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客家姓氏故事「饶氏」:“父子三进士”“五花荣封”传为佳话

古镇沧桑史悠长,钟灵毓秀多俊良。行走于梅州大埔县茶阳古镇的大街小巷,骑楼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过去这里的繁华与沧桑历史。作为大埔的老县城,茶阳镇是梅州饶氏的“大本营”之一,自开基以来在此繁衍生息已有700余年,成为如今梅州饶氏重要的一支。

茶阳古城素有“饶半城”美称,饶氏祠堂有三十余座。 袁群华 摄

客家饶氏“族训十则”中,将孝摆在首位,同时强调宗族和睦,子弟宜课。在历代传承中,梅州饶氏始终将耕读传家作为宗祠文化的重要部分,崇文尚教,以士为荣。

翻阅族谱,梅州饶氏家族先后涌现出饶相、饶与龄,饶芝、饶褒甲“父子进士”,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等一批代表人物。“五花荣封”“敕命重光”更是彰显了梅州饶氏的人文鼎盛、代出贤良。

入梅饶氏

皆属江西太始祖饶元亮裔

饶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录此姓。关于饶氏的姓氏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一种说法便是,饶姓得姓于唐尧,尧都平阳,今晋州(山西临汾)是也。

根据《饶氏宗支根源图序》和《中南六省饶氏族谱》记载:太高始祖裕公讳京仕,受姓时(公元前239年)平阳郡改为尧阳郡,后建尧都,裕公为安都长。后代子孙尊裕公为开族始祖。由于“平阳堂”饶姓繁衍较昌盛,此宗支威望亦高。此后其余几宗尧姓不断联宗,以形成凡尧、饶姓均以饶裕公为开族大始祖。

“平阳堂”多代祖公各传三到九个支族,繁衍较盛。到四十世的一支派才俊公,字儒轩,为东郡太守封赠光禄大夫,生有二子,即元兴、元亮。兄弟二人齐迁居江西鄱阳。元兴公在长江以北发展,开枝繁叶成为江北大始祖。元亮公官任浙江安抚,两考转任浙西安抚,赐紫金鱼袋,封光禄大夫。在长江以南发展,为江南饶姓大始祖。

截至2012年,饶姓人口约72万,排在全国第172位。其中,江西为饶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饶姓总人口的20%。在全国分布中,饶氏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四省,约占饶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广东、云南、安徽等,而这些地方的饶姓,绝大多数都是历代从江西迁徙出去的。

在广东地区,饶氏主要分布在湛江、惠州、梅州、潮州、汕头、潮安、普宁、大埔、韶关、云浮等地。“作为宗亲,我们也经常互相走访,共同把饶氏的宗族文化传承发扬。”茶阳饶氏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饶建祥喝了一口茶,说起了饶氏入梅的历史。

“十九世中的一支派济宇公是宋进士,在福建汀州府担任推官。他生了四个儿子,居住在汀州八角楼。”饶建祥说,在任期间,遇宋元交替,元兴宋亡,济宇公因为一直是主张抗元的,因此便让他的四个儿子分开迁徙,其中大儿子迁徙至武平,次子迁至上杭、然后复迁梅县铜盘为始祖,三子迁至龙岩,四子便迁潮郡海阳县神泉,即今大埔茶阳。

在《老梅城宗祠》一书中,关于饶氏入梅源流也作了记载:入梅饶氏,皆属江西太始祖饶元亮裔系。堂号平阳堂,郡望平阳郡,先后有五支来梅,其中三支由江西直接迁入梅县;一支则由江西至福建,入大埔后再迁往梅县松口;一支由兴宁入梅。

对于入梅饶氏,皆属江西太始祖饶元亮裔系,饶氏专用堂联“平阳世泽 江右宗风”便是佐证之一。“上联指的是饶氏起源于黄河以北的平阳,平阳为尧都。饶姓以‘平阳’为堂号。下联‘江右’指的是江西以南地方,说明梅州大埔饶氏是江西派系。”饶建祥说。

数百年来,饶氏在梅州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其后裔逐渐遍布梅州各县区,主要集中在梅江区、梅县区松口镇、丰顺龙岗镇以及兴宁等地,甚至全国各地,远赴海外。

厅梁盘龙

大埔茶阳现有饶氏祠堂三十余座

当无人机缓缓从茶阳圩镇附近升起,古镇的气息瞬间入画,一座座仍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是历史给予茶阳的印记。作为梅州饶氏重要一支的生活地,这里保留了梅州饶氏先人的足迹,“半城祖屋半城饶”的独特现象至今存在。

