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揭秘:佩洛西飞台当晚,双边已做好作战准备

8月2日晚的事态让认为佩洛西会受到强力阻拦的人们失望了。为什么一触即发的大战没有如期上演,极端事态并没有发生?

最可能的原因大概是不愿意让危机扩大化,今天中国没有必要终极激化和美国的矛盾与危机。

当然,这归根结底还是美国的重要性使然,今天美国仍然颇有影响力,这是无法忽视的现实。虽然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但是美国要插一脚的话,除了谴责就只有接受有美国插足的现实并想办法应对,还要时刻筹划和美国关系恶化到什么程度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如何做才能是付出和收益最大化的平衡。

今天的中国还要很多的大局要考虑,也还有很多的因素要平衡。无论霸权如何削弱,美国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现如今,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仅限于打擦边球,美国是否会介入中国最后的统一进程是模糊未定的。对中国来说最有利的局面是在保证美国不介入的情况下成功统一。如果台海危机发酵成中美危机,等于倒逼美国的立场从模糊转向确定,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中美之间的利益关切不只是台海局势,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是全局性的,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博弈,是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的斗争。台海危机发酵为中美关系危机影响的不只是统一进程,还有中国的崛起大局以及全球格局,台海局势不应该也不能够发酵为中美的终极摊牌和对抗。

解放军是否报复美军,不仅要考虑实力与胜算,更要考虑中美关系全局。只有中美关系真的发酵到需要擦枪走火或者兵戎相向时,解放军的主要报复着眼点才会毫不保留转移到美军身上。

本文来源新加坡眼,揭秘佩洛西飞台当晚的局势。

新加坡前外长:佩洛西飞台当晚,双边已做好作战准备

来源:新加坡眼

英文媒体The Edge报道,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8月3日参加一场活动时说,佩洛西访台是挑衅,但美国计算并处理得很谨慎,不让人留下口实。

佩洛西在开展亚洲访问之时,没有公开把台北列入访问名单,而是有意到了最后关头才确认访问台北。

杨荣文认为,佩洛西访台之后,等于给各方“开启了新方向以及新篇章”。

他说,拜登说访台不是个好主意,美国国防部说是馊主意,但佩洛西是国会众议院议长,有独立的权力,她要外访,美国必须给予支援。

杨荣文说,美国、中国现在开展了漫长的竞赛,如果目前竞赛升级,对中国不是好事。

他说,对美国来说,当晚开战比较好;如果一年后开战,中国会更强大;如果十年后开战,中国会更更强大。

当晚双方已做好交战准备

杨荣文说:“我毫无疑问,当晚佩洛西飞入台湾地区的时候,美国印度太平洋指挥部已做好战斗准备,中国也是。但是,任何一方都不愿真的开打,于是各自控制了下来。”

杨荣文认为,在每一场博弈当中,各方主角都会抓准机会收集对方的情报,“毫无疑问,中国肯定在研究美国和盟友在乌克兰的举动。”

他说,中国在观察俄罗斯资产如何被扣押,以及对俄罗斯的制裁如何展开,“中国知道,如果发生战争,它必须面对同样甚至烈度更高的对抗和制裁。”

在佩洛西事件中,杨荣文认为,中美双方不断在收集对方的情报,并思考各自的下一步棋。

在“冷战”和“冷和平”之间摇摆

杨荣文说,中美关系将来会在“冷战”和“冷和平”之间摇摆,“希望不出现热战,但一定会时常出现令人焦虑的时刻”。

他说,中美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升温,在科技上脱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出现当年美国和苏联那种全面的脱钩,不太可能。

他对与会者笑道:“天还没塌下来。在现阶段,你们的投资是安全的。”

学界反应:毫无必要

不是议长应有的负责任的行为

《海峡时报》报道,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说,佩洛西访台“毫无必要”。

他说:“时机选择很糟糕。维持本区域和平不是这样的。”

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认为,佩洛西访台“毫无重要的战略或外交意义。”

他说,佩洛西或许享受了几天头版头条待遇,但实际上,此举唯一后果就是紧张加剧,相互不信任加深,至少在未来几个月内,中美关系的稳定面对更大的困难。

比拉哈里说:“这不是国会众议院议长所应有的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他也认为,另一方也反应过激,启动规模大于寻常的军事训演,只是提高了风险,并未能实质推动本身的利益。

比拉哈里认为,一些人之前的猛烈言辞,使得佩洛西在政治上更加无法取消访台。毕竟,美国不是几句威胁就可以吓阻的。

他认为,在本次事件当中,中美双方都没有赢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庄嘉颖副教授认为,中美之间求同存异,或者在互相竞争的同时不损害到第三国利益,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这种情况。

他认为,台湾目前面对经济制裁,新加坡有必要重新考虑如何分散投资和贸易风险,而日韩已经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