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揭秘苏联解体后的中乌军事合作,我国从乌克兰得到多少先进技术?

2013年4月26日下午,乌克兰为中国海军建造的首艘“野牛”气垫登陆艇在费奥多西亚港吊装上船,即将运往中国。

2013是中国和乌克兰建交20周年,尽管中乌两国已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有关纪念活动极为低调。除了4月9日乌克兰农业巨头ULF与中工国际签署价值40亿美元的合同作为献礼外,还有5月15日中乌民用航空发动机全面合作的签约。 双方似乎均刻意避开军工领域的合作,涉及军贸的只字不提。实际上,中国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第一大消费国,乌方更是期望中国在2013年后成为乌克兰头号军事技术合作伙伴。 分析人士指出,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术,其中涉及用于航空母舰、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20年,中国几乎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军工技术。尽管乌克兰的军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单项技术领域,中国仍将持续加强与乌军工的合作。

“双引工程”抄底乌军工人才 中乌军工合作,始于苏联解体后那段特殊时期。其时,独联体各国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采用的招揽方法类似韩国,但得益于苏联时期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由瓦良格改装后的辽宁舰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 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 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歼15飞鲨

中乌军工合作,除了转让“瓦良格”号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项目外,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目前中国诸多水面舰艇,包括“瓦良格”号在内,还有“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所用的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以及适合高原山地直升机的发动机,均来自乌克兰。改良后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修周期、使用寿命均超过乌克兰原装。 燃气轮机是现代化大型战舰的“心脏”。《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不过当时没有转让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因经济窘迫,乌终于同意转让全部技术。 有关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中华神盾”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公开报道,早在2001年4月,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的曹刚川曾率团访乌,专门造访乌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无线电设备厂。 据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透露,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卡什坦-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西方防务分析专家认为,从这个时候起,乌开始参与“中华神盾”舰的设计工作。

神秘的乌克兰军工 曾向中国出口巡航导弹

乌克兰在前苏联时代是一个重工业中心,有能制造大飞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能制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制造坦克的马尔舍夫机械厂,训练航母舰载机的设备,巴顿焊接研究所,黄玉设计局,量子科学研所等。苏联解体后这些财产都归乌克兰了。所以乌克兰能制造大型运输机、坦克、航空发动机、舰船用蒸汽轮机等。而这些技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十分热衷的。中国自然对这个科技大户自然不会放过。中国对乌克兰在军用船舶、航空和太空领域的高科技很感兴趣,而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十分担心俄罗斯资本大举进军乌克兰,因此希望利用中国资本在经济上抗衡俄罗斯,而中国希望得到的回报就是乌克兰的军事科技。

而乌克兰究竟还有那些军事技术值得关注,他们还有值得关注的项目吗?就此,我们来特别介绍一下乌克兰的几家大的军工企业。

南方机械厂

乌克兰是世界上第6大战略导弹生产国。“南方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以生产战略导弹为主的军工联合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导弹生产厂家之一。前苏联62%的地对空导弹,42%的战略导弹由该厂独立生产或与其它军工企业合作生产。该厂主要生产可携带10枚分导核弹头的SS-18型战略导弹,同时还生产SS-24型导弹,其改进型SS-25为铁路车厢式导弹。

其外表与普通货车车厢一模一样,可沿铁路线任意机动,能避开间谍卫星的跟踪侦察。

资料图:网上流传的长剑-10巡航导弹

而前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历任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第一副总设计师和“南方机械制造厂”的总经理。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披露,俄罗斯国防部指责 乌克兰政府偷偷的向中国和伊朗提供了12枚装备核战斗部的空射巡航导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乌克兰进出口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普洛格拉什公司于2000-2001年间向中国和伊朗各提供了6枚Kh-55空射核巡航导弹这笔交易是通过一家设在塞浦路斯的中介公司进行的,俄罗斯已经掌握该公司的名称和交易的金额,但考虑到俄罗斯方面仍在调查之中。

