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想了解中国STEM教育发展,这些顶级专家的观点不可不看

2019年10月18~21日,第三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在西安高新国际学校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高新区教育局承办;西安高新国际学校、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协办。

本届STEM教育发展大会以“融合的力量——STEM与学科教学”为主题,围绕“如何因地制宜开展STEM教育,如何突破STEM课程与教师匮乏两大瓶颈,STEM教育如何实现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如何协同社会资源开展STEM教育,如何打造有机的STEM教育生态”等专题进行展开。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知名校长、优秀教师、业界精英汇聚一堂,通过主旨论坛、院士讲堂、场景化工作坊、方案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STEM教育最新理念,分享STEM教育成果,探讨STEM教育发展之路。STEAM在线摘选出主要专家的发言概要,供大家参考了解,目前中国STEAM教育发展情况。

一、领导致辞

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

田局长指出, STEM教育倡导多学科融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形态,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引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潮流。加快发展STEM教育,将有助于我们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有助于我们抓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契机,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有助于我们培养大批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他建议:推进中国STEM教育发展,一要着眼高处,把STEM教育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战略中,深刻认识STEM教育的重大意义;二要着眼深处,把STEM教育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科学推动STEM教育创新发展;三要着眼难处,把STEM教育放到协同创新的大格局中,共同破解STEM教育发展中的难题。

崔保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崔院长指出,中国教科院作为国家级教育智库,把握时代脉搏,追踪世界潮流,把STEM教育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布局。STEM教育是落实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目标、促进育人方式变革和教育内涵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也大有可为。

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STEM教育发展要注重国际经验的中国化改造,瞄准现代化教育战略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探索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STEM教育模式;二是STEM教育发展要注重实践案例的理论化提炼,在前期优秀案例的基础上,教研人员要与中小学以及广大校长、教师密切合作,对优秀的STEM教育实践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化的研究;三是STEM教育发展要注重教师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在《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打造中国STEM优质师资,夯实学校实施STEM教育的能力基础,保障STEM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黄锦良: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副主席

黄锦良主席表示,香港 STEM 教育近年取得了关键发展,民间教育团体大力推动STEM教育发展,中小学也在开展各种各样的STEM教育活动。香港特区政府为每所中学提供专门经费资助,推动STEM教育。他特别建议国家可以考虑把STEM 教育定名为科技创新教育,因为他认为STEM教育的真正含义就是科技创新教育。

二、主旨论坛

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教育信息化2.0与STEM教育》

杨校长在以“教育信息化2.0与STEM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教育信息化已转段到以“融合与创新”为突出特征的2.0阶段,在此背景下,STEM教育与教育信息化2.0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相互支撑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以及5G技术的导入,为STEM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新的教育生态正在形成,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与学环境,促进包括STEM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的全面创新。

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

《STEM教育新方向》

Mr Denis在以“STEM教育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 of STEM Education)为主题的报告中,将STEM教育划分为从1.0到4.0四个阶段,当前正在实现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跨越。经过3.0的重组、整合,到了STEM4.0阶段的时候,相关的专业就被融合成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完全融合成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STEM教育的不断升级换代,势必会重新定义学习空间与学习方式。

王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融合的力量——智能时代的STEM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在以“融合的力量——智能时代STEM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中,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培养未来人才、新时代教育改革四个维度阐释了加强STEM教育的紧迫性。智能时代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重构课程,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技术促进STEM教育公平,着力提升数字化素养。

王晓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

《内地香港STEM现状研究报告发布》

王晓宁博士发布了我国STEM现状调研报告。《中国STEM教育调研报告》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的重要调研成果。该调研是“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大型研究项目的子项目,抽样范围覆盖中国八大区域,包括中国内地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是迄今为止对于我国STEM教育发展情况最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分别面向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大群体,历时5个月最终回收问卷近5万份,深度刻画了我国STEM教育一线的实践全景,以及STEM在未来教育中的关键性影响力与发展潜力。

Liza Cariaga-Lo:LCLO教育协会理事长、原布朗大学副校长、2014年获得田长霖教育领袖奖,《融合、跨界的科学教育:STEM教育中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方法的产出》

