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村,罗东镇霞山村正在全力打造省级特色旅游村。这里拥有一座近200年历史的五代同堂牌坊,包括220年历史的霞山大厝在内的11座连片古大厝,始建于唐代的广峰寺,晋南永霞山村华侨革命纪念馆……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偏隅南安北部乡镇的小村,曾诞生一个大人物——黄奕欢。他跟陈嘉庚等爱国侨领有过交集,是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功臣”。辞世时,时任新加坡总统黄金辉、总理李光耀均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遗憾的是,3年前的“莫兰蒂”台风,给原本保存完好的黄奕欢故居一记重创,部分房屋坍塌。“黄奕欢故居很有历史价值,是早期南安人下南洋艰苦拼搏的缩影。我们很希望它能够得到修缮。”现年61岁的黄种顺告诉记者,他的爷爷黄奕会跟黄奕欢是兄弟,黄奕欢排行老二。尽管黄种顺很少跟远在新加坡的黄奕欢后人联系,但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黄奕欢跌宕起伏的一生。
黄奕欢肖像
赊船票远渡新加坡谋生
“勤耕金埔眼放寰球,远营星洲胸怀祖国。”黄奕欢故居位于罗东霞山村草埔76号,推开故居大门,这副经过重新上漆的对联格外醒目,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黄奕欢是如何远渡新加坡,白手起家的?村里很少人能够说得清楚,从霞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水珍藏的《黄奕欢先生纪念集》,或许能找到答案。“这本书由新加坡南安会馆于1989年11月12日出版,里面详细记录了黄奕欢的生平与事迹,发行人黄柏森,也就是黄奕欢的弟弟。”黄春水告诉记者。
从书中不难看出,黄奕欢生于1908年,育有两个儿子、10个女儿,卒于1985年6月21日,享年78岁。“15岁时,黄奕欢赊了船票辗转到新加坡,当学徒工时就很有想法,他认为,一辈子做苦力很难有出头日,想到家乡穷苦,更需要他贴补家用,他毅然辞去工作,开始做小贩,沿街卖过冰激淋。”黄种顺介绍道。机缘巧合黄奕欢跑到了马来西亚麻坡,这里商贩很少人做,更是树胶园、椰园密集区。
“做橡胶生意的话,考虑到资金问题,本钱不够。”黄奕欢灵机一动,何不做食杂类生意,卖塑胶品、儿童玩具、零食等,竞争也少,范围也广。他二话不说,第二天就挑着一担子货品,从麻坡出发,一路乘火车到芭里峇狗(音译),东西也差不多卖完了,次日早晨再搭船返回新加坡补货。这一干就是6个月,攒到了本钱,便创办了源泰京果行。
黄奕欢发迹可谓一波三折。经营到第三年,因堂叔爱玩管理不当,加上当时资金有限,没办法扩大经营,不得已宣布收盘。黄奕欢又折回了麻坡,做起了最初的小贩生意。这一次他遇到黄礼申,两人集资创办振兴号,主营日用品及树胶、榔干、豆蔻等土产。后来也是因其亲人,连本钱都拿去花掉,不得已,黄奕欢再次关掉振兴号。
这一次,黄奕欢来到新加坡大坡陈圣王后菲莎街,遇到了开咖啡店的黄乌堪,邀请他入店管理。“起初薪酬一个月25元,因勤劳肯干,管理有方,到后来的35元,加年底花红,前后待了3年。”在纪念集收录的这篇《黄奕欢先生口述历史访谈录》中,黄奕欢说,当时他还跟华人招会入会赚息,累积了不少资金,并邀请族弟黄奕根合资,共建协隆源酒店,专售中国和欧美各国名酒。那个时期的黄奕欢就已经开始参加社会活动,投入慈善医院建设活动。
黄奕欢故居
陈嘉庚推荐踏入金融保险业
在这份纪念集里,更是披露了黄奕欢与陈嘉庚两人的交集。“当时新加坡罗敏申路新国民日报需要一个经理,祖籍南安码头镇刘林村的侯西反,推荐介绍黄奕欢过去。因为从事文化行业,觉得文字功底不行拒绝了邀请。”黄种顺说。然而,黄奕欢经不住再三邀请,不得已就任,主要负责收账、推广及招广告。
眼看着新国民日报营收困难,日出也就2000余份,看报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当时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报份少,广告自然也少,尽管当时酬劳一个月只有120元,黄奕欢毅然把自己的私存拿出贴补进去。他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中华文化一息尚存,使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不会断绝。
