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西非荒芜之地崛起现代化矿山

□ 本报记者 李剑桥

从大西洋岸边的几内亚起程,过好望角、经印度洋、到中国南海,在14000海里的航线上,每200海里就有一条船开往山东烟台港。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总裁孙修顺向记者描绘的这一场景,让人感觉到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变得越来越繁忙。

记者日前随滨州铝业新闻采访团赴几内亚采访,目睹了山东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壮举,也了解到几内亚人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期待。

几内亚位于非洲西部,铝土矿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二。几内亚又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工业基础落后,不具备交通运输条件,在2015年之前,中国铝企业在该国没有实质性的铝土矿供应基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作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铝业集团,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率先实施海外铝土矿资源战略。2015年,以中国魏桥为龙头,携手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烟台港、几内亚UMS公司,组成了三国四方的魏桥赢联盟经济联合体,在几内亚博凯地区,以“采矿+河运+海运”的创新模式,为中国铝工业开拓了全新的铝土矿供应基地。

赢联盟的建设速度让国际同行叹为观止。从向几内亚总统特别顾问介绍项目,到取得第一个矿区的探矿权,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诺尼兹河1号港区建设实现重件码头简易投产,用了97天;诺尼兹河2号港区从动工到实现重件码头投产,用了8个月;从获得采矿许可证到首船几内亚铝土矿到达烟台港,用了5个多月;从“一片荒芜”到“世界一流”,仅仅用了一年。

不到三年时间,魏桥赢联盟成为几内亚铝土矿第一出口商,2016年运回中国铝土矿1500万吨,2017年运回铝土矿3200万吨,今年可望达到4000万吨。

赢联盟几内亚项目给几内亚经济注入活力:成为世界第一大铝土矿出口基地,建成几内亚第一个内河港口,建成几内亚甚至西非第一个现代化修造船厂,建成几内亚最大大桥,即将建设几内亚第一家物流中心,第一家氧化铝厂……矿区所在地博凯地区,成为几内亚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

在赢联盟几内亚项目中,从司机到维修工,从营地保安到厨房帮工,各个岗位、各个工种,随处可见几内亚员工。一份工作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目前在项目部直接就业的几内亚员工达900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卡车运输是受益最大的行业,每天有1000多辆卡车在矿区道路上往来奔驰,还有其他车辆司机,也大都是当地人。“矿区集中了全几内亚最多的卡车司机。几乎几内亚的卡车司机都来矿区了。”矿区负责人于同群告诉记者。

赢联盟几内亚项目不仅受到了中国驻几大使及当地中资企业、协会的关注和支持,还赢得了法国、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关注和赞扬,以及IMF、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美国驻几内亚大使前往博凯矿区参观后,赞扬赢联盟项目为整个几内亚经济的腾飞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5月26日,记者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驱车赶往矿区采访,看到矿石运输车辆不时飞速而过。据介绍,在从矿区到港口50公里的道路上,每天有近10万吨矿石运往港口。

港口是位于诺尼兹河道的河港,无法停泊大型运输船,只能先把矿石输送到驳船上,再运到停泊深海的大型货轮上。诺尼兹河上,34条驳船24小时不间断运行;大西洋上,每一天半就有一艘船驶往万里之外的烟台港。

在博凯041矿区,价值300万美元的综合采矿机采石如土,每小时开采量高达400多吨。在268采矿A区,数台挖掘机和铲车正在24小时不停作业,把铝土矿装入卡车。

5月27日上午,我们乘坐快艇从诺尼兹河1号港出发,前去海上锚地。远望锚地,298米长的“韦立勤奋号”远洋运输船正在装矿,在大船周围几海里的海面上,还停泊着三艘满载铝土矿的驳船正等待调度中心的装船指令。

6月1日,满载18万吨铝土矿的“韦立勤奋号”起锚出发,将于45天之后到达烟台港,随后将分船装运,进入滨州套尔河港区,进入中国宏桥集团的氧化铝生产线。之后,“韦立勤奋号”经过补给检修,原路返回几内亚海上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