Kh-55系列巡航导弹研制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前苏联彩虹设计局在1968年奉命研制一种远程亚音速空射核巡航导弹。Kh-55导弹的翼展为3米,弹长6米,全重1.5吨,巡航飞行速度940公里/小时,最大射程2500公里。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系统用于中段制导,导弹接近目标区域时,启动地形跟踪系统用于末段攻击,圆概率误差150米。 挂载油箱后,导弹的发射重量增加至1700公斤,但在射程上也从25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并可携带20万吨当量核弹头。出于种种意图和目标的考虑,最新的Kh-55SM导弹重量更大,射程更远,与美军的BGM-109B“战斧”巡航导弹很接近。

据澳大利亚防务专家卡洛·库普博士在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发表文章称声称中国已经购买了Kh-55巡航导弹。卡洛。库普博士认为Kh一55巡航导弹的战略意义不能低估。他认为中国在此基础上仿制、设计自己的远程巡航导弹。作者认为在此基础上仿制、设计中国的远程巡航导弹。而我国推出的长剑-10巡航导弹可能就是仿制于Kh-55巡航导弹。

资料图:乌克兰装备的Kh-55巡航导弹

乌克兰黄玉设计局

位于顿涅茨克的黄玉国家股份公司是乌克兰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成立于1974年10月10日,现有1500名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复杂的无线电装置和具有特殊用途的设备。“铠甲”雷达由黄玉公司下辖的无线电设备特别设计局研发。

“铠甲”雷达的研制工作从1993年开始启动,到2000年制成首套系统。该系统本身不产生电磁信号,而是通过接收目标的电磁辐射信号来探测目标。现代隐身飞机尽管采用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等设计,但它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隐身,因为它要飞行,它的发动机不能完全“休克”,它的机载通信、导航及其他电子系统不能绝对“休眠”。只要它辐射出一定的电磁信号,被动雷达便能探测到,并对其进行跟踪和定位,而被动雷达还不会暴露自身位置,也就能避免遭受反辐射导弹的袭击。所以,一部技术成熟的被动雷达注定是隐身飞机的克星。

“铠甲”雷达的技术性能比捷克的“维拉”-E雷达还要先进。“维拉”-E可同时探测和跟踪200~300个空中和地(海)面目标,对空探测距离450千米,而“铠甲”则能侦察纵深600千米、宽150千米范围内的情况,能够发现 800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是目前同类系统中捕捉目标最远的装置。如果由一辆C2指挥控制车同时指挥三部“铠甲”雷达,利用三角测量法,整套系统的探测距离可延伸至1000余米,能同时跟踪40个目标,飞机外部的隐身设计和隐身涂料对它都不起作用。更令美国恐惧的是,S-300系统使用的第三种导弹代号为“48N6DM”,可攻击200千米外的高空来袭目标。有了“铠甲”雷达的帮助,不仅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无人机等高空目标都在其射程内,甚至连B-2、F-117这样的隐身攻击飞机也难逃被击落的命运。

资料图:乌克兰“铠甲”反隐身战机系统

这么先进雷达其实早已经进入到了中国,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乌克兰国家出口公司官员证实,“铠甲”被动电子监视雷达系统已经出售给中国,同时坚决否认出售给伊拉克。其根据是叛逃到美国的库奇马前保镖梅利尼琴科提供的一盘录音带。(注:尼古拉·梅利尼琴科在1999至2000年间担任库奇马的保镖。现在以政治难民身份住在美国。据梅利尼琴科说,2000年7月10日,他秘密录制了库奇马的谈话。)

而从2000年到2002年,乌克兰黄玉国家股份公司(TOPAZ)共生产76套“铠甲”雷达,其中50套卖给俄罗斯和埃塞俄比亚,本国装备22套,还有4套不知去向。最后,乌克兰承认将其卖给中国。随后,美国专家要求乌克兰提供向中国销售“铠甲”雷达的合同及相关资料,遭到乌方拒绝。

