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构建高效能公共文化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改善国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政府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设施的配套,构建高效能的公共文化体系。新加坡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许多作法值得借鉴。

硬件设施形成立体布局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功能发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加大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新建和翻新建筑改善文化设施,形成了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民众联络所(俱乐部)等为主体的公共文化建筑群。

目前,图书馆方面,新加坡已建立起国家、区域和社区三级图书馆体系,截至2012年底,新加坡图书馆会员人数已经达到210万,成为新加坡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馆、博物馆方面,新加坡政府正在筹设新的国家美术馆。总投资6亿新元,整体面积达6万平方米,预计2015年竣工。该馆将主要展示新加坡及东南亚的历史及该区域19世纪以来的当代美术作品。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共有11所展馆,自去年5月起免费开放给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热烈响应。

民众联络所(俱乐部)是新加坡公共文化基层组织,负责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目前,新加坡全岛已建成100余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成为集文化、体育、培训和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此外,还有新加坡华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等文化团体,定期举办公共文化活动。这些类型不同的公共文化设施,针对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活动惠及各个阶层

为数众多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新加坡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民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新加坡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借此组织了为数众多、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有族群文化节庆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等。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为加强种族和谐、鼓励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在不同的节假日,政府支持举办不同族群的各种文化活动,比如每年春节和中秋节,都要举行如“新年亮灯仪式”“春到河畔”“妆艺大游行”“月圆河畔庆中秋”等文化活动,吸引上百万民众参与。在印度人聚居地“小印度”,每年根据其种族文化、宗教信仰,举办屠妖节、蹈火节等庆祝活动。此外,新加坡还举办“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艺术双年展”“新加坡夜同艺术节”“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和“百盛社区艺术节”等多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族群和全民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新加坡民众参与。

除了各个族群的节庆活动,新加坡政府和基层组织还组织举办了为数众多、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2012年8月, 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推出“亲近艺术、热爱文化”活动,把国家艺术理事会、国家文物局、国家图书馆和人民协会所推广的普及文化艺术活动全部归纳在一个活动名下,推动社区、邻里和民众一起参与文化活动。国家文物局逐步在不同选区成立多家社区博物馆,成为组屋区的文化艺术中心,让社区居民更容易接触到文化艺术活动。新加坡人民协会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百盛社区艺术节”,组织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属下100多个文化艺术团体的数千名社区艺术工作者和专业艺术工作者联合举办200余场表演、展览等艺术活动,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参与。人民协会还计划在87个选区中增设“社区艺术站”,全国共设174个,这些“社区艺术站”将每月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2014年5月开始,新加坡政府推动发展社区艺术疑聚点,计划今年设立10余个,推动艺术融入人们生活。此外,新加坡各民众俱乐部还利用其完善的设施,定期举办众多合唱、舞蹈、音乐、书法、绘画、体育等活动,丰富人们的社区文化生活。

发展多元文化

在新加坡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新加坡政府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建立了一系列公共文化管理机构和公共文化设施,并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并不是大包大揽、不计成本,而是一直争取社会力量的加入。比如人民协会在建设民众联络所(俱乐部)时,政府拨款90%、自筹10%;新加坡艺术节政府拨款60%、组委会自筹25%、票房收入15%;国家美术馆政府拨款60%-80%,自筹20%-40%。政府财政拨款和自行筹措社会捐赠等资金已经成为新加坡公共文化机构运作的常态化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既确保公共文化机构的公益性,又可鼓励其面向市场保持活力和一定的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语言,构成了社会的一大特征。新加坡政府部门通过各种公共文化活动大力培育和谐融洽的多元文化,培养国民共同的价值观,增进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是由于新加坡注重培育和谐融洽的多元文化,才形成了如今不同宗教信仰、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风气,散发出独特而多元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也成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新加坡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注重展现自己作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汇点的地域特色,通过整合多元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其本土文化也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完善基层服务 鼓励民众参与

据统计,新加坡每年各类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的社区活动达6.5万余场,参与人数达到800多万人次,反映出新加坡社区基层组织异常活跃的特点。新加坡的社区基层组织主要是由新加坡的法定机构人民协会领导的民众联络所(倶乐部)。民众联络所(俱乐部)负责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也是新加坡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主体,是集文化、体育、培训和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全岛已经建成由100多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社区民众提供高效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政府的文化治理也起着巨大的补充作用。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定期组织居民开展群体公共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还有各种种族文化庆祝活动,已经成为新加坡民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政府认为文化艺术不仅是值得欣赏的,更应该是可以参与和互动的,非常重视政府主导下的大众参与。2012年1月,新加坡政府发布《艺术与文化策略检讨报告》, 将推动新加坡民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文化艺术将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理念,大力鼓励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希望把公众每年至少参与一项文化艺术的比率增加一倍,参与人数也翻番。报告还提出6项策略和105项具体建议,近期又举办“百盛社区艺术节”、设立多个邻里艺术凝聚点等,通过多种措施吸引公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习惯,确保每个人不分年龄、种族、收入和教育,都有计划参与和接触文化艺术,让文化触手可及,使公众把文化艺术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公共文化活动组织方面,新加坡坚持民众需求第一的原则,如民众联络所(俱乐部)采用家访、发放问卷等做法及时了解民众的文化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