字。

有谁能正确的定义什么是中文字吗?

方块字,就是中文字吗?

那么,西班牙国家的考古学家们一定不同意这个观点。

因为,西班牙距今1.1万年前的古人类就在书写方块字。

西班牙的考古学家,读不懂1万年前的方块字,如是将这些方块字称之为“符号”。

{上图为浙江省龙游县荷花山遗址考古出土的方块字“田”字,笔者2015年8月自拍于遗址现场。}

中国的考古学家也一样,对自己不认识的方块字,也称之为符号。或者,干脆地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根本就不会写字。

文字和语言,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表达其族群独特文化现象的唯一载体。

距今1万年前后的浙江龙游县荷花山遗址,考古出土了三个陶器刻画文字:

“田”字,“网”字,和“田,一”字。

{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发现”,播放了纪录片“探秘荷花山”,片中就出现了陶文“网”字。可是,我在互联网上再也找不到这个陶文“网”字了。这个无比珍贵的陶器文物,就默默无闻地躺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仓库里。}

上图为距今11000~17000年的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

有谁可以定义中国画吗?

距今1.1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牛,是中国三星堆人的祖先所绘画。

画这头牛的人,来自中国湖南省和江西省的“红土地{土壤含有氧化铁,呈现红色}”。

这幅西班牙岩画所用的红色颜料,是氧化铁矿石粉末,色泽名称是“赫”。

中国画,有中文字落款,是典型的文化特征,大家都同意吗?

如果,大家接下去就会发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距今1万年前的岩画,有中文字落款,大家同意是中国人画的吗?

一:中国人于距今2.3万年-2万年前后发明了工具“网”。

{上图1,2为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考古。图2为蜘蛛网。}

湖南省道县的玉蟾岩{蛤蟆洞}遗址,古人类居住洞穴,距今2.5万-2万年。这里出土了全世界最早的陶器{距今2.1万年},是全球人类文明的起始地。

2018年9月底,我专程从新加坡来到了玉蟾岩{蛤蟆洞}遗址现场勘察。这个山洞向阳,洞里有蜘蛛网。我立马明白了,距今2万年前中国人发明的工具“网”,是对洞里蜘蛛网的模仿。

距今2万年前,中国人对专利技术的发明创造,首先是对自然界一切现象的模仿。包括,文字。

但是,玉蟾岩遗址并没有考古出土编织“网”的加工工具。于是,我前往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继续寻找“网”的诞生源头。

{上图为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仙人洞遗址,古人类居住洞穴,距今2.5-2万年,门票20元。这里出土了全球最早的陶器,距今2万年。

仙人洞是一个暗洞,里面没有光线,很长时间里,被当地人当做养老院使用。

{上图1为考古出土于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石器“石环”和“石瑗”,距今2万年-1.2万年前后,现珍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图2为现代中国手绳编织器和文物对比。}

网,结绳以渔。——《说文》

首先要创造制造出编织苎麻麻线绳索的工具,才能编织绳索。仙人洞遗址考古出土距今2万年前后的穿孔石瑗,是属于中国人的编织手绳的编织器工具,现今中国人依旧保留着这项古老的技术。

苎麻线绳索,是编织捕鱼渔网“罟”的基础材料。绳索,是编织捕鸟的鸟网和捕捉大型野兽“罕”的基础材料。要把苎麻线编织成几股交织在一起的粗绳,在使用的过程中网就会很结实而不会破裂和断裂。

{上图为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考古出土距今2万年的粗绳纹陶片,藏江西省博物馆。}

仙人洞遗址考古出土了距今2万年前后,具有“麻绳纹饰”的陶片,证实了中国人在距今2万年前已经开始在编织麻绳,制作各种用于捕猎捕鱼的工具“麻绳网”。

{图1为西伯利亚地图。图2为俄罗斯西伯利亚马尔塔遗址出土距今2.3万年的锥形状玉器,图3为甲骨文“网”字。}

俄罗斯西伯利亚马尔塔遗址这件深绿色蛇纹石蝴蝶玉器,左边雕刻着中文字,中间锥型器上刻画着由苎麻线编织而成的渔网。西伯利亚属于冻土区,不产苎麻植物,这件距今2.3万年前后的渔网,产地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于距今2.3万年前,中国江西“仙人洞人”已经将麻绳网工具,贩卖至于西伯利亚地区,这里是鲑鱼,鹿,野牛,熊的主要产区。

古人类在没有麻绳网工具之前,人们只能野蛮的杀死大型动物,吃掉。但是,野生动物资源过度的消灭,人类就将面临无肉可吃的窘境。

网,不仅仅只有捕鱼的功能。

麻绳网{罗网},是距今2.3万年前人类能够战胜猛兽,驯服猛兽,畜养家畜的工具。网,是古人类于距今2万年前后走向文化,走向文明的推动力。有了能够活捉捕捉野兽,鸟类的麻绳网工具,全球古人类就开启了蓄养家畜家禽的历史。动物资源,成为了可持续性的资源。