PBL,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课程设计,它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可以让我们每一个设计者能够很好的进行框架设计。第一,我们要理解它,这个理解是来自于我们和学习环境互动之间所构建的;第二,我们要知道认证冲突;第三,知识的演化来自于我们在社会当中的一些交际,以及我们对于个人理解能力的评估而发展而来的。

在STEM教育改革当中去实施基于问题性导向的学习,需要注意以下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必须关注创造一个跟真正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第二,学生必须要以合作小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问题导向型学习要求老师要作为课堂当中的专家、指导以及协调者,而不是仅仅去讲课;第四,基于学生表现来进行评估,而这种评估的进行方式应该去关注在真实的世界当中,这些解决方案是如何来提出的;第五,每一个问题导向型学习的单元都必须要学回自省让学生学习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

Natalie Clerk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法拉第挑战日项目负责人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 STEM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the UK》

IET提供相关工具和资源来培养老师,培养下一代工程师,我们的网站上面提供很多免费的小学以及中学教学资源,提供基金支持,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也会给相关的STEM活动提供指导。同时我们也推出了一个法拉第挑战日项目,它是一个工程竞赛,比赛谁能够提出最好的解决既有问题的方案,所有的这些挑战都是真真实实的工程挑战,每一年会有不同的主题合作伙伴。

IET教育同时还有超过2500名会员,这些会员他们投入了自己的时间、激情,来推广STEM教育,并且在生活以及在事业当中来展示STEM教育的价值。IET同时也跟不同机构展开合作来提供资源、资金,促进STEM项目的发展,支持STEM各项活动的开展。

Timothy Chan: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学术处处长

《Using Design Thinking to Foster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to Empower Students in STEM Education》

一些学生失去了兴趣点,基本上就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课程。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我们要把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区分,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是很多的活动,我们让他们保持这样的技能,让他们有动手的能力。第一个过程我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再进行融合性思维,接下来一个过程就叫原形。我们还会让学生写日志进行自我反思,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我们教育部的部长曾经在新加坡的一个演讲当中,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讲,在这个演讲当中他提到:我们要培养年轻一代,让学生敢于创新,让学生勇于解决新的问题,为未来创造新的机遇。我们希望帮助年轻人建立一套健全的价值观,使得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和韧性。一个好的老师绝对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技能。

Wiwat RUENGLERTPANYAKUL:Mahidol Wittayanusorn School校长

《Story Based Learning: when natural science meet social science》

我们的信仰是学生应该去学习感受,失败也是一个学习的经验,所以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学校里是允许失败的。我们希望让他们更加有创造力、有更多的数字运算能力,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可以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把这些东西变成一个自己动手的过程。我们希望他首先是一个有趣的人,在有趣的人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成为科学家,这是我们所学习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是以主题为类别进行选择的,也就是话题。学生也要做很多的项目,我们也设计了很多项目,有的时候这些项目很难,学生可能会从最开始就失败,我们也非常清楚学生永远不可能做完这个项目。那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你失败了,那你是不是觉得你享受在这个探索的过程当中,你是不是学到了非常多的一些解决方法,那么你可以去提升你的技能,这也就是最终我们能够取得成功。

恽为民:上海交大博士、教育机器人学共同创始人、伙伴机器人学共同创始人

《基于SITA教育方法的STEM教育》

我们需要多元智能,尊重每个孩子的缺点、优点,不要拔苗助长,然后系统训练他的成功能力,系统训练他建构意识。STEM教育方法就可以借鉴,教育机器人的方法来实施,可以由浅入深的教育机器人项目,其它项目也可以。我想这是一个核心,它的能力和素养训练和知识传授要成为非常清晰的两个轮子,更便于能够落实、落地。我们通过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未来的教育模式,客观知识的传授慢慢往边上走,能力训练会中心,素养训练会得到提升,这会越来越成为核心。

于超:蒸汽科创联合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STEAM教育研究团队成员、英国培生教育集团课程专家

