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夜读 | 收了两个古老节日 原来你是这样的清明节!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

说起清明时节,它和两个古老的节日息息相关

最终成就了自己丰富的内涵

到底怎么回事?赶紧来看看吧!

01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作为孝道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一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二是节日的民俗都是户外活动(扫墓、踏青、蹴鞠、荡秋千、插柳等);三是兼有欢乐和哀痛、肃穆与活泼两种对立的情感。

02

清明节特色寒食——青团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在唐代以前只是一个节气,而非节日。它成为祭扫坟墓缅怀逝者的一个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介子推割肉救晋公子重耳的故事,虽然介子推宁愿选择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也不肯出来受赏的原因迷雾重重,但纪念他的寒食节却因此流传下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由于清明节经常就在寒食节之后一两天,因此唐代时干脆合二为一。而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更是取代了寒食节,成为上坟扫墓的节日。

03

清明民俗活动——荡秋千

清明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气清景明、万物皆生,是世人结伴出游、野外寻春的好时节。

在历史长河中,清明节还融合了以游春为主的上巳节(节日日期为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为三月初三)节俗。而且,由于清明扫墓要到郊外去,缅怀祖先之余在田野中信步,也算是调剂心情的一种方式。所以,清明节又名踏青节。

04

韩国人过清明——吃寒食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周边部分国家也有过清明节的风俗。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和中国一样使用农历的国家,在越南,清明节也是祭扫先人墓和外出踏青的日子。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清明节是当地华人过的节日,随后便传承了下去。不过,在马来西亚,清明节是没有公共假期的。韩国的清明节是4月5日(同时这一天还是韩国的植树节、寒食日),他们喜欢买一些素色的鲜花祭祖、扫墓。

05

古人过清明图景

古诗词里的清明习俗意象万千,无论是祭祀、扫墓的肃穆、哀思绵绵,还是踏青游玩的悠闲惬意,这个传承两千多年的节日,连接着生和死,感受着乐和哀,是关乎中国人生命与传承的最好体现。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了清明时节,扫墓与郊游并行不悖的情形: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被误读的《清明》

说到清明节,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误读了这首诗的意思。很多人会不求甚解地以为,路上那些欲断魂的行人就是上坟扫墓之人。其实路上的行人正是诗人本人,他不是去上坟扫墓,而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他断魂的原因可能由于思乡,而清明时节的多雨让他的烦闷难以排遣。何以遣忧?唯有杜康。所以他才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这首最著名的《清明》诗,实则与上坟扫墓无关,只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乡愁。

作为扫墓诗的《清明》

南宋诗人高翥也有一首题为“清明”的诗,这首诗写的才是上坟扫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首联是扫墓的全景,颔联将镜头拉近,我们看到扫墓的细节:为亡灵烧的纸钱被风吹起,像白蝴蝶一样飘舞,而开在山坡上的杜鹃花红得如同洒上了扫墓者的血泪。颈联则夕阳西下,扫墓的人回家去了,夜里坟冢孤独地被留在荒郊野外,家里的灯前是浮动着儿女的欢笑。这恍如梦寐的一幕,让扫墓者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因此尾联伤逝。整首诗读来感觉好像扫墓者就在我们身边。

你将如何度过这个清明时节呢?

(综合人民网、央视网、北青网、新京报等报道)

夜读精选

在欧洲人眼中 “中国”被意大利人第一次描绘出来

异国情调 这些中意趣味你pick哪个

我“中意”你!三个意大利人在中国

“袖珍国”里的高level生活 图游摩纳哥

百年前那批留法艺术家 画了这样的中国

优雅法国那一缕香 与中国古老香事不谋而合

这两座“塔”为何最终征服了傲娇的巴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