黄奕欢之所以后来会涉足保险业,得益于陈嘉庚的举荐。“当时卢沟桥发生战事,和日本全面战争,所有的华文报销路增加,每间报馆经济都有好转,在谈合并到南洋商报的新国民日报营收也达到一定的基础。”黄种顺补充道,此时碰巧李亮琪、李振殿等人创办的亚洲保险有限公司缺人,陈嘉庚跟侯西反厉勉黄奕欢:亚洲保险公司是华人的资本,目前它就像一个孤儿,没有政治、经济保护,在国外信用口碑也不如其他当地企业。那时候的华人也不知道保险为何物,黄奕欢认为,这是一份有意义事业,事在人为,先人后己,利人利己,于是开始涉足金融保险业。
在陈嘉庚推荐下,在亚洲保险公司,黄奕欢成为侯西反经理的得力助手。中日战争爆发后,黄奕欢跟陈嘉庚第五个儿子陈国庆两人,经常在陈嘉庚主持的筹赈委员会的大本营“怡和轩”工作。黄种顺说,黄奕欢是个活跃的演说家,他和侯西反一起,经常在街头巷尾宣传抗日,积极参加各种抵制日本人的活动。热忱的演讲,唤醒了许多民众,纷纷捐款给筹赈会,做为救济伤兵难民之费用。
1939年,侯西反因参加抗日救国活动被殖民政府遣送回国,黄奕欢被推荐接任侯西反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他的锐志经营下,亚洲保险公司宏图大展。
1942年,新加坡沦陷已成定局,黄奕欢与周献瑞等人乘船逃到苏门答腊。因有个朋友走漏风声,不得已入荒山野林,3年多后战争结束,黄奕欢才得以走出森林,重见天日。
1948年,亚洲保险公司成立姐妹机构——亚洲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黄奕欢又任该公司经理。随着业务的扩大,1971年,亚洲保险公司和亚洲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并为亚洲联合企业有限公司,黄奕欢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企业的发展轰动东南亚各国,因而成为东南亚各国的知名人物。
黄奕欢先生纪念集
热心公益成“超级演说家”
关于黄奕欢与陈嘉庚、侯西反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中国一些地方水灾严重,灾民数以百万计,陈嘉庚登高一呼,八方响应,展开了一场筹款运动。”黄种顺说,彼时年仅20岁的黄奕欢以小坡善济医社主席身份参加。在陈嘉庚发言后,黄奕欢当即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呼吁大家响应陈嘉庚号召。这是他们三人第一次会面,给两位前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侯西反的引荐下,会后又进行了交谈。
“这是黄奕欢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在黄种顺看来,两位前辈对黄奕欢的影响重大。黄奕欢所走的道路以及人生目标处事原则,都与陈嘉庚、侯西反二人的提携和教诲分不开。
黄奕欢的一生大部分为社会服务。“作为新加坡筹赈会委员,在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侨筹赈总会领导下,黄奕欢积极到全岛各角落进行演讲,协助各区成立筹赈会分会与联络站。”黄种顺说,黄奕欢、侯西反是当时的“南安四位健将”中的两位。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出去做宣传组织工作,经常一个晚上跑三四个地方,发表几个小时演讲,协助主办各种文娱表演。有一回,在黄奕欢主持的一项义卖会中,台面有个花篮叫了价,他买下后又献了出去,再让其他人竞投,一来二次反复累计越来越多,一直到25万元,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后来在同样的义演中,更是有一次达到了3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黄奕欢是战后拍华语片的第一人,参与投资了新加坡自制的第一部华语纪录片《马来亚之光》。他拍这部纪录片志不在赚钱,目的是借这部影片,记录战士的精神。
