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于湘潭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关于湘潭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委党校课题组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也是衡量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标志。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明确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2017年3月,交通部颁布了《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5号 ),对新形势下我国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城市公交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市民出行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落实市委书记曹炯芳同志提出的湘潭党校要信“潭”,党校老师要走出去调研,要了解湘潭、研究湘潭、参与湘潭建设的指示精神,推进我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市委党校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对影响公交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对发展公交,缓解市民出行难提供一些帮助。今年暑假期间,由市委党校副校长张立丰带队的湘潭公共交通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一行九人,前往湘潭交发集团,湘乡市、韶山市汽车站等地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以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湘潭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湘潭市公共交通的改革发展,积极推进集约、高效、绿色、环保的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着力构建湘潭公交都市,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扶贫攻坚贡献了重大力量。

(一)发展体现新要求:“三公” 。“三公”即公益、公有、公营,指的是我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三个属性。

1、 公交行业公益属性日趋明显,百姓出行方便实惠。

2013年湘潭市城市公交行业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国企运作、国进民退、回归公益”的原则,将全市公交车辆全部收归国有,实施公有公营,民营公交全部退出市场,并于2016年成立交发集团为湘潭市公共交通行业唯一运营主体,体现了公有、公营的属性。此外,根据《关于湘潭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成本的监审报告》(潭发改成审〔2016〕06号)成本监审结论:湘潭市城市公共汽车单位加权平均成本为2.14元/人次,而目前,我市公交票价为2元/人次,成人刷卡实行七折优惠,学生刷卡五折优惠,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体免费乘坐公交,凸显了我市公交行业的公益属性。

2、“公交优先”战略落地有声,“城乡一体化”建设打开局面。2012年6月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潭政发〔2012〕22号),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目标是建立立保障有力、服务优质、设施完善、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的城乡运体化公交体系。截至2015年,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423公里,其中县道1168公里,乡道1342公里,村道3913公里。另未进入统计口径农村公路639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52.1公里/百平方公里。100%实现了”乡乡通”和”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城乡公交首开了示范公交线路123路,城际公交开通了长株潭公交线路3条,单边营运里程115公里。 2017年6月,湘潭县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首批创建县(市区),国家交通运输部将加大对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湘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已出台《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改造实施方案》,并收购了韶山通顺公司,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奠定基础。(数据来源:市交通运输局、交发集团)

3、运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市场经营逐渐规范有序。

2013年以前,湘潭市有8家公交企业(湘潭市公共汽车公司(简称公汽公司)、湘潭汽车运输公司(简称湘运公司)、莲城客运公司、潭城客运公司、众旺巴士公司、城市客运公司、县客运公司),6家是民营公交企业。因多主体、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公益性特性不足等,城市公交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重复率高、争客抢客、服务质量不佳、车辆破旧、车内卫生环境差、拒载老年人、随意变更时间和线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等。2014年,我市投入资金7915万元用于公交行业改革,收购公交企业车辆295辆,公交线路15条;投入2800万元用于280台新能源公交车补贴;市本级财政按2000万元/年的标准实行公共交通及城乡一体化补助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的公交补贴”长效机制。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采访聚焦湘潭,集中采访和报道我市公交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目前,湘潭市公共交通事业已全部收归国有,运营、运输业务主要由湘潭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湘潭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湘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承担。通过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实现了资源整合、回归公益、清除乱象等重大成效。

(二)服务呈现新面貌“三好”,即服务质量好、线网覆盖好、车辆硬件好,指的是我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三大改革成效。

1、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形象不断好转。

自公交行业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分批更新了新型环保公交车。现阶段,我市共有公交车辆1187台,公交线路78条,公交线网已覆盖市区(包括城中村)、市内各园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年发送客运量约1.1亿人次。此外,近年来,公交车的各渠道乘客投诉率年均有4~6个单月实现“0投诉”,我市公交行业良好的服务质量与形象越来越深入广大市民的心中。

