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慢全球化”来临:以人才先行战略占领国际市场

“出海”意味着什么?几个世纪之前,海上航线初开辟的时候,“出海”意味着奇珍异宝、数不尽的财富和巨大的风险。市场、文明间的隔绝和差异,让任何不起眼的事物都有机会变成滚滚的财源。有眼光和魄力的商人只需凭借世界各个市场上自身原有的特色产品“互通有无”,就能实现资本的迅速累积。

撰文:于翰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上再也没有尚未发现的新大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尽管人们渐渐不再对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无所知或表现出巨大的好奇,但在地理、文化、经济、历史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现实差别却仍旧给聪明勤劳的人留下了巨大的商机。“人无我有”的事物仍存在巨大商业潜力——不用额外做什么就能实现盈利。

虽然相对而言较为容易就能实现商业迅速扩张的黄金时期已然成为了过去,但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之不易的和平、全球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一大批企业又抓住机会,实现了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只要世界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等环境仍旧存在差异,“出海”一词就仍旧孕育着商机。

“慢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二十一世纪,高精尖技术的更新迭代虽从未停止,人们对于新市场的探索也从未停息,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让他们感觉到新奇变得愈发困难,越来越难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也越来越难找到足够“蓝”的蓝海。经济全球化深入,全球经济“蛋糕”做大的速度放缓,近年来,“慢全球化”现象的产生也在警醒企业,想凭借速度抢占海外市场,可能已经不再是最佳策略。

2019年初,《经济学人》杂志一篇题为《慢全球化》(Slowbalisation)的文章称,1990年至2010年为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海运和空运成本下降,电话费率降低,关税削减,金融自由化,贸易量随之猛增。企业在全球开疆拓土,投资者到处寻找机会,消费者在超市购物,选择之多足以让斐利亚·福克(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一位上流社会的绅士)赞叹,商业由此兴旺发达。”但如今,经济“慢全球化”时代已来临。

韦莱韬悦人力资本咨询全球董事总经理朱莉·盖博尔在采访中用5个不同阶段来描述全球化的生命周期:1.出口;2.初始扩张;3.多国化公司(multi- domestic);4.跨国公司;5.全球化公司。

在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成为“多国化公司”,仅靠“出口”和“初始扩张”就能大量获利的时代,抓住先机抢占市场,甚至“不管不顾”的、“孤注一掷”的抢占市场,都称得上无可厚非。但在如今的环境下,贸然的迅速扩张战略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尤其是在已有众多成功实现全球化企业的经验背景和发达的科技手段之下,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必须按部就班的经历这五个阶段。韦莱韬悦的《亚洲开拓者(Asian Trailblazers)研究》显示,很多亚洲跨国公司跳过了上述的一些阶段,直接跃进下一阶段。

先占领市场 VS 先部署人才

不能否认的是,即使当前“慢全球化”的环境不再适宜迅速进行市场扩张,企业最终目的毫无疑问的还是为了占领市场。究竟如何实现这一最终目的?

2018年7月至8月,毕马威针对中国企业出海的四个重点垂直领域——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和游戏,在八个国家进行了调研。研究显示,消费者最看重产品的三个因素是质量、价格和友好度。

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先占领市场”和“先部署人才”两种不同的策略下,解决方案自然大有不同。

先占领市场的策略讲求的是速度。只要产品的质量、价格、友好度在国内环境下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就以产品先行的理念第一时间在国外推出,希望以先声夺人的态势拿下新市场。在这种做法下,企业一般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足够自信,同时其产品或服务一定具备足够“新”的特质。但正如前文所言,在让人们感觉到新奇变得愈发困难,越来越难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的情况下,这样的策略下成功的企业日益减少。

ofo的全球化战略正是如此。2017年7月,ofo获得7亿美元融资后,“加速推进国内外战略布局”被其列为重要目标,并定下了“2017年底之前进入全球20国”的目标。当时,ofo在华南区负责大区业务的于信曾在采访中表示:“归根结底,这事拼的是一个速度,你先出国,把当地市场的坑占了,后来者再进入就没有那么容易。”想来ofo对于自己的服务和市场的需求足够自信。

共享单车这一在当时来看还算足够有新意并且在国内于“质量、价格和友好度”三点上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品,却在海外折戟沉沙这一现实表示,在慢全球化时代,单纯拼速度是占不住“坑”的,也很难有什么产品能像2010年刚出炉的iPhone4那样无法取代。

与拼速度占领市场的策略不同,人才战略的优先布局不仅仅意味着培养一个或多个有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团队,更意味着透过人才实现对市场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产品或服务和当地市场的融合,让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和友好度在新市场上具备竞争力。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调研,而是通过新的血液让企业变得有当地的“味道”。