1985年6月21日,黄奕欢在新加坡离世,社会各界悲痛不已。祖籍南安、前南洋大学秘书长潘受(原名潘国渠)在《悼黄奕欢先生》中写道:黄奕欢先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为人群社会服务,任劳任怨,不居功,不争名;他在社会上所作所为有目共睹,不但新加坡人知道,马来西亚人也知道,东南亚的人都知道,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人物,因为他是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工作,对社会作出很大贡献,所以他确是一位真实的社会公仆,凡事只要对社会有益,对大家有利,不论是为教育,为慈善,为故乡,为国家社会的任何事情,只要他看得到,做得到,或是大家向他提出意见,他就毫不犹豫切实去做,没有一件事情不尽心尽力做到彻底圆满,这是最令人最钦佩的认真、负责、大公无私的服务精神。
时任新加坡总统黄金辉曾在威士汀广场酒店,出席志愿特警部队为警察少年俱乐部筹款而举行的一个慈善晚会时发表讲话,他用已故慈善家黄奕欢惯用的一句话“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口号,来表扬新加坡人不论在经济好坏的时期都十分热心社会公益的精神。
黄种顺接受记者采访
南大“功臣”不忘家乡教育
“黄奕欢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教育极其重视。”黄种顺说,1950年,黄奕欢还参与建立华文大学计划,最后南洋大学屹立于“云南园”,对于南洋大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忆起先父看似平凡实不凡的一生,更多的印象是他为南洋社区服务,马不停蹄奔波劳碌的一生。”黄奕欢长子黄一雄在一篇《怀念父亲黄奕欢》中写道,在他幼年时,二战才结束不久,社会动荡不安,中国亦关起了大门,致使广大南洋地区莘莘学子失去了教育的来源,同时也升学无门。此外,英殖民政府大力推行英文至上、排斥华文教育的政策,试图割裂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感,一直令星马一带华侨各界忧心忡忡。
此时,黄奕欢与陈六使、潘受、高德根等人时常聚集“怡和轩”会所,几经议论最终决定首开先例,在星洲创办一所中国以外全面性的华人大学。
“父亲出生于旧时中国南方的一个穷乡僻壤,成长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大时代,由于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从小也没读过几年书,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立志出人头地的意愿。”黄一雄在书中写到,尽管父亲后来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王国,但“本着对华社的生存和前途的责任,他不能只顾全小我……因此,在南大1956年开学后,父亲并未因此而功成身退,相反,事无大小,父亲亦躬亲料理以求完善。他曾任南大各届理事会之常务理事外,尚兼财政等职位,为南大及新马各界培养了千百万人才而奔走伤劳,不遗余力……”
除了在新加坡对华人华侨教育事业所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家乡罗东镇,黄奕欢亦是如此。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少彬告诉记者,霞山小学、罗东中心小学、南安二中、罗英小学等学校都得到黄奕欢的捐赠。
“尽管他在新加坡事业有成,但他心系故里,回乡盖起了这栋大厝。”黄少彬说,这座完工于1976年的建筑倾注了黄奕欢对家乡的爱,从大门牌匾上潘国渠题的“汀香绍业”四个大字可见一斑。“黄奕欢的祖父叫黄奇香,父亲黄则汀。”黄少彬拿出黄氏家谱解释道,黄奕欢从祖父、父亲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对联横批,足见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黄奕欢的一生跌宕起伏,多姿多彩,他的故事在南安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黄种顺说,作为黄氏宗亲,他们很希望修缮黄奕欢故居,不过经费要近百万。“虽然现在经济条件不允许,但时机成熟之后,将对故居进行修缮”。
海丝商报记者苏清彬 见习记者 李杨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