《促进知识整合式学习的STEM课程生态》

促进知识整合式学习,第一个部分是科学教育趋向,整合的基础是每个人头脑当中对于这件事情的既有观念库,但我们的学习过程只要以集体形式开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要寻找一个一致性解释,我们是基于一个有差异的基础去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第二个是STEM与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是拓宽他自己认识的边界,他把知识学习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让他表现知识生产的能力,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他自己生产的知识补充了自己的观念库,他实际上体现的就是知识创新。第三个是项目学习模式,第四个是基于校情的生态构建。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地区特点、学校特点来设计,那么它最终的效果呈现可能要被生搬硬套某一个固定模式要好的多。

三、院士讲堂

段宝岩:中国工程院院士

《漫谈工程系统设计、学科交叉与数理基础》

段宝岩院士以“工程系统设计、学科交叉与数理基础”为主题强调工程设计离不开数据、物理、尤其离不开设计。这涉及到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物理把问题说清楚;第二,物理解释了数学方面问题的数学描述;第三,需要在哲学上,上升为理念,比如说应变能力、满意率等。那么要实现这三级跳,在思维方法上先有全局再有局部,先有战略再有战术,先有森林再有树木。

舒德干: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进化论看人类智慧的源头》

舒院士从进化论视角谈人类智慧的源头。而智慧的起源,涉及到人工智能,无论人工智能和其它的智慧都是来自于脑的。舒院士带领参会嘉宾从生命进化的角度追问,我们的人类最早的源头在哪里,演化路径是怎么样的,通过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中领悟出进化论精神的伟大。

四、STEM课程建构

解慧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STEM教育实践探索》

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基础教育要聚焦课程课堂,因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把载体和主阵地要聚焦到位,来培养我们的创新人才。教师要研究从“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如何教”转向思考“教什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是深化课堂变革,优化教学方式,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二是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西安也成立了课程发展研究中心,有课程教学实验基地,基于此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课程的变革,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以及学科的课程建设。

黄志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以工程设计贯穿STEM课程开发与实施》

广东在2018年代初成为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广东STEM教育创新点是两个,一个是普职融合,省内打通普通学校跟职业学校,二 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共同体。作为STEM课程建设,我们在一线主要是几条线推进,一是基于国家课程,比如科学学科领域、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基于科技创新和校本课程形式开设。我们主要以工程设计贯穿STEM课程开发:第一,以工程设计为课程开发主攻方向。第二,把工程设计过程渗透到课程开发细节中。第三,工程设计贯穿课程开发过程带来的模式转变。第四,以项目式课程实施。

张军霞:人民教育出版社理科综合室负责人

《基于小学科学的STEM课程建构》

融入STEM教育是小学部科学课程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小学科学老师要了解STEM教育,我们也要考虑在课程里面融入STEM课程设计。STEM课程模式,基本上是一种集合整合式,强调各个领域之间的关联,不是简单将各个领域拼凑在一起,而是有目的、有方法、有系统的组合。科学与工程问题往往是课程的主要线索,围绕主线创造一个多维空间,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具有一定程度关联性的学习经历。另外,人教版《科学》教材中同样加入了STEM课程体系设计。

陈咏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

《区域教育如何帮助学校构建STEM课程》

STEM教育和海淀教育未来目标非常契合,是一个落地非常好的抓手,因此海淀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我们希望能够以STEM教育做载体。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区域引领课程建设,我们构建一个课程内容和学习支持、学习方式共推学习者能够达成课程目标的体系,中间用多元评价为支撑始终能够回看能不能达到课程目标。除了课程设计以外,课程实施也非常重要,构建了STEM课程教学实施方面的案例框架。我们把它跟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老师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融合在一起,进入到了研修课程体系里面,进行大批量的工作坊的研修,形成非常多的典型案例。

陈有志: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STEM课程建设的点滴思考》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STEM课程到底是什么课程,我们才能找到解决它的办法,才能让STEM课程中国化。学习三个阶段,首先是指导,其次是想到,三是做到。首先需要STEM课程本身与S、T、E、M的关系,其次是STEM课程与现行课程的关系。推进STEM中国化的四个策略,一是STEM课程化和课程STEM化,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建设课程超市,四是开展跨学科教研。