2、硬件环境持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湘潭市车辆总数逐年增加,现阶段全市共有公交车辆1187台(2018年计划购买纯电动公交车25台)。且应“防治污染”要求已淘汰大部分环保不达标的车辆,全部由新能源公交替代,车辆的舒适度、整洁度、美观度大幅度提升。经统计,2017年我市万人公交车保有量达14标台,出行分担率达30%(超过国家要求标准12台和25%),公交正点率达96%(16年数据),平均每天约40万人次乘坐公交,年发送客运量约1.1亿人次,通行效率大幅度提升。路网建设逐渐完善,市县区、园区基本覆盖,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路网通畅水平明显改善。全市公交线路78条,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村100%通水泥路,2018年全市将完成900公里建设任务的要求。配套设施逐步健全,截至2016年,新建农村客运站5个、客运招呼站280个。湘潭市公路客运站场达74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4个,其他站66个。2017年,我市对主干道公交候车亭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使城市文明形象大幅提升。免费优惠乘车比例加大,老年卡、幸福卡、学生卡等推行,极大程度方便了特殊人群的出行。(数据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3、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智慧公交获重大突破。

2014年,“湘潭交通”智能手机App上线,公交、出租车、公用自行车、长途汽运、火车、民航等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标志着湘潭市在公共交通信息服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湘潭交通”App通过应用GPS/北斗定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用户与公共交通载具之间搭建起信息桥梁, 从而极大的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用户体验,目前用户数已突破10万人。率先启动实施符合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并支持银联电子业务的“公交一卡通”,“湘潭交通一卡通”实现提升了交通信息化率,目前累计发卡近10万张。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以“湘潭交通信息监测服务中心” 为主的“智慧交通”建设,投资额达1200万元。(数据来源:市交通运输局2015年总结)

(三)行业出现新特点:“三高”“三高”,即高危、高压、高敏,指的是我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三个新特点。

2018年,我市城区人口规模98.99万人,全市人口规模276.48万人(数据来源:世界人口大全)。2018年二季度,全社会公路客运量月均109.73万人(数据来源:2018年4/5/6月湘潭市交通统计快报),占全市人口规模的39.7%。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承担高负荷的运载压力,我市公共交通的高危、高压两个特点意义不言而喻,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公交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高敏感度、高关注度的行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到2016年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市共发生了37起公交车司机被殴打事件,其中市公汽公司18起,市湘运公交公司19起。而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也陆续发生。

二、目前湘潭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湘潭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从我们调研得到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制约着我市公共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降”、“三增”。“三降”即各项补贴骤降、客流量下降、企业及职工收入下降,“三增”即各项材料及人工成本增加、购车融资成本增加、安全、保障、保险成本增加。

(一)问题探讨

1.财政补贴下降,资金缺口增加。

城市公交运营作为社会公益行业,以服务民生、扩大社会效益为经营原则,运营主体无法做到自负盈亏,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近年,湘潭市财政对公交运营的补贴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由2013年平均每台车补贴8万元/年下降到目前平均每台车补贴仅有2-3万元/年。2013年之前,财政对公交运营的总补贴额为80万元/年,2014年公交改革后,财政对公交运营的总补贴额为2000万元一年,但是公交车增加到1332台时,财政补贴仍未变化。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不断增加,免费或优惠乘车的补贴,相关部门并没有厘清补贴方式及补贴费用的责任归属。长沙市财政对全市公交行业的补贴达到了1.5亿元,其中专门为优质服务奖安排了3000万元.长沙市发布的《长沙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明确,对购置使用纯电动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的,按照车辆首次登记注册年度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20%给予市级财政购置补贴,其中用作公共交通的纯电动客车按照车辆首次登记注册年度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25%给予市级财政购置补贴。株洲市政府每年补贴1.1亿用于公交票价、购车等公交基础设施补贴,株洲城区公交全部投入油电混合动力环保空调公交车,在财政的补贴下,市民花一元钱就可以乘坐环保空调车。现在,株洲公交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公交电动化的城市,极大地为其他兄弟城市政府树立了先进榜样。比较长沙、株洲等城市来看,湘潭的公交运营补贴水平明显偏低。此外,财政补贴额明显下降的同时,财政补贴资金却不能在当年度拨付到位,实际上,其他城市财政对公交的补贴资金是预先支付一部分的。