量子科学研究所

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近日透露,该所向中国提供的一种反导弹设备已成为北京奥运会安保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利西采所长介绍,这种神秘武器的正式代号为“栗树-3”,它采用定向能技术,通常部署在重要目标周围。该系统不仅能捕捉到精确打击武器的制导激光束,还能迅速产生一批肉眼不可见的强激光源,作为吸引来袭武器的假目标。据称,“栗树-3”型系统可同时监控20到30个可疑对象。不仅如此,当有敌机接近时,该系统发出的干扰信号能还能使对方飞行员认为自己的导航仪器失灵,进而迷失方向。

同时利西采所长强调,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同类产品可与“栗树-3”媲美。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栗树-3”型系统将是这个市场上的主宰。

资料图:中国170舰

据称,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栗树-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利西采透露,自2005年起,中国每年都向量子所订购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设备,而量子所在出售产品的同时,还将一系列系统使用说明、技术性能文件及配套设备交付中方。

而量子科学研究所为中国发展的最大项目就是为“中华神盾”驱逐舰配备了雷达系统, “中华神盾”舰被认为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水面舰艇,可与日本“金刚”级和美国“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相媲美。该舰的核心是一部被外界称为“中华神盾”的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这部雷达可能包含有量子所的技术成果。而乌克兰所提供的中央数据处理芯片更是解决了中国芯片价格昂贵的问题,据估计,乌克兰人的帮助下该芯片成本仅需几千美金,而之前是几万美金。此外,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还多次宣称“中华神盾”具有“海上反隐身第一哨”功能,能有效监控F-22、B-2等隐形战机的行动。

上世纪70年代初,苏联海军在发展航母时,最初要求装备弹射起飞装置,以保障舰载机的弹射起飞。但航母设计师在研制弹射装置方面碰到了困难,不得不改为滑跃板起飞。船舶工业部涅瓦设计局随后设计出高5米、长60米、宽30米的T-1地面滑跃板。

包括T-1地面滑跃板在内的地面综合装置在新费奥德罗夫卡机场安装完毕后,取名为“尼特卡”。除T-1外,“尼特卡”上还装有用于阻止飞机在发动机达到起飞推力状态前移动的模拟阻挡器以及“斯维特兰娜-2”着陆拦阻装置。

目前俄海军使用位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尼特卡”海军飞行员训练中心来训练飞行员,这也是俄舰载机飞行员唯一的训练基地。这里曾帮助组建和训练了苏联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引进俄式航母的印度海军也希望未来借助该基地培训航母飞行员。由于航母随海浪起伏不定,俄式舰载机的滑越式起飞和降落尤其困难,舰载机飞行员通常都需要首先在地面固定的模拟设备上进行起降训练,掌握基本技能后才能进行实际海上起降。这样的训练中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正的航母上舰训练。2000年到2004年期间,由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长期在港口大修,俄海军航空兵只能借助“尼特卡”保持起降技巧。

而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派出了大型军事代表团前往了乌克兰,讨论了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就开始频繁的访问“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有消息说,乌克兰还帮助中国建造了“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但是中国这边始终不予承认。

资料图:乌克兰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

乌克兰军工曾经的辉煌

乌克兰军事工业非常发达。前苏联军事工业在乌克兰的投资、资源分配都很大。据西方估计,乌克兰军事工业占原苏联国防潜力的30%。乌克兰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防工业有关,主要集中在机器制造业、冶金、燃料动力业及高技术部门,主要生产火箭装置、宇航装置、军用舰船、飞机和导弹等军工产品。