Gigi Carunungan:硅谷STEAM教育研究协会专家、斯坦福大学讲师、玩创Lab首席教育官

《STEAM:孩子的学习方式如何影响学习效果》

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学、艺术、数学五个领域的交集,STEAM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像专业人士一样进行实践学习,如果我们想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即将到来的工业化4.0要求我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不同领域的交集产生了灵感和创新,在教育领域,最新的创新就是神经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一节一小时的课程中,我们就可以教授高阶思维。

五、STEM空间建设

沈庆澜:维创教育空间设计品牌创始人、北京新创中盛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学校空间设计本身就是一堂“STEAM”课,校长才是总导师》

作为教育领域里面的建筑空间设计师,我们如果想把一个学校设计好,一个有创新的空间设计好,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未来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只有我们了解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才能够知道,我们为谁而设计、我们怎么样去设计。STEM文化也好,美国文化也好,还有我们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好,其实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都是培养人才创新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我们怎么样去在我们的设计过程当中,为学生、为老师营造这种氛围,这是我们思考的方向。我们叫我们提出的设计原则叫作学校设计3K原则,就是懂孩子,或者我们叫懂学生,懂教育,才能够更懂得设计。在建筑设计团队中必须要有专家的参与,就是学校的建筑设计必须要有教育专家的参与,也就是说咱们学校校长的参与,校园建筑设计任务的核心所在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王兴桥: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STEM及创客空间建设的区域推进与策略》

合理筹措STEM空间的硬件建设,需要空间的需求性、空间的普适性、空间建设的科学性。而软件建设,需要组织健全、制度保障、发展模式,以及STEM教师培养五个一。另外还有STEM教育发展的五个一,搭舞台、提能力、练内功、聚内涵以及挖潜力。教师素质、顶层设计、课程融合、瓶颈制约便是这之中STEM教育的成效与反思。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落实在学生身上,我区在STEM教育工作中有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扎实开展STEM教育研究,教、学研、创“四位一体”,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成效显著是最好的体现,瑶海区STEM教育一直走在路上,希望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并借这次活动机会,沐浴STEM之光,扬帆远航,不忘初心。

毛展煜: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校长

《STEM教育空间与环境创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为例》

我们说的A-STEM是什么呢?就是人文为引领的STEM课程理念。创客更强调造物,而我们STEM更强调学科的整合,人文引领的STEM,我们更强调在STEM教育当中,我们来有一个人文的引领,所以这个A就是讲人文。我们强调的是人文引领性,还有一个生长的共创性,还有一个重构的融合性,很多时候我们一讲到STEM课程,特别在最后一点,重构融合性。STEM教育设计需要以人为本,要考虑到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的群体要求,还有学生对美感,对空间尺度的感觉,还有一个不同活动的个性需求。我们说要了解人文、历史、艺术,同时要了解科学,它为什么会这么做,它的物理性、坚固性等等,它当时存在的合理,还有它的技术怎么来制作,因为这里面涉及了很多,学生要在计算机里把这做出来就需要反复测试,这样的课程我们认为不是简单的制作,而是融合的,不仅仅是叠加,而且它还会有一定的创新。

王立: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校长助理

《有料的STEM教育空间》

STEM教育可以没有固定的课程、固定的课时、固定的学习空间,可以以某一个具体的学科功能视为载体,要面向第一课堂,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整合性,符合相应的学习场景和学习内容,绝不是以单纯技术和设备为核心,是以人的参与为主。主要原则有三个“合”,学科融合、资源整合及空间整合。我们希望学校在整体条件有限制的情况下,做小而精的发展,就是我们做一间成一间,希望每一间都能够有料,让孩子能们能够真正喜欢,所以他说这是一间令儿童迷恋的中心,是一间永不关门的科技馆。

六、STEM教师培养

魏向东:香港岭南大学校长内地事务特别顾问、香港岭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潘苏通上海—香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从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出发看STEAM教师培训》

魏教授从21世纪能力出发看STEAM教师培训,他强调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地球的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二是我们人和机器的矛盾;三是我们面临全球化、逆全球化走向民粹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三个矛盾对于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老师是一个导学者,不应该做一个主讲者,同时老师还要学会协作教学,另外优秀的STEM教师还要学会新的评估方法。

