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抢人、出海、上热搜 比亚迪的2022

互联网的“寒冬”不仅仅体现在股票软件中的莹莹绿光。

当降本增效、去肥增瘦变成热词,裁员降薪成为悬在“大厂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片惨淡之中,也有公司还在扩招涨薪,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

招聘涉及深圳、北京、上海、西安、杭州、长沙等城市,电子、汽车、半导体、轨道交通板块,涵盖研究、研发、设计开发、研发支持、生产制造、供应链等诸多方向。部分岗位内推还有1.5万元奖金。

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生产岗位,比亚迪的求贤若渴与大厂员工的争相“毕业”形成鲜明对照。

抢人?比亚迪凭什么?

“不差钱”是比亚迪“抢人”的先决条件之一。“世界500强”的名号以及2022年上半年亮眼的财报不单是比亚迪在人才市场攻城略地的底气,更是企业吸引力的体现。

得益于2021年的出色表现,比亚迪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22上半年财报显示,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506.1亿元,同比增长65.7%。盈利方面,比亚迪同样表现出色,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206.4%。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30.5亿元的净利润。其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达到30.2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21.72%。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同比增长了0.75和0.62个百分点,达到了13.51%和2.61%。这也结束了比亚迪毛利润率持续同比下降的不利趋势。

刚刚过去的8月,比亚迪销量达174915辆,同比增长155.2%。2022年1-8月,比亚迪销量达979572辆。今年年底比亚迪会挑战28万的月交付量。根据目前的交付量和订单量来看,比亚迪此前定下的150万台年销目标很快会实现,而且有望超出预期。

无论是准备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在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谁不想加入一家业务蒸蒸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呢?

技术研发没有弯道超车

逆势“抢人”是实力缩影,更是比亚迪“长期主义”的体现。技术研发没有弯路,唯有长期的投入才能获得成效。

比亚迪研发投入逐年走高,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比亚迪研发投入85.5亿元,2021年投入增加到106.27亿元。相比之下,研发投入55亿元的吉利与研发投入44.89亿元的长城两家车企加在一起也没有比亚迪研发预算丰厚。

在研发层面的逐年投入也带来了不错的回报。截至2022年6月底,比亚迪在全球已累计申请专利3.7万项、授权专利2.5万项。目前,比亚迪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

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正是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高歌猛进的基石。技术应用层面,比亚迪拥有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纯电专属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智能驾驶领域有DiPilot,在智能座舱领域有DiLink等多项优质技术。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品,形成了覆盖各个价格区间的丰富产品线,甚至让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有了产品定价权。

产品才是硬道理

消费者不会因为单纯的技术而为一款车买单,能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技术才会受到市场肯定。这种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一方面体现在价格。

产品层面,今年3月停产燃油车的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几乎覆盖所有车型与价格区间,能为用户提供从燃油到插混再到纯电的所有车型选择。

王朝网络中元/秦/宋/汉/唐等纯电以及对应DM-i车型(不包括宋PLUS),唐家族、元家族月销在万辆以上,汉家族超过2万,秦家族月销量也在3万辆以上,而宋家族销量突破4万辆。

海洋网中主要为海洋生物系列/军舰系列,定位全面年轻化,诸多新车型处于销量爬升期或启动期,除了海豚、海豹、驱逐舰05等上市即热销的爆款车型外,不久前亮相成都车展的护卫舰07等车型也将陆续上市。

目前,比亚迪旗下车型在在10-20万、20-35万元之间都能够放量站稳。高端产品层面,除了焕然一新的腾势,即将发布的全新高端品牌也将助力利润提升。

丰富的产品矩阵以外,比亚迪能够将整套系统以“油电同价”的思路交付到用户手中,快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让友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直接结果就是友商推出的新产品时,绕不开比亚迪车型在细分市场定价,这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对比亚迪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赛道重新建立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让用户进入经销商展厅时不执着于砍价,并且认可花二三十万选购一辆比亚迪。

这不仅仅是比亚迪的成功,对中国品牌,乃至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都有重大意义。曾几何时汽车行业传统价值体系,被那些历史悠久的海外汽车企业牢牢掌控。新能源汽车时代,原有的体系被推倒重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比亚迪主动构建新秩序的决断和行动。