后期距今8000年前后的中国,进入了玉器时代,就不足为奇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周边地区,是全球体量最大的玉石储藏地和原产地。

网,作为工具性商品,能够和西伯利亚本地人换玉石,就产生了买卖和商业贸易。

俄罗斯西伯利亚最北,距离中国陆地最南约为5670公里。

{上图为仰韶文化“网纹”陶器,距今6000年前后。}

中国距今1.1万年-8000年前后的考古遗址,出土了很多渔网的附属品,渔网的实物保存不了,所以没有考古原样的实证。网,在仰韶文化时期成为了中国境内最普遍的工具型商品。

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中文字“网”字。

西班牙,距离中国北京,大约1万多公里。

看到这个距离数,很多人就很怀疑在距今1.1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们是否有能力走这么远。

{小注,我曾经在西班牙住了1个星期,看到过很多的,来自中国的文化元素。}

西班牙的阿尔卡米拉洞穴,位于西班牙北部的海滨城桑坦德南面三十五公里处,距今1.7万-1.1万年,属于古人类居住洞窟。

{上图为西班牙阿尔卡米拉岩画的“网”字和中文字“网”字对比}

阿尔塔米拉岩画,出现距今1.1万年前的方块字“网”字,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字典}。

甲骨文中的“网”字,有30多种写法,是因为每一种网的形状和功用不同。

阿尔塔米拉岩画中的“网”字,属于捕捉野马的网。

{上图为阿尔塔米拉岩画的野马和欧洲野马对比}

这幅西班牙岩画,是对欧洲野马的写实。

欧洲野马(学名:Equus ferus ferus),又名泰班野马,是一种欧亚大陆的野马。

欧洲野马身躯不大;鬃毛逆生突起,短而直立;毛色单一,主呈土黄色;一条黑褐色脊线自腰背中央至尾基;黑色横纹包裹四肢。

于距今1.1万年前后的西班牙本地土著人,想要驯服活捉欧洲野马为家畜,就要找中国人买麻绳网,中国人于是就来此地卖麻绳网了,中国人就在阿尔塔米拉岩洞里写了一个中文字“网”字。

中国人还必须长期居住在阿尔塔米拉洞穴,长期培训西班牙本地土著们如何使用麻绳网来捕捉野马。中国人还要教会西班牙本体土著族群,如何驯服欧洲野马成为家畜。阿尔塔米拉洞窟,是中国外派技术人员长期居住的宿舍。

培训,是商业交易中最重要的一个辅助性环节。

距今1.1万年前中国人在西班牙土著族群的地盘上提供工具“网”和家畜驯化技术,帮助西班牙土著捕获和驯化了很多欧洲野马成为家畜,双方就会和平友好的分成,中国人获得了很多的欧洲马作为商业利润。技术输出,商业贸易,是旧石器时代末期至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提倡的“人类共同发展体”思想哲学。技术输出和商业贸易,是人类解决战争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国人卖给西班牙土著的是个什么网呢?中国人又写了一个中文字,做了产品说明!

在这幅西班牙岩画马嘴的位置,又写了一个中文字“干”字。

新石器时代的中文字,是现代汉字的字根。

【說文】罕:作䍑。从网,皆鳥網也

“干”字,字义衍生为“罕”字。

“干{罕网}”,是指捕捉鸟类的麻绳网{罗网}。

“干”字。字义衍生为麻绳罗网的功能性名称“馯{han}”和“杆”,是用于捕捉欧洲野马的工具,俗称“套马杆”。

{上图为中国蒙古人的套马杆}

西班牙野马壁画上的“干”字,是指由中国人发明的套马杆,至今蒙古人还在使用。

一根长长的木杆,加上一根麻绳,就是套马杆。麻绳,套住马的脖子,马就被活捉了。

中国人于距今1.1万年前去西班牙,就是卖套马杆工具的。

{上图为中国宁夏大麦地岩画,距今1.3万-1万年}

宁夏中卫市大麦地岩画显示,中国人在距今1.3万年前早就进入了家畜人工驯养的时代,中国人已经进入骑行时代很久了。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经济学和历史学概念。既然,田野考古成果显示旧石器时代末期至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全球最早的陶器烧制和农业种植技术起源于中国。那么,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为何不能成为一个技术和文明的输出地呢?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为何不是那个让全球上古人类族群从混沌走向光明和文明的引路人呢?毕竟,“夏{贾}”,“商”,“周”这三个汉字的文字字义突出的是具有流动特质的商业属性。习惯坐而论道却漠视历史实践,是华夏文明真相至今还处于混沌状态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

我专职研究古文字8年了,我对文字出现在什么地方,比较敏感。

新石器时代的中文字,是对中国人历史的记录。

新石器时代的西班牙考古出土文物上,有很多的中文字。因为南欧西班牙再往南,就到达了非洲大陆,那里出现的中文字会更多,尤其是古埃及,简直就是中文字的世界。

谢谢您的观看,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