李德威:新加坡联威教育管理集团总裁、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院长

《创新教师培养:“呜卡”进阶“无咖”》

“呜卡”是几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它代表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复杂的和快速多变的世界,面对这样高度的复杂和变化的环境,我们作为老师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我理解STEM教育有两个核心,一个就是创新,一个实践,实践就是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它们归为创新教育。我们教师培养其实主要围绕技能、流程、态度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来培养,这是抽离开各个学科的,重塑教育的模式,重塑课程其实也是重塑课堂的教学方式,这个技能、流程和态度是它的一个入手点,是我们老师培养的关键点。

高瑜珊: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核心成员

《以MOOC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中国的教师培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首先很多培训是为培训而培训,整体设计的环节比较薄弱,培训内容并不涉及真正教师一线教学的需求,缺乏比较精准的一个考核。另外培训以面授为主,效率低下。MOOC对于教师培训来说有什么样的优势?首先从技术上来说,MOOC课程可以反复学习,还给老师很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后,它是一门真正的具备教师教学团队,具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具备生命周期的课程。期望未来能够以MOOC这种形式,能够创新我们的STEM教师的培训。

王彬武: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

《基于STEM教学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

我们依据中国教科院STEM教师等级能力标准,制定了陕西省的几个政策性的文件,一是《陕西省中小学STEM教师教学能手选拔与管理办法》,STEM教师的筛选与认定办法、教师的进阶机制以及培训办法等等一些文件。通过这些文件让STEM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教学当中,知道该如何发展、如何去成长,最近还在制定相关培养方案以及遴选的标准。我们所做的工作,通过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推进,来解决STEM教育最大的瓶颈,即教师培养的问题。

张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课程平移项目:国际化视野下的STEM教师研修》

STEM平移项目是浙江教育厅和美国的印地安纳州教育合作实施的教育国际化交流项目,连续四年,暑假第一周、第二周,美国老师走进浙江的课堂,面对我们的学生开展STEM教学,就是组织项目学习,并组织老师深入课堂,体会美国老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实施的经验。在2018年课程平移项目运作成熟了,我们根据STEM教育种子学校工作,推动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与跟进试验,探索积累STEM教育新资源,构建有效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整个策划由五部分组成,第一学生的项目学习,第二教师的实践研修,第三学校的跟进试验,第四课例成果的生成,第五学生的项目学习。

张军红:西安市航天城第一小学校长

《STEM教师培养路径及思考》

西安市航天城一小对老师的培训和培养基本上从五个方面进行培训,第一个就是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第二依靠老师的兴趣爱好自己去学习;第三学校出台一些鼓励的政策;第四依托教育机构培训;第五将本校老师送到其他学校跟岗学习。对于教师培养这一块,我在这里根据我们的一些想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第一建立完整的三级培养体系;第二我们讲要建立学校联合培养机制;第三应该建立第三方的评价机构。

七、STEM教学评价

张宝辉: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曲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科学教育学会理事会(ICASE)候任主席(2017-2020)

《STEM教育评价及其面临的挑战》

张教授以《STEM教育评价及其面临的挑战》为主题,通过他自身丰富的经历,对国内高校和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以及对STEM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中国STEM教育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对于创客和STEM教育,一定要深入考虑我们的目标和学习过程,如果仅仅以造物为基础,仅仅以学生获奖、考试、升学、高分为评价指标,通过这种评价是达不到我们所说的普惠型教育,也达不到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现象,掌握基本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周莹:北京教育学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19STEM教师能力测评系统研究与开发》

周主任代表“中国STEM教师能力等级测评系统”研发团队介绍系统的研发工作。该团队由国内外知名的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专家构成,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研究中心统筹指导下,分为理论组、教学实施组、教学设计组三部分开展工作。经过反复论证、精心设计,系统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育评价理论、STEM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为依据,分为指标体系、测评框架、测评工具三大模块,通过诊断测试、视频评价、现场评价等不同环节,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STEM教师的能力水平,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发展专业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林秘:X SCHOOL未来学院创始人

