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山论剑 邬老师
坦克主炮的作战弹药主要包括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一些多用途弹药。在当今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坦克弹药家族中还研制有对应型号的训练弹。这种训练弹和仅仅用于练习装退弹的教练弹不同,能发射,有稳定的弹道特性,除了战斗部几乎没有杀伤效果之外和实弹毫无二致。
国际通行惯例使用蓝色的“假战斗部”作为训练弹的显著特征。以美军的M965训练用穿甲弹、M831A1训练用破甲弹,德军的DM38训练用穿甲弹、DM18训练用破甲弹为代表,甚至连印度都能自行制造属于自己的120毫米坦克穿甲弹训练弹供阿琼坦克使用。这种训练弹制造成本是作战弹药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贴近战斗射击,训练效益好。但就是这么多好处,我国却从来没有发展过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的训练弹而是一直使用作战弹药训练部队,是我们造不出么?
图注:1、M831A1训练用破甲弹;2、M830作战用破甲弹;3、M830A1多用途破甲弹;4、M829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5、M829A3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6、M829A1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7、M965训练用穿甲弹;8、XM1002多用途破甲弹训练弹;9、XM943自寻的灵巧攻顶弹。
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能造用于作战的高速次口径穿甲弹就能造训练弹,无非是将昂贵的钨合金弹芯材料换为质量相近、外形相似的易碎金属而已。为什么不用?那要从我军坦克兵独特的装备保障体系和训练保障习惯说起。
一是有利于盘活军工资源。军工企业维持自身运行和推进科研都需要庞大的军方订货。在订货总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当然是全部生产作战弹药效益最高,生产管理简便,人力资源集中,除部分用于训练外其余弹药就归入战备仓储,训练和作战准备推进两不误。如果要兼顾生产训练弹药的话,虽然训练用弹数量将大幅增加,但需要重新分配生产资源,不仅分散了人力物力,而且战训弹药界限明确,如部队需应急应战将无法进行灵活的战教转换。
图注:新加坡陆军坦克学兵抱着教练弹等待上车训练。这些120毫米训练弹是配用其采购的豹2坦克的。
二是保证装备战备水平。美军有数量可观的战略储备,在紧急情况下军事海运司令部下辖的海上预置舰队能将在全球公海上预置的战技术性能良好的战备装备直接运抵战区启封后参加作战。但我军的坦克没有一辆作为战略储备由工厂或者军队仓库保管,都是生产一批交付作战部队列装一批。部队既是手里装备的使用者又是管理者,如何利用手中武器既能保证训练质量,又能不经维修补充就直接遂行作战任务是个需要综合考虑的大问题。现代坦克炮身管寿命非常金贵:俄制125毫米坦克炮发射脱壳穿甲弹的寿命大概在200发,德国及其授权制造的120毫米坦克炮寿命在450发到700发之间。虽然我国的125毫米坦克炮师从俄罗斯,但掌握了身管自紧、电渣重熔和全膛镀铬等技术后寿命水平一点都不比西方差。但即使是这样,坦克兵打个炮还是要爱惜地掰着手指头算。按照现在的年用弹量计算,约20年为一个消耗周期,如果弹药经费投入不变而改用训练弹的话,则现有坦克炮4-5年就能报废一遍。面对火炮整体性储备寿命水平下降的窘境,很难保证装甲部队能达到全员全装不经准备和维修即可遂行作战任务的要求。
三是维持弹药库存更替。任何弹药都有仓储期限,过期或长期存放的弹药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可靠性降低的情况。不发火弹、未爆弹的出现的概率将成倍增加,不仅威胁士兵自身安全,也难免重蹈北洋水师的覆辙。所以有计划、分梯次的进行库存弹药消耗和补充机制非常重要。按照用零存整,用旧存新的原则,为了要让部队训练用上尽可能新的弹药,那就必须加快弹药更替的速度。在库存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就要增加新生产弹的补充数量。所以只有一门心思用在生产作战弹药上才能有利于部队执行训练和作战任务。
四是不影响坦克兵战斗力生成。装备稳像火控系统的现代主战坦克射击时的操作已经变得十分简便,选择弹种–测距–跟踪–自动装定提前量–击发“五步走”,而且对配用的任何弹种都是使用这样的操作方法。所以并不是非得用炮弹才能喂出一名成熟的坦克射手。“以枪代炮”射击训练就是一种简便、灵活、经济的替代方式。虽然坦克并列机枪的射程才800-1000米,但同样可以在1000米内通过缩小目标尺寸的方式达到模拟远距离目标达到提高跟踪难度的目的。除此之外经济性就更不提了!枪管寿命上万发,机枪子弹成本和炮弹比起来低得可怜。练射击技能每人每年打上上千发也不在话下。
图注:沙弹这种模拟弹在今年央视财经特别节目中终于对外公布,其弹体上“125(模)”特别显眼,用于军工厂实射试验。
所以这么几点综合起来就是我军坦克兵不采用专用训练炮弹的原因。当然类似的弹药我们也不是没有:坦克、火炮出厂之前都要进行实射试验供军事代表验收,考虑到弹药的特殊性和安全性,军工厂都是按规定使用的沙弹,即外形、重量、发射药与作战实弹相同,战斗部装药用沙代替的弹药。这种弹药其实也可以作为训练弹,但并不适合我国特殊国情下的陆军部队。
(本号原创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