2.乘客流量下降,非法运营增加。

湘潭市的流动人口较少,主要以学生为主,乘客流量不大。近年来,一方面,免费乘车和优惠乘车的群体增加;另一方面,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增加,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电动车等极大地分流了公交车的客流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行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像黑车这类非法运营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加剧了交通拥堵,更不利于环保,影响市容市貌,公交优先的理念并没有得到推广。

3.营业收入下降,运营成本增加。

公交营运的平均成本为2.14元/人,按2元/人的标准收费,尚不论特殊群体的优惠价乘车,公交行业已是负利率运营,加上近年客流量的下降和分流,公交运营收入明显减少。随着燃油、耗材等物价的上涨,设施现代化、科技化升级的要求,投入成本增加,环保要求淘汰耗能过高的车辆,使得报废成本、折旧增加。根据小康水平的要求,市内公交车辆数尚未达到1400标台的标准,每台车的购置成本为70-80万元,但是目前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较高。客运安全保障要求高,保险成本高,老年人免费乘车造成搭便车、蹭空调等现象,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安全保障压力增加,安保赔付率增加,每年车辆事故赔付达到了400万/年。职工、驾驶员要求增加福利待遇(拥有10年工龄员工的月工资2000元,司机每天12小时,无公休、节假日地高负荷运作,工资水平仍然较低),多重考核压力、多方面挤压使得行业效益难以支撑行业的正常运作。

(二)原因分析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公交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线网、场站、路权、行业监管、内部管理及相关配套政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得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

1、 线网。

现有的城市公交线网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分明,分工不明确。这是影响公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线路重叠过多,线路走向设置不合理,对市民出行考虑不周。许多居民小区没有公交车经停,居民公交出行困难,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已在着手进行线网优化,但尚未达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的标准。

2、场站。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对公交场站的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新开发区域的公交场站建设常被忽视,旧城区原有的公交场站也被大量挤占挪作他用。场站缺乏直接影响高峰班次的投放,当前在运力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加大高峰期车辆的投放。

场站不足还严重影响到公交线网的优化。市内缺乏中转站首末站造成线路过长,加大了优化线路的难度。目前,湘潭市公交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专门的首末站站场,公交车只能在路边就地停靠,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增加管理成本,且影响市容市貌。

3、路权。

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中,道路资源最为紧缺。长期以来,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上,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路权涉及到的最大困难是市区路网存在大量的瓶颈路段、双向6车道的路网不完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市区道路改扩建工程。

4、政策。

所谓公交优先,是指城市的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它交通工具为辅。公交优先不仅仅指公交车优先,还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设备、企业改革、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

有统计显示,一辆公交车所占道路面积大约是小汽车的两倍,载客量却是小汽车的20到40倍,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仅为小汽车的8.4%,交通事故是小汽车的1%。相关数据显示,如果让1%的小汽车个体转乘公交,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可以节省燃油将近1亿升。

据了解,公交车是湘潭市民在城区里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优先发展大容量、快速度、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公交能达到“花最少的钱,占用最少的资源、方便最大多数的老百姓”的效果,是缓解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拥挤堵塞等现象的很好选择。

城市公交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我市尚未正式出台一部公共交通政策法规,现有政策约束力不强,要将公交优先更多的体现在政策引导上,落实到公交专用道的建设等方面。

三、国内外一些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和做法

1、新加坡距住户400米内必设公交站。

新加坡有着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人均小汽车使用率很低。为了做到这一点,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交通的发展和规划,强调城市交通要以快速、舒适的城市电气化轨道交通服务与灵活、区域性的小城市公共汽车服务组合为基础。新加坡的经验是在城市规划中成功实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方便、快捷、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挥巨大作用。