2017年,时任ofo首席运营官的张严琪在采访中表示,招聘是他接管ofo海外业务之后耗费时力最多的环节,招聘人才的速度远远不如业务的增速。同时,通过人际关系的互相推荐成为了ofo海外业务获得员工的重要渠道。

这一现象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才短缺,还揭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大量快速招聘的情况下,招聘标准势必以能够适应当前运营现状为前提。而通过人际关系推荐的状况也会让人才队伍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虽然大部分招募进的人才都是足够适应企业的,但这也造成了企业没有足够时间和条件通过人才了解、渗透当地市场。

追根究底,所谓对市场的占领,就是对于客户群体心智的占领。在快速全球化的情况下,凭借产品或服务的先发优势可能会比较容易实现对客户群体心智的占领,但在“慢全球化”时代,企业内部在当地市场工作的人才就成为了当地市场客户群体与企业进行心智沟通的桥梁,本土化人才会在语言、行为方式等方面更易被当地消费者接受。如果企业只是一味要求扩张速度,满足当前的运营需求,忽视了通过人才布局实现与客户群体的沟通,必定无法长久。

在关于ofo的媒体报道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新加坡是ofo出海的第一站。2016年11月,戴威和于信到新加坡考察的时候,在市中心不停转了四个小时,最终只发现了两个人骑自行车。两人早已抱有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大区总部的打算,最后在靠近居民楼的地铁站附近发现了停放的自行车,于是认为可以作为突破点。但结果并未遂两人愿:2019年4月,ofo在新加坡的营业执照被撤销。

ofo最终出海失败的原因已经有多种不同的分析,如不符合法律法规、不符合当地人使用习惯、本土竞争对手过于强大等等。这些问题诚然很难解决,但如果当初去新加坡和其他国家考察的时候,相关人员或团队更熟悉当地环境,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当然,即使是一个临时的团队,组建也需要花费相当的资源,但与后期的失败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必然是值得的。在新加坡建立东南亚大区总部可能符合当时ofo的运营需求,可忽视了人才布局和客户群体心智,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铺正式开店。麦当劳总裁随即召开会议,准备将业务发展至中国。但直到1990年,麦当劳才在深圳开设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在开业典礼上,一位记者询问麦当劳负责人为何麦当劳至今才进入中国市场,负责人回答:“如果说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本土经理来负责这家店面,快餐的人才都被肯德基抢走了。”

阿尔卡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伯松在采访中曾说过:“一旦发现中方的雇员能够胜任工作,我们就让外方雇员离开。在中国的外方雇员都有一项使命,就是要培训出最能取代他们的中方雇员。”如果人才布局不能本土化,就很难理解当地市场,容易造成市场策略失误。

当我们谈论国际化人才时我们究竟该谈些什么?

通过人才布局实现对新市场的了解,才能进一步实现对新市场的占领和管理。这就要说到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国际化人才。全球化初期,一些抓住先机的企业在海外市场可能还没有形成太复杂的组织结构,而如今,当企业在海外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需要管理在海外收购的公司时,就需要管理层有国际化的人才来实现运营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和市场的拓展。

许多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比如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有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担任过外企高管等。在谈到国际化人才时,一个必须提及的能力就是跨文化管理,关于跨文化管理的各种理论方法也不胜枚举。企业不妨可以尝试这样一个方式:在把握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根据当地文化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除了核心的价值观和原则外,没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基业长青》中,对于高瞻远瞩公司的分析中显示: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稳如磐石,不会随着风潮改变。反过来思考这一描述,这同时意味着除了核心价值观是必须要坚持的根基以外,其他枝叶都是可以商议调整的。

对企业来说,在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具体的管理方式甚至制度模式,都可由其根据新市场的文化进行调整,让其拥有足够的裁量权。甚至如“麦当劳”改名为“金拱门”这样大的变化都并未太多的影响人们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可见核心价值观才是关键所在。而在拼速度已经不能占领市场先机,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或服务背后的价值观念的情况下,企业保有核心价值观并且充分适应当地文化,成为了高效占领市场的巧妙手段。

除此之外,领导力、通晓国际规则等更为基础性的能力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必须重视的方面。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意识到,在当前环境下,做好国际化人才储备,战略布局上将人才战略放在优先的地位,已经成为开拓新市场时的必须——除非你能拿出像iPhone4一样划时代的产品。

从前“车、马、邮件都慢”,市场和资本期望的阈值也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已经造成了市场的高阈值。无论是中国企业出海,还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在全球化市场上攻城略地已经越来越困难。消费群体的眼光、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全球化也有放缓的趋势。在这样的“慢”时代,既然无法快速占领市场,不如先做好人才储备,以人才先行战略“曲径通幽”的实现对市场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