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越南会在未来10年超过中国?还是先超过菲律宾吧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南经济赶上中国”话题只有在中国网络上才有热度。你去外网上,如美版知乎上看,谈到越南经济,通常是拿越南和菲律宾,泰国做比较的。

实际上,越南当局自己设定的“三步走计划“中,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的时间是2035年。

2021年7月世界银行公布国家收入分级新标准,将高收入国家标准提高到人均GDP12695美元,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中国在2022或者2023年前后将会越过这条线,到2035年的时候,高收入国家的标准线将比1.26万美元高得多,甚至接近2万美元都是有可能的。

而越南2021年的人均GDP是3700美元,(相当于广西的一半)。要想在14年后达到发展目标,意味着越南的人均GDP必须增长5倍左右,才可能达到目标。

这速度意味着什么,我们暂且不考虑汇率,购买力等因素,把韩日两国经济史上的数据,拿出来粗略对比就知道了。

国家(年份)

人均GDP(美元)

国家(年份)

人均GDP(美元)

增长5倍需要时间

韩国(1987)

3554

韩国(2005)

19400

18年

日本(1973)

3970

日本(1987)

20700

14年

日本能做到18年经济增长5倍,部分原因是因为广场协议后货币大幅度升值造成的。正常来说,就连实现了“汉江奇迹”的韩国,实现人均产值翻5倍,都花了长达18年的时间。

所以越南到203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可能有多少?相信各位自己心里应该都有答案。

不少人信誓旦旦的唱衰中国,可越南经济和我们相比,到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相信他们未必知道。

我来逐条分析一下。

第一,通常说越南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便宜,其实这是误解。

何以见得?

实际在疫情之前,越南已经出现了类似我们21世纪初期的用工荒的迹象。

从今年7月开始,越南上调最低月工资标准,根据地区不同上调为325万越盾到468万越盾,相当于每月897人民币到1291人民币之间。像胡志明这样的主要外资涌入地,最低工资就是1291人民币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正常?不,实际对于越南的发展水平来说是过高了。

2011年,郑州引进了富士康,当年该地的最低工资是1080元。而郑州当年的人均GDP是8832美元,高于2021年的胡志明市(不到4000美元)

相比10年前的郑州,为什么胡志明市劳动力成本这么高?是因为越南普通人拿得更多吗?

首先是因为劳动力供应不充足,2011年郑州的城镇化率仅为64.8%,这意味着仅仅本地就有大量可供招聘的人力资源。

而胡志明市呢?目前最新的数据是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接近90%,这意味着实际上胡志明市已经没有富余的大量劳动力了,如果富士康想在胡志明市建厂,需要从胡志明以外的农村大量招聘工人。
而要吸引人们背井离乡,到上百公里外的城市工作,必然要出更高工资。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越南人平均年龄比中国年轻,从劳动力总量上来说非常富余,但这些劳动力其实大半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地区。

2011年的河南拥有超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全省一亿人口可以通过发达的公路系统到处流动。而2021年的越南只有1200公里的高速公路,9700万人口中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地区。这里劳动力不能很快转变为沿海工厂里的熟练工人。

实际上2019年就有新闻分析,在越投资的中国厂商认为,越南工厂工资上涨过快,按现在的趋势,在7-8年后就将赶上中国。

试问,如果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接近中国,那么还会有人去越南开厂吗?
如果越南不能解决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问题,那么越南劳动力供给不足,将很快成为他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导致越南发展过早出现瓶颈的第二个原因,是房价高和基础设施不健全。

据称,现在在胡志明市租一间没厨房没客厅的单间,每月都需租金2000-3500人民币。这个甚至超过了今天的郑州,更别提2011年的郑州了。最近有新闻说连李嘉诚都去了越南,这其实不是好消息,地产资本家涌入,往往对发展制造业是不利的。

就房价收入比来说,胡志明已经超越了新加坡,曼谷。虽然还赶不上于香港,首尔和北京。但不要忘记,香港,首尔北京这些城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可不是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性产业。

而胡志明市呢?他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电子厂或者服装厂的工人能忍受这么高昂的房租压力吗?

除了房价外,我们再看看交通。

对发展制造业来说,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你的原料和商品可以用更快速度,更低成本运出和运进。

另外,地铁,公交等基础设施同样重要,如果你开了一家500人的工厂,你要么花钱买土地给他们建宿舍,或者你可以利用当地的公用交通设施,让工人们利用地铁,公交等方式通勤。

目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出口商从越南运送一个 20 英尺集装箱的费用为 701 美元,而中国和新加坡分别为 335 美元和 382 美元。所以基础设施的不足,大大抵消了越南劳动力的便宜。