《STEAM跨学科课程的同步测评实践分享》

林秘称,在创新的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真正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创新环境的教育。我的项目看起来是一个教育项目,但是更多是一个测评项目,我们是基于孩子在每一个核心引领成长阶段,我们所为孩子们去打造的,他们的追踪型的测评。比如当我们以解决问题型作为我们的核心导向和孩子年龄段的阶段导向的这种主题型的设计之后,我们希望通过重混的课程,跨学科的课程,项目的课程,能够带领孩子们去接触一片新的天地。

冯书侠:江苏省太仓市良辅中学校长

《跨学科素养视角下质量提升的校本化实践》

我们学校从三个角度构建教育评价体系,第一,跨学科的素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第二,教学质量问题,第三是品德提升问题,把学校一些大方面和领域统统融入到构建评价体系当中去。STEM教学是学校的全局性工作,光靠哪一个部门不行,教学评价成为教学的一个部分,要把教学评价融入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等的过程当中。

郑良栋:北师大STEM客座专家、清华复种STEM特聘专家、培生STEM专家

《以学生为中心的STEM教育评价与实践》

STEM教育非常强调过程要重于结果的,强调过程就要强调这个过程性评价,强调多元方式相结合。这里面讲STEM它的特点,第一是跨学科,这里面跨学科是以工程为主线,第二是一个项目式学习,PBL,项目式学习并不是STEM专有的,任何学科都可以开展项目式学习,第三,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第四,解决问题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来的,这个理念和我们传统上课以灌输的方式不一样的,第五,注重学习过程,第六,强调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

八、STEM教学活动

杨开城: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STEM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开发困境》

STEM的三个方面,一个是运用知识,第二是目的创新能力,第三是创中学习。STEM学习活动的内部特征,第一是目标手段一致性,知识的整合是克服挑战的能力,靠运用知识,思考、建模、尝试、修改。第二是学生的参与度。第三是媒体多元性。第四是有价值。STEM学习活动的整个设计分两大套路,一大套路就是经验主义。我把它区分成两大套路,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技术。STEM主题设计是最难的,主要是难在哪儿?我们不会发明创造。我最大挑战不是难,整个STEM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高,是新,是专业化。STEM是整个教育改革升级的问题,我们需要新的反馈、新的产品、新的运营方式,需要重新思考技术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技术来应付我们实际上的困难。

李佩宁: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副主任

《将科学阅读与科学写作纳入STEM课程与教学》

我希望把科学阅读能够纳入到STEM课程当中,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科学的正确认知和素养,我们需要通过科学阅读去帮助学生构建关于科学的正确认知和素养,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一个公式、定理、结论、符号。我建议通过科学阅读的加入帮助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脚手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科学阅读促进学校的均衡阅读,通过科学阅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技能发展。对于STEM课程当中,如果我们把阅读引入STEM课程当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在STEM课程当中加入信息类的文本,并给他们更多的写作空间。

洪霞: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副校长

《化知识为智慧—西安高新国际学校STEAM课程探索与实践》

STEM是一种教育理念,透过其理论根源、目标指向,我们将STEM教育定位为强调思维建构,融合应用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学习方式,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STEM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西安高新国际学校STEM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不满足于此,我们还需要在STEM教育热衷保持思考,形成STEM发展内涵以及可能路径的清醒认识,因为毕竟STEM是舶来品,在把握STEM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适合我国发展的STEM教育路径,借助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将STEM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课程中,从而更有效推动STEM本土化教育和发展。

谢作如:温州中学创客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兼职教授

《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STEM课程设计》

我们要关注高阶思维能力、良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分割教学,要做一些综合学习的事情,不管是综合学习深度学习,最终都指向了STEM。学习工具如果不升级的话,有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只有有了数字工具以后才更能体现数学跟科学的重要。关注未来科技,因为只有你接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本来就是未来的发展时代,你要往这个方向走的话,你很多数学课程高阶课程自然而然就上来了。开源分享,倡导数字工具,跨界融合,关注高阶思维,边缘改革,柔软改变教育。

