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高福、张文宏等专家发声呼吁

◎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实习生 徐碧珠 裴宁

“全健康”(One Health)成为近两年“热词”,折射后新冠疫情时代全球公共卫生防控之变。

11月12日,2021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在海口举行,受邀参会并作主旨演讲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分别从不同角度聚焦“全健康”的特殊和重要意义,呼吁从观念和技术上对传染病防控问题达成共识,并有效提升公共卫生行动力。

“疫苗打不打?受益与风险的平衡”

“人类跟微生物相互消杀一直共存。对微生物研究过程的不断深入,为人类认知自己、认知自然、认知世界带来更多机会,推动了科技发展和医学实施,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福的演讲以“新冠大流行与医药产业发展”为题,回顾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疫情防治的各个重要阶段和采取的有力措施,指出,“对新冠疫情我国一直坚持清零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赢得了应对疫情的时间。”

对“疫苗能不能打”这个大众关注的话题,高福这样比喻:就像高速公路开车和乘飞机出现事故一样,都是几率事件,是风险与受益的平衡问题。“新冠病毒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打疫苗的风险相比,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疫苗对新冠病毒变异株还管用吗?高福分析,中国疫苗一直处在第一梯队,目前已有7款国产疫苗获批上市或被紧急使用。人类不断研发疫苗,病毒不断变异,这是人类和病毒的博弈。全球数据显示,疫苗防感染、发病、传播效率或许会有所下降,但是疫苗提供的基础免疫,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大家还是要一起尽快‘苗苗苗’”。

高福建议企业、资本多关注mRNA技术。他表示,对遗传病、罕见病以及各种代谢病,未来RNA都可能帮助我们解决。“我呼吁全球共享疫苗,如果我们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高福说。

“未来人医、兽医应一起工作”

“过去我们提健康只看到人类自己,今天可见,人类健康实际上与生态环境、动植物健康密切相关联。”康乐说。

康乐院士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他对“全健康”的分析侧重人和动物所共享的环境健康问题,“‘全健康’是人类跟疾病斗争过程中得到的全新认识。我们需要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类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人和动物只能共享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确保人类的健康。”

“全健康”是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和交流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其内容不仅包括人的健康,还包括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等问题。

全世界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死亡大概是每年一千二百多万人,这个数字已引起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类活动已经改变整个微生物圈。”在剖析人类健康和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时,康乐院士通过多组数据和微生物群“社交圈”的变化,再次向公众传递一个明确信息,空气、水体、土壤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突出的问题。

“‘全健康’的目标是提高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水平。”康乐提出,“我建议未来人医、兽医一起工作,多学科合作,为人类、动物、环境三者共同成为一个健康整体而努力。”

“继续实施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

“全球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超过五百万。如果没有全球有效的公共卫生,这个五百万乘以十都是可以预计的。”张文宏教授发表题为《传染病消除:挑战与未来》的演讲时说。

此前张文宏曾表示,未来新冠疫情发展的趋势是群体免疫水平会逐渐升高,“人们要么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要么通过感染获得免疫。”

张文宏以其经历的2003年非典和2013年H7N9禽流感防控“上海经验”的故事为例,强调要最早时间、最低层级、最小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在此次论坛上,张文宏进一步分析新冠疫情的特点并抛出“亮点”问题:在面对人类无法忍受的病毒感染后果时,我们真的愿意让病毒传播自然走向吗?疫苗全员接种有没有可能实现对于传染病的消除?疫苗免疫漏掉的群体,如何用药物来弥补?

通过英国、以色列和新加坡几个国家的疫苗接种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英国凭借全面的疫苗接种,新冠病死率一直有效控制在0.5%的水平,但是发病率仍然很高。

张文宏说,从目前情况看,新冠肺炎比以往任何一次呼吸道传染病都要难对付,无论接种的是什么疫苗,无论保护率有多高,即便完成了两针接种,似乎还是不能完全阻挡这个疾病的传播。“但是,以色列已经完成了44%人口的第三针免疫接种,可以看到,以色列的数据跟新加坡、英国截然不同,发病率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将来我们还需要在免疫的强化策略上面做得更好。”

“因此,即便疫苗接种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还得继续实施一个非常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具备强大的预警能力,做到早期发现、动态清零、充分救治。”

张文宏表示,“不能期望由于疫苗接种让新冠肺炎在世界上就此消失,但是我们一定会有更高效的疫苗和新药可以降低疫情的流行度。至少,在中国我们始终是怀有信心的。”

“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对疫情的完全管控,中国疫情防控就是走这样一条道路。”他强调,面对复杂的国际疫情形势,我国一定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会盲目地开放,也不会盲目地封锁,一定是依靠科学,在充分控制疫情的情况下,实现疫情控制和生活正常化两不误。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