我们也不和中国的发达城市比,就拿越南最强的胡志明市和“郑阿姆斯特丹”比比看。

对胡志明市的上班族来说,交通是个很大的问题。

越南的公共交通还不发达,1300万人口的胡志明市,只有一条地铁,目前越南人主要靠骑摩托车上班,交通高峰期动辄堵车一小时以上。可想而知,今年俄乌局势导致的全球油价上涨,对依靠摩托车的普通人通勤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最新的新闻是,由于油价上涨成本提高,胡志明市的出租车司机已经因为赚不到钱减少了出车,导致下雨天在胡志明市中心居然会两个小时叫不到车。

而出租车公司提高每公里价格?又担心消费者不买账。而且消费者通勤费用的增加,迟早会影响到劳动力成本上。

中国和越南一样,都是非常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但目前在中国,针对这一问题正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公用交通,中国的大部分普通劳动者是乘坐公用交通工具如地铁和公交出行的,而地铁和公交的价格是有政府财政补贴的,不会轻易上涨。

而越南的劳动者只能依赖摩托车油箱中的汽油。因此同样是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对越南劳动者的困扰却要多得多。

所以,尽管越南7月1日将全国最低工资上调了6%,但仍然有企业抱怨这无法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的落后,工资的上涨恐怕只能肥了房东和加油站。越南的打工人在实现工业化之前,就和今天中国打工人一样不愿意进工厂了。

这个问题其实没法解决,只能缓解。

所以国家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做了很多。比如过去十几年的中国,是通过大力修建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拉动内地劳动力到沿海就业,同时在沿海大城市大搞公租房,地铁建设等来减少普通人的生活成本,缓解用工荒。

而越南有这个能力么?

目前的消息,是胡志明市将在未来10年投入970亿越盾(422亿美元)来改善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就是修地铁,公路,公交系统等。

还是拿郑州举例,郑州从2013年第一条地铁开通开始,到2022年有7条地铁,200公里以上的运营里程。不到10年就有这样的成绩。极大的改善了交通状况。

而胡志明市呢,目前只有一条地铁20公里,胡志明的地铁造价远高于中国,有数据是还未开工的地铁2号线每公里造价已经达到2亿美元以上。(不排除继续上涨)

如果胡志明市想和郑州一样在10年内修200公里地铁的话,现在准备的投入的422亿美元恐怕还不够,胡志明市像郑州一样快速更新城市面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当然,只是拿地铁建设来打比方有些偏颇,因为未来的胡志明市不一定会用地铁来充当主要城市交通工具。但从地铁这个例子来看,在胡志明市进行大规模交通基础的成本大大高于我国,因此胡志明市制造业将会在未来10年继续受到“基础设施不足”的困扰,这一点是肯定的。

第三,是一些相对于劳动力和基础设施以外的“软指标”,这些方面越南的缺陷也很严重。

有人问,是,越南的基础设施看起来很糟糕,但它为什么不能像韩国那样快速跳过目前这些劳动力密集产业,直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呢?

问这个问题的人忽略了韩国和越南的不同。韩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对研发和教育大量投资。

这个世界上目前有个规律,就是越是处于发展高位的国家,研发开支占GDP比重就越高。

从联合国的数据来看,韩国目前的研发开支占比目前是世界最高的,已经接近GDP的5%,中国近些年奋起直追,已经靠近日本。而越南的研发开支目前非常少,大约只有GDP的0.5%,只相当于中国90年代的水平。大大落后于中日韩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研发投入。

研发这个样,教育同样如此。2017 年,越南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 76 篇论文。相比之下,人口比越南少 20 倍的小新加坡在同一时期发表了 1,100 篇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7年发表了504篇,几乎是越南的7倍。

从过去的发展经验来看,研发和教育投入这么少的经济体,是没办法快速实现产业升级的。越南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实行产业升级可能还需要30-50年。

最后,以上的所有问题,无论是劳动力供应,基础设施,研发和教育不足,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中国人清楚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是从80-90年代一直发展过来的。越南今天的问题,我们曾经都是非常熟悉的。

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绝对不是“等等”就可以的。不然你如何解释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陷入中等国家陷阱?

东南亚的四小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都曾经比中国或越南更早的达到今天这个发展水平,但他们却没有继续朝上走。

为什么四小虎不像中日韩那样突破中等国家陷阱?其中一个重大区别是缺乏国家战略能力。中日韩的发展不同于西方主张的自由放任经济,存在大量的国家干预国家主导。虽然也犯过不少错误,但只有东亚国家能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这是事实。

而越南是否拥有这种战略能力?在美版知乎上有一个回答说:

东亚国家(日本、韩国、中国)具有预见和应对发展挑战的长远战略眼光和政治意愿。然而,越南一次又一次未能充分应对多年前就认识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划者几十年前就预见到了可能使河内和胡志明市瘫痪的交通拥堵,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多年前也预测到雨季期间河内和胡志明市都会发生大范围的洪水,但响应再次异常无效。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越南可以借鉴。然而它没有。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在世界银行最新的治理研究中,各国根据 6 个标准进行评估:问责制、政治稳定性、政府有效性、监管质量、法治和腐败。除政治稳定外,越南得分低于所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