“顾名思义,就是这里大都是饶姓后人,同时祖屋林立。”穿过原城墙所在地,作为向导的饶建祥边走边介绍,位于茶阳镇文化广场旁的饶氏大宗祠“吉衍堂”,是茶阳饶氏文化联谊会所在地,里面收藏了不少关于饶氏在大埔扎根发展的史料。

建于1524年的诒谷堂是饶氏宗祠之一,祠堂厅梁盘龙。袁群华 摄

据史料记载,七世祖饶金字廷锡,科举中文魁,累官四川剑州知州,其次子八世祖世莊公,首先在城墙东门外,创建了规模较小的大宗祠,几十年后被洪水毁坏。到十世祖饶相,字志尹号三溪公,于明嘉靖十四年恩荣高中甲榜进士,累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后致仕回乡,再重建扩建大宗祠,堂号“吉衍堂”,置尝田,增祭资、设义田、义学,敦族教子使饶姓成为当地望族。

“由于历史原因,原来的宗祠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族人为了缅怀祖先,特地发动海内外宗亲的力量,重新修建了宗祠。”饶建祥告诉记者,为溯本思源报念祖徳,饶氏宗亲将每年正月十三晚,定为大宗祠迎灯、升灯拜祖吉日。

俯瞰茶阳古城,茶阳城内狭小的区域,坐落着各房派、宗族大大小小的祠堂七十多座,其中三十多座属饶氏宗族,以殿堂式、围龙屋居多。有气势宏伟的九厅十八井、金碧辉煌的上下堂式,亦有酷似砻形的寓意深长的建筑。

建于1524年的诒谷堂,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是茶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诒谷堂的格式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整座屋的结构酷似砻形,寄寓丰衣足食、长流不息。门前竖立五副表彰祖宗中举人的功名楣杆,上厅挂着“敕命重光”的金匾,格外显眼。

据大埔民国县志记载,明、清二朝大埔出了拔贡生41名,恩贡生47名,岁贡生305名,副贡生89名,优选贡生4名。饶峻公就是四名优贡之一。

古时选拔优贡程序繁多,每三年教官在就学生员中,选举优行者送省,再由省学政考定保送,大省六名额,中省四名,小省二名参加朝廷考核,朝考后,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教职,三等任训导,更下者罢归。

饶峻公以优贡考授正黄旗教习,入皇宫辅导皇室贵族子弟读书,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饶峻公写了篇歌颂皇上万寿无疆之颂文,由于文采藻丽超群,龙颜欢悦,特恩赐“敕命重光”牌匾一面,并恩准其祖祠下厅富贵梁雕绕金龙。

“这可是说是非常高的荣誉,很少祖祠的富贵梁能够雕绕金龙的。”饶建祥颇为自豪说道。如今,该屋已被梅州市政府列入特色客家民居,成为研究梅州客家文化、饶氏宗祠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

纵观梅州饶氏祠堂,多以“世魁祠”“太史第”“光禄第”“大夫第”和“中翰第”等为名称,且多是为考取科举功名和任实职官而建。有学者指出,饶氏祠堂无论是从设计还是装饰上都比普通民居更宏伟壮丽,是客家建筑的精华所在,仅从规模上看,就可以反映出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家族繁衍等方面的情况。

文风鼎盛

“父子进士”延续文脉扬家风

铜琶村,位于梅州市梅县松口镇东北部,与松口古镇下游接壤,素有“金盘宝盖银幡下”的誉称。清代的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就出生于此地。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袁群华 摄

清朝道光、咸丰、光绪年间,该村“饶氏宗祠”的“朝议第”(俗称“柏寿楼”)有父子三人先后考取为进士。其中饶应坤为道光十五年间考取进士,晋封“朝议大夫”、诰封“奉直大夫”户部云贵主政;饶轩为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内阁中书、广州府教授;饶轸为光绪十八年进士,诰授“中宪大夫”“吏部主事文选司行走加四级”。

无独有偶,在茶阳镇,同样流传着“父子进士”的佳话。

穿过一条小路,不起眼的“冬官第”门口,八根楣杆夹石显得格外突出,一旁的石狮子炯炯有神。冬官第的原主人是饶与龄第四子饶垍的后人、清乾隆年间的进士饶崇魁,曾在工部任职,因此称为“冬官第”。