乌克兰是世界上第6大战略导弹生产国。其拥有两座主要的洲际导弹生产厂,即巴甫洛夫斯克州的“南方机械制造厂”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巴甫洛格勒机械制造厂”,“南方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以生产战略导弹为主的军工联合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导弹生产厂家之一。前苏联62%的地对空导弹,42%的战略导弹由该厂独立生产或与其它军工企业合作生产。该厂主要生产可携带10枚分导核弹头的SS-18型战略导弹,同时还生产SS-24型导弹,其改进型SS-25为铁路车厢式导弹。其外表与普通货车车厢一模一样,可沿铁路线任意机动,能避开间谍卫星的跟踪侦察。

资料图:威武的欧洲野牛气垫船

“南方机械制造厂”的宇航技术也很先进。原苏联第一颗通讯卫星所用的运载火箭就是该厂生产的。同时乌克兰通过秘密出口技术和导弹实体来换取资金,比如通过向朝鲜出口R-27潜射导弹技术,使得朝鲜获得了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技术。

乌克兰建造军事舰船的能力很强。原苏联6个建造大型水面舰只的造船厂,有3个位于乌克兰黑海沿岸。位于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制造 航空母舰 的造船厂。俄军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就是该厂建造的。“六一造船厂”也位于尼古拉耶夫港,主要建造巡洋舰和驱逐舰,是前苏联唯一能建造“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的造船厂。“布隆造船厂”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主要建造驱逐舰和护卫舰。

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的保障,缺乏民用产品市场,加之军工企业科技人员流失严重,故乌克兰军转民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目前,乌克兰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军工转产的费用,致使已转产的军工企业的效益很差。

目前,乌克兰在航天、航空、航海、冶金、化工等领域居世界前列。虽然“南方机械制造厂”现已不再生产战略导弹,但该厂仍是世界上著名的运载火箭生产厂。俄罗斯等国使用的“宇宙”、“飓风—2”、“飓风—3”、“天顶”等型号运载火箭都是该厂生产的。此外,乌克兰太空技术领域近几年发展很快,2004年9月乌克兰宣布,计划在2008年前研制出能多次使用的新一代载人宇宙飞船“快速帆船”。

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研制的运输机和客机仍占有一席之地。乌克兰曾多次展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梦幻”运输机。该机最大载重200吨,最大航程4500公里。目前,“安”系列运输机仍是俄军主力运输机之一。

资料图:安-225运输机曾经是苏联时代的骄傲

乌克兰造船业经过苏联解体后大幅萎缩,但仍具有很高的水平,保留了可建造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各型军舰的完整技术和相关技术工人。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所的焊接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居领先地位。利用该所发明的技术,技术工人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焊接。因此,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乌克兰是世界上第六大武器出口国,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保持着军技合作关系。乌克1996年以来,乌克兰已向巴基斯坦出售了约8亿美元的武器装。1999年12月,乌克兰同伊朗签订了在伊境内组装120架安—140客机的合同,同时负责向伊朗移交生产线,伊朗生产出来的该机叫做伊朗-140客机。同时乌克兰还为土库曼斯坦维修了米格—29歼击机,提供了巡逻艇。乌克兰还利用火箭制造和发射的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同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巴西等的航天合作。乌克兰60%以上的军工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目前乌克兰向俄罗斯提供的军工产品达7000余种,从俄进口的军工产品则达到8000余种。

乌中军事贸易

实际上,中国才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的第一大消费国,迄今为止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大约30多种军事技术,其中涉及到了大型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速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核心部件、装备。

中乌合作期间,正是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国内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军工领域许多专家失业。特别是一大批尖端领域内的专家。这个时期,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甚至于伊朗等国的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俄罗斯、乌克兰,通过优厚的待遇条件招揽乌克兰这里的人才。

同时中国也加入到了这一轮人才争夺之中,得益于苏联时代的情感,从乌克兰青睐了很多专家。而乌克兰对华贡献最大的就是军工方面。

资料图:中国L-15高级教练机,现叫名教练-10

中乌军事合作,除了秘密运来的“瓦良格”号这一具有战略性的项目之外,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发动机方面双方交际颇深。目前中国的诸多水面舰艇,甚至包括“瓦良格”号航母,以及052C等大型水面舰艇都在使用乌克兰技术,而小一些的舰艇,比如LCAC气垫船更是直接配备了乌克兰技师。而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哈立德”主战坦克采用的也是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教练-10(猎鹰-15)所是AI-222,并且通过仿制发展出了涡扇-15型。