姜树华: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

《走“童”心,“创”未来——江苏南通紫琅一小STEM教学构想与实践》

我们学校的目标是从心从脑从手而出的,有爱心有创建有行动,它指向的是STEM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我们的孩子打开好奇心,打开探究欲,让他增进对生活的关注,对世界美好的一种期待。STEM教育应该是全学科老师的事情,让孩子从各个学科去打通。同样我们应该为STEM教育立新,最好的阳光给教室,让孩子走进校园,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学习场,让孩子走进天地自然的课程,让他感觉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每一个物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我们永远坚持走“童”心,我相信只有走“童”心才能让孩子“创”未来。

王芳:1+5+N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组核心成员、十三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员、编程猫公立教育售前与政府项目总监

《AI双师课堂如何在编程实践教学中解决教育公平》

什么是编程呢?第一种声音比较专业,认为编程就是程序设计,就是程序员写一些程序,针对计算机下一些指令,解决一些任务。第二,有些老师认为编程是一种工具。第三种声音更有趣了,他们认为学编程不是学编程,而是编程学,因为编程有一个任务,当你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你需要规划、需要分解、分类、策划,然后循序渐进不断调试,再互动再调试。双师是什么?有一个AI的学习引擎,个性化的推动,智能的批改,推送给学生,有远程的线上老师。双师课堂开展过程中,第一是根据学校的需求去确定课程,第二为所有的老师开展培训,第三老师和学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授课,沉浸式学习、智能批改、课堂报告、学情分析、实时答疑等等。根据双师课堂的整体反映情况,学习效率比传统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

九、STEM教育资源联合

闫建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STEM-汽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是第一大国没有错,但是我们并不是第一强国,媒体经常报道我们这个落后,那个落后,核心的因素是人。我们没有正向开发的人才。什么叫做正向开发?从零开始。20年前,我突然意识到要想成为强国要开发正向人才。我个人认为目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中国就有三所学校:清华、北大、其他。好学校非常少,上千万人怎么办?保证教育公平,谁当教育部长都一样,只能用应试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矛盾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定要以兴趣教育为核心,帮助我们好好保留孩子们的童真和兴趣。未来的经济一定是技术经济,玩经济的人才有未来,玩技术的人才有未来。

郑思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党总支副书记、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面向未来的STEM+课程

我们面对未来的发展,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少年宫都是学生们在课余的时候来到这里进行学习,我们作为校外教育又如何来弥补现在孩子们的短板,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讲,怎么样从素质教育解放出来,真正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对于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讲都是要不断去思考的话题。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这个世界在残酷的惩罚不改变的人,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产生。对老师来讲,如何去应对,如何把握好STEM的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我们每位老师都要有一个善于改变的理念。最后这句话也是共勉,“当我们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

王长远: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双线并行 三研并举 探索构建陕西STEM教育发展新生态》

我们建设“陕西STEM教育网”打造全频段线上服务平台,重视三个领域的拓展:第一拓展为教师服务的广度。第二提升为学生服务的精度,“三研”共举,统筹推进,构建推动陕西STEM教育的基本模式。陕西从去年STEM成立以后,课程实施和项目推广最主要就是教师问题。在种子教师培养内容方面,我们经历了从理论、讲座到实践、示范相互融合的过程。第三建强团队,整合资源,凝聚陕西STEM教育发展的坚强。未来将充分发掘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也建设基于红色革命的基因传承,做大做强陕西STEM课程的本土特色。构建信息资源联盟,建立长效工作机制,STEM是新理念,推广教育任重道远。

曹伟勋:博士(比特实验室创始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联盟秘书长

《人工智能STEAM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及其课堂设计》

现在时代变化非常快,我们从几百年到几千年到几十年,里面有一个核心点,我们的工具不停在发生变化,学历史的人知道,人类发明一直靠着工具发明,现在工具发展到最后来到一个奇点时代,我们到了人类发展的高速期,这个时期典型特征就是:中国原以为围棋是智力最高点,但是被机器人打败了。前面整个时代都是平滑,突然之间出来了一个奇点,有两个标志:第一个标志,我们以为的职业发生了变化,还有很多现有职业将会小时,这样使得教育里面产生了主题思想,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灌输式学习时代宣告结束。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第一,把过程方法作为第二,把知识与技能作为第三。我们希望用这个形式推动整个教育,在课程里面学会内在驱动力,怎样成为一个AI时代的强者。