统筹资源 控成本更是抢市场

过去这三年,整个行业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相比一些车企困境中的捉襟见肘,全面的自主供应链体系让比亚迪依然高歌猛进。

“谁的资源多、供应链更完善、推出的产品优势更大,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王传福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的话既是总结又是预言。

产业链上游,比亚迪在2010年就投资西藏矿业,持有18%股份。后续与青海盐湖成立合资工资,持股49%;联合四川路桥成立矿业公司,持股30%;2022年初战略投资30亿元入股盛新锂能……这一系列围绕锂的“买买买”让比亚迪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初具规模。

拆分独立的弗迪电池除了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更能外供友商。有消息指出比亚迪已经布局了十余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产能已超过400GWh。有机构推测,仅今年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就将超过70GWh。

电池之外,比亚迪半导体于2021年6月启动IPO。在行业饱受缺“芯”困扰的时代,比亚迪在硅基/碳化硅基功率半导体、制衡控制MCU、智能化图像指纹传感器的设计研发初见成效,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同样深远。

从材料到零部件到整车,比亚迪既能设计出来,也能制造出来。当年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比亚迪反倒是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在动荡环境中持续稳健表现。

另外,除了全产业链布局与研发,比亚迪更是通过强大“朋友圈”吸收顶尖技术。与戴姆勒、丰田携手的故事我们已经很熟悉,次外,比亚迪与Momenta官宣成立智能驾驶合资公司 “迪派智行”;与Nuro联合发布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与英伟达(NVIDIA)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与壳牌在中国和欧洲开展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合作;2022年投资激光雷达速腾聚创(RoboSense),参投地平线C3轮融资……与全球各界公司企业的多元合作也将助力比亚迪全球化发展脚步。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不希望自己的产品热销全世界,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如此。

比亚迪成立欧洲第一个子公司时怕是也很难预料24年后的比亚迪能把汽车卖到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400多个城市。

截至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电动车全球累计销售8.5万台,其中纯电动客车超7万台,纯电动卡车及专用车超1.5万台。比亚迪大巴已成功进入主要发达国家,在日本,比亚迪纯电动巴士市占率排名第一。

比亚迪的前瞻性不止体现在技术研发,海外布局方面同样展示出超前眼光。“城市公交电动化”的战略以及电动商用车率先出海的布局也为比亚迪乘用车出海做好铺垫。比亚迪的乘用车出海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按下了加速键。

刚刚过去的7月,比亚迪与Louwman集团(欧洲汽车经销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拓荷兰新能源汽车市场。

亚洲市场比亚迪同样动作不断,ATT O3(元PLUS)在新加坡上市,实现东盟国家首秀。

7月末,日本市场迎来了海豚、海豹和ATT O3三款车型的发布,其中ATT O3预计明年1月发售,海豚和海豹则分别于明年年中后发售。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的壮举也让日本网友展开激烈讨论。

8月,在瑞典和德国的朋友也将有机会感受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的魅力,依托欧洲汽车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的合作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将在欧洲销售。

一周后,比亚迪宣布携手经销商RÊVER Automotive进军泰国市场。随后在柬埔寨召开了元PLUS上市发布会。

8月底,比亚迪宣布将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元PLUS等多款车型,并在10月亮相巴黎车展。

9月8日,比亚迪宣布将在泰国购地建厂,这将是比亚迪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的首家电动汽车工厂……

中国车企正在逐步打破由国外车企操纵百年的汽车产业秩序,比亚迪也正走向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心。

写在最后:

一年前有人告诉你,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每卖出10辆车,其中三辆会是新能源车型,你会相信他吗?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突破了35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倍。在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万辆后,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6万辆,8月进一步实现63万的批发销量,渗透率达30%,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12%。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9月7日的一场论坛上感慨:“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现在看来,大概率会在今年提前三年实现。”

这项目标提前达成,比亚迪功不可没。

3月,比亚迪停产燃油车,成为全球第一家完成新能源化转向的大型车企;

6月,市值破万亿,超越大众,位居全球车企第三名;

7月,车企“中考”发榜,比亚迪销量超越特斯拉;

8月,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排名第一。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造访比亚迪提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要争当王牌!

比亚迪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成绩。这一切对比亚迪来说,都只是长期主义的阶段性注脚。因为坚持和责任,比亚迪有机会走到产业发展风口上,来承担更多的企业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