而燃气涡轮机的进口更使得我国大型战舰“心脏”终于有了包靠。据外媒报道,中国进口了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不过在当时还没有转让技术。最终,乌克兰统一出售技术。

而乌克兰的电子设备也是本国创汇的一个重要项目。据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采西说,从2001年开始,量子所生产的“栗树-3”型光电对抗系统(干扰巡航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有一半出口到了中国和韩国,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大量的进口。在这个时间段里,乌克兰也在帮助中国建造海军舰艇。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派出了大型军事代表团前往了乌克兰,讨论了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就开始频繁的访问“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有消息说,乌克兰还帮助中国建造了“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但是中国这边始终不予承认。

中乌合作除了航母、战机、地面坦克、装甲车的动力之外,还有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中国引进苏-27和苏-30战机后配套的空空导弹希望得到升级,但俄罗斯基于被仿制的担心,就拒绝了中国的要求。

资料图:仿造了乌克兰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

这个时候,中国选择了乌克兰。基辅雷达厂生产的“阿加特”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都强于俄罗斯。中国对现有R-27空空导弹进行了改进,同时推出了自己的中距空空导弹系列。

而最近吸引眼球的军购项目就是中乌合作的“欧洲野牛”大型气垫船项目。进口“欧洲野牛”的项目始于2003年,有关技术谈判持续了6年,直到2009年,乌克兰媒体才公开这一消息,确认订购数量4艘。

而作为“欧洲野牛”的另一个主要生产商俄罗斯很生气,曾指责乌克兰无权出口“欧洲野牛”项目,同时侵犯了自己的只是产权。研制这种气垫船以及全部零部件的知识产权都是属于俄罗斯“金刚石”公司,最后两家还是坐到了一起,同意合作建造。

而俄罗斯为什么阻扰乌克兰出口“欧洲野牛”呢,主要就是害怕中国的仿制能力,比如乌克兰把这种军舰的技术文件移交给了中方。俄对中国军工的仿制能力一直耿耿于怀。2005年,乌克兰把第三架原型机T-10K作为原型机提供给了中国这让俄罗斯非常恼火。所以俄罗斯时刻提防中国。而中国和乌克兰军事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据外媒报道,双方的军事合作项目到了260多个,但是双方都拒绝承认。

资料图: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前就是一个空壳子

美女和拳击手上台了中乌还会合作吗?

20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乌克兰的现状给中国还有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带来很多麻烦,一旦发生政权交替,开始人员清洗和重新划分财产,完全有可能会上演悲剧。而俄罗斯传媒委员会主席米特来范则指出,乌克兰政权的改变将不可避免,俄中两国必须要应对这种变数。

但这仅仅是俄罗斯方面的声音,对于乌克兰来说,中国的军售是一块大蛋糕,无论是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还是自由党领导人贾格尼波克,甚至是拳击手克利奇科他们不论谁上台都会对中乌军事不会产生任何实质影响,未来只会暂停一段时间,毕竟现在国家处于动乱中。而很多人猜测乌克兰会不会因此和中国彻底翻脸,这一点从赞比亚总统选举就可以看出端倪,现赞比亚总统萨塔在选举之初,就以主张严厉对待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人。没收中国和其他外国投资者的部分股份分给穷人和本国企业;甚至主张与台湾“建交”。他曾多次严厉批评中国“接管”赞比亚的劳动力、“掠夺”赞比亚铜矿资源。而当自己在2011年上台后,反而与中国修好!双方的互动往来交往更密,甚至于在2013年,我国教练-10战机首次出口的国家竟然是赞比亚!说白了谁也和钱没仇,只有利益最大化才符合政治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