新加坡设立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街、公交车专用弯道,为公交车辆提供了交通优先权。政府规定在距住户门口400米内必须设有公交车站。

新加坡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15年内,把上午繁忙时段公共交通的载客量从目前占交通工具总载客量的63%增加到70%。

2、英国伦敦红绿灯能听公交车“指挥” 。

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是落实公交优先的关键。英国伦敦市区的公交车在高峰时间拥有优先行驶权,公交优先道一律画成红色。每天早7点~晚6点半或7点之间,该车道上通常只允许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自行车行驶。

为实现路口公交车的快速通过,伦敦在全市主干道的1450个地点安装了选择性车辆识别系统,并在公交车车头和车尾装上无线电发射器,当感应器接收到车头发射器信号时,就会自动延长绿灯时间,使公交车快速通过红绿灯路口。公交专用车道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对进入公交专用道的其他车辆处以较高的罚款。

3、美国纽约 “捷运卡”免费换乘地铁。

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城市交通拥堵,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开展对驻车换乘的研究和使用。纽约公交车窗户之间设有彩色橡皮胶带,下车前按一下胶带,前方屏幕即会显示“要求停车”字样,一些新车扶手上还添置了停车按钮。为确保乘客夜行安全,晚上10点~次日凌晨5点,乘客可要求驾驶员就近停车。

纽约市公共汽车不论距离远近,票价均为2美元。乘客可用“捷运卡”乘车,两小时内可免费换乘地铁或其他线路公交车一次。如使用硬币购买,乘客可向司机索要一张换乘卡,两小时内也可免费换乘其他线路公交车一次。同时,为鼓励、方便自行车交通,地铁站大都设有自行车停车处,许多公共汽车还可以搭载自行车。

3、江西上饶市:一是创建公交都市。上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都市”“公交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上饶市政府设立了“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专项资金”,配套制定了《中心城市优化发展城市公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十三五”期间上饶市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唯一的国家“公交都市”。二是大力推进公交场站建设。从2015年起,上饶市政府先后投资3.3亿元新建了城东公交枢纽、城西公交综合服务中心、城南公交场站。三是全力打造“智慧公交”。完成了“三个中心”,即智能调度监控中心、公交便民服务中心、材料管理中心;“五大系统”,即微信互动系统、投诉受理系统、刷卡消费系统、预约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的建设,公交车全面上线“公交扫码”乘车业务。四是加大出租车改革力度。2016年9月上饶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饶市中心城区深化出租车改革实施方案》,改革主要措施涵盖了:存量巡游车经营权管理机制、出租车服务管理模式、运力投放机制、运价形成机制、改善营运环境等多个方面。上饶市也因此成为江西省首个完成巡游出租车改革工作的城市,同时也成为我省首个取消所有出租车经营性税收的城市,实现了行业减负增效。

4、湖北宜昌市: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以“绿色出行”、“以人为本”为理念,规划建设了5条快速公交系统(BRT)线路。目前已投资15.76亿元,采用国际标准立项建成宜昌市东山大道改造暨BRT1号线。通过一年多运行实践,节约公交配车70台,日均减少5万次机动车出行。截止2016年底,湖北宜昌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93%,公交IC卡使用率为72%。获得了由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十个国际机构颁发的“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四、对加快湘潭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坚定信心,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要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平均每天新增500余辆机动车上路,道路资源难以承载社会车辆增加的压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交通结构应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线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合理匹配、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为适应公交优先发展的需要,建议出台《湘潭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对我市公交发展的指导原则、政策支持、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等,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予以相应调整。一是完善补贴制度。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公共交通出行仍是我国中低收入人群、日常通勤人群的主要出行方式,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决定公交优先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保护。而公共交通服务的亏损主要包括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等,要严格界定补贴范围,对城市公交的补贴采取成本规制方式。成本规制,即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公交行业成本标准,合理界定行业成本范围、成本构成等,通过测算、审核和评价公交企业经营状况,实施相应的财政补贴和考核奖惩。一方面,成本规制的补贴方式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水平,提升补贴补偿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有利于解决公交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提升公交服务水平。许多国家对公交企业都长期给予政策补贴,如法国、德国和瑞典等的补贴占到了运营成本的30%,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甚至占到了75% 。交发集团希望参照邻近省市,大幅度新增营运补贴,同时,延续2016年的购车补贴政策,即每台车补贴 17.5万元。二是完善投资制度。积极推进公共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竞争促进步,最终实现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完善保险制度。开放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并为老年人统一办理乘车意外伤害保险,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来分担部分公交企业的风险。