屈宝峰: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STEM中心主任

《中学 STEM 课程“3×3”体系构建及实施》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搜寻或者自己内心当中的理想目标,为了这个理想目标,我们力旺实验中心想要从STEM开始寻找一个突破口,要想建立起来符合自己学校实际发展的STEM课程,才是每一所学校要着力去亲历打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在寻求着课程的体系应该如何才能够实现。课程体系目标是三个创造,1.0版本复制中创思、2.0版本中探究中创新、3.0版本中构建中创造、4.0版本当中是生态系统。用这三个创作促进的是三个课程,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发展类课程,这三类课程推动了学生创造力,教师的专业力,学校的教育力。希望伸出你们的手,伸出我的手,把中国STEM教育推到更高更理想的水平。

张逸中: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理论研究所博士、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

《如何有效寻找、辩识、整合STEM教育资源》

如何有效寻找、辨识、整合资源。STEM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把STEM教育与传统学科割裂开来。当你们理解STEM深层次含义发现,STEM更多是一个学习方法、深度学习,对于学习的变革。大家要更多丝毫STEM更好的帮助各位老师们,让孩子们学好不同的学科。到哪里找资源,今天用STEM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寻找资源根本思想方法是三个:思想、方法、工具。基于问题,我如何找到资源。另外,对事物有一个相对开关的认识,资源的代价,寻找资源都是有代价的。为了结合老师们最关心的,怎么样用更经济的方式,我们研究了STEM各种各样的课程,浓缩了100种器材,这个器材基本上能兼容目前大多数的STEM课程,你可以拿来上课,你也可以拿来开发,我们推出了这样的工作站。

十、STEM机器人教育新内核

万德远:纽约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

《创新教育与STEAM教育之关联》

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知识型人才培养在创新这方面,很大程度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积极投入参与,自主地去学习。我们教育团体把创客的概念融入到教学理念来,它给学生创造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然后把知识能够融合地去运用,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收获、兴趣和发展。创新教育不仅仅在于科学,在教育的流程各个方面,整合我们的知识,不仅来自于单科,而是知识的融合来解决问题。

薛耿剑:能力风暴教育机器人首席产品官

《流程图编程chart和条形图编程scratch比较研究》

STEM教育就是讲训练能力和提升素养,这两个目标非常明确,所以它讲创新。它的整个目标的主体很明确。教育机器人是集电子机械,软件等于一体,非常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进化性,是设计各类项目最佳的载体。编程我们认为是项目训练的核心手段,创造空间,实践空间特别大,成本可高可低。同样的程序综合来看,chart更适合青少年能力和素养训练。我们图形化编程自己已经申请了专利,整个技术现在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在用,也是中国对全球STEM教育做的创造性的贡献。

罗庆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强化和提升机器人教育在STEM中的作用和地位》

新时代要有新发展,新发展要有新理念,新理念要有新抓手,我们认为这个新抓手就是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教育最适合展示STEM的教育内核,最能体现STEM教育的要点,能够成为实施STEM教育的最好渠道,在现今我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当中十分重要,却仍面临一定局限性。我们以机器人教育作为抓手,因为机器人是一个融合体,它代表当代先进技术的融合是成功的,是有效的,我相信我们向下延伸,在中小学生的STEM教育当中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王淑芳: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寻找中间路线》

与国际上的一些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确了我们的方向,在我们当今面对高考重压下,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这就是我们的实践。在教学的方法上和学校的组织结构上,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生态,我想我们的探索是内外兼修,四个融合,打通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我从这四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们的探索之路。把学生的追求和国家的需求相融合,把课内学和课外学相融合,把书本知识和科技发展相融合,把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相融合。我们要有梦,并且去追求,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一定会达成。

卢通:南宁市新民中学教师

《基于教育机器人的STEM课程》

教育机器人是在这种枯燥上面,把枯燥变生动的一个最好的载体。我们现在想要把我们的STEM课程做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我在去年才顿悟出来,我们的课程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这样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教育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也希望我们能在教育机器人的平台上面,能看到我们更多的老师共同参与到教育机器人共同的研发促进当中,能更好地反馈到我们的STEM教育当中。

来源: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

(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