祠堂里面的“五花荣封”和“三凤齐鸣”两块复制匾额,便是饶氏耕读传家的最好见证。

据仍居住在“冬官第”的饶氏后人饶吕长介绍,“三凤齐鸣”原匾由清乾隆年间广东学使翁方纲所题。当时,饶崇魁与兄弟饶泉、饶汀三人一起到潮州府考试补廪,三人同时拔廪中榜,轰动一时,故翁方纲特为三人题匾“三凤齐鸣”。清朝父子进士饶芝、饶褒甲便是饶泉后人。另一块匾额“五花荣封”,意指明清两代“父子进士”加上饶崇魁,五人同为进士。

清晨,琅琅书声从大埔中学传出。位于校门不远处的父子进士牌坊,已经屹立了400余年。父子进士牌坊,一方面是为了表彰饶相、饶与龄父子考取进士,更主要的是表彰他们父子为社会稳定和教化民众作出的贡献,激励后人。

在今茶阳镇政府东边的“文献世家”,亦称仙瑞堂,是典型的客家九厅十八井祠堂屋建筑,有上中下三个大厅堂,曾经是饶氏子弟的学堂,饶氏子弟便在这里上课,由族内有学识的人任教。

饶彰风纪念亭。袁群华 摄

据不完全统计,该地最多时有30多间较大型的饶氏祠堂屋兼作族内私塾、学堂。饶氏家族教化的成效显著,时人称茶阳城内饶氏“庠生盈城,秀才比肩”,当时也有大量的外姓生员拜饶氏文人为师。

翻阅民国大埔县志,人物志一卷中记载了多代饶氏文人均出钱出力捐修建县学宫、茶阳书院等教育场所的历史,他们还常亲自管理书院,任教讲学,常为之撰记、书序和谱写诗词。

茶阳饶氏士大夫和乡绅阶层是邑域人文历史进程极为重要的推动者。根据族谱统计,茶阳饶氏明清两朝有文庠生210人,武庠生35人,增生28人,国子监生、太学生81人,廪生51人,各种贡生60人,举人21人,进士8人,其中翰林3人。

在饶姓人每年的祭祖上灯活动所用的十二副牌匾上,就分别写着“明清二朝父子进士” “一门六进士”“十代九大夫”“祖孙经元”“钦点翰院”等,同样也是延续文脉的重要体现。

广东饶氏名人

饶宗颐(1917.8-2018.2)

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另有报道称其祖籍为广东梅县铜琶村)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锺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饶彰风(1913.5-1970.9)

原名饶高平,曾用名蒲特。广东大埔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粤北省委统战部部长、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广东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赴香港负责筹办《正报》、新民主出版社、复刊《华商报》等工作,先后任新华南通讯社社长、东江纵队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中共港粤工委(后改称香港工委)委员、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社长、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秘书长、香港工委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方日报社第一任社长、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省科委副主任、省文教办公室主任、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饶师泉(1915-2004)

茶阳镇洋陶村人。19岁就读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三年后进读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1938年春赴吉隆坡万生栈药行挂牌开诊。饶师泉以其高深的中医学理论,临床诊治,认真细致,深得马来西亚各族患病者的崇敬,因而名噪东南亚,1951年组建万隆药行有限公司。

饶师泉向以服务社会为本,博爱济世为怀,对发扬中医药事业和团结旅马大埔同乡卓有贡献,深受旅马大埔侨胞爱戴,雪隆茶阳会馆、茶阳回春馆和马来西亚大埔社团联合总会均选其为首届会长,历任马华中医公会、马华医药总会理事长,马华中医学院院长。1988年回国参加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被广州中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饶师泉宅心仁厚,造福桑梓,他捐资种竹,兴建洋陶金婚大桥、洋陶小学和陶小教工楼,并设奖教奖学基金。

饶芳权(1934.9-)

电机专家,广东省大埔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曾任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顾问。先后参加或主持设计过我国云峰、刘家峡、龚咀、龙羊峡等重大电站的水轮发电机,并获多项奖励。在设计、制造和调试我国当时单机容量最大、海拔高、水头高、水头变幅大、设计参数要求高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工作中解决不少技术关键。组织研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采用氟里昂蒸发冷却的10mW及50mW水电机组。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积极参与三峡巨型发电机的论证工作。1999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器工程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神泉之光》 茶阳饶氏文化联谊会编印

2.《古镇茶阳》

3.《大埔县姓氏录》

4.《老梅城宗祠》

原标题:

半城祖屋半城饶 科甲蝉联翰墨香

数百年来,梅州饶氏耕读传家,“父子三进士”“五花荣封”传为佳话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培强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曾喜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