(二)多措并举,全面优化城乡公交运行网络。

一是加快线网优化建设,根据线网需求合理配置车辆。要加快实施公交线网优化,逐步形成公交快线网和干线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公交支线网,形成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相互配合,层次分明,换乘高效、便利,具备较强出行吸引力的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线网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减少公交线路重复;降低非直线系数;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换乘系数原则上不超过1.4,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各层次间建立方便、快捷的换乘场(站);凡是具备条件的中、小街道,原则上都应该开行支线公交;新增或延伸线路,向新建的大型住宅区、商业中心区、高等院校、工业园区等延伸,扩大公交线路覆盖率。二是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公交场站是线网优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大公交场站的规划力度和规划执行力度。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主城区,旧城改造要规划地下公交场站,要求开发商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有效地解决首末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公交场站的深度开发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公交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交场站建设。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必须配建相应规模的公交场站。场站建设要实行综合配套建设,要对整个区域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选择一个场站建设作为试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样板和经验。三是推广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公交运营速度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核心问题。要下决心在具备条件的交通干线上实行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使公交出行较私人交通出行更具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为实现路权向公交倾斜的宏观目标,建议市交通运输局、交发集团参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道路的技术规划设计。

(三)加强监管,鼓励公交企业拓展业务。

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对公交企业经营线路进行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经营;要提高公交企业进入门槛,严格禁止挂靠经营和收取保证金等办法的承包经营。一是开通公交化客运班线,在开通普通城乡公交的基础上,开通城乡旅游公交线路。二是促进道路运输转型升级,增加经济附加值。随着公共交通行业传统主营业务受到冲击,寻求转型升级,发展高经济附加值的产业是公共交通行业企业的出路之一。由于我市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旅游带运输、运输促旅游”的产业升级思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发展旅游运输、定制运输等。三是建立以效率评价为导向的公共交通考评体系,严格落实发车的准点性,公布各班次时间表,提高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加强社会监督与考评落实。

结束语

根据《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湘潭市域总人口现2020年在340万人以内,市域城镇化水平争取达到80%,城镇人口控制在272万以内。按照“一个公司经营、公车公营、系统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原则,在每个市州打造一个全国示范样板县,以此为示范,带动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因此,我市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建立与城乡人口规模与交通出行规模相匹配的公交系统,有力推进城乡体化进程。在宣传教育上,要充分发挥“两台一报”等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喜闻乐见形式,使节能环保的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关注度、认知度。宣传公交路线安排、站点设置、早晚时间、间隔时间、车票价格等内容,从而方便群众出行乘坐。同时,也要进一步宣传引导,强化市民的文明乘车意识,严格规范乘客行为。在硬件引导上,结合道路改造,要加快推进港湾式停靠站的改造建设,稳步推进公交站台硬隔离建设,完善“公交优先”的配套设施,实现公交车单独停靠。此外,建议增设司乘隔离防护门,为公交驾驶员提供独立、安全的驾驶环境,减少公共安全隐患。在严格监管上,要加强道路巡查,严厉制止、依法处罚占用公交专用场地行为,确保公共交通顺畅安全。建设与完善公共交通信息化综合平台,整合“湘潭交通”手机App应用,完善湘潭公交支付平台功能,在各公交车站台设置电子屏幕实时更新车辆行程,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

调研组组长:张立丰

调研组成员:彭益娥 黎红梅 刘伟红 刘 娟 谢 培

执 笔:冯 源 许 娟 楚国良(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