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BBC总结亚洲多国抗疫经验:应对迅速、举措创新

中新网4月29日电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29日发表文章,总结亚洲多国严防新冠病毒传播,成功遏制住疫情的五大“战略战术”。

目前,新冠病毒已蔓延至185个国家,感染超311万人,死亡约21万人。欧洲、美洲先后成为疫情中心,但在亚洲几个国家和地区,却已经成功阻止病毒的快速蔓延,成为抗疫“领跑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传染病专家内恩斯瓦教授(Tobert Nyenswah)接受BBC采访时也表示,“这些国家不仅动作快、而且实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一、检测、检测再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和BBC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通过检测尽早发现病例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手段。内恩瓦斯教授说,不知道多少人感染,就不可能清楚疫情到底多严峻,也不可能采取妥善行动。

美国天普大学传染病学教授约翰逊(Krys Johnson)持同样看法。他说,检测程度造成了不同国家抗疫效果的差异,“不检测的国家病例快速增加。”他回忆说,(三月时)韩国曾每天检测超过一万人,“两天的检测量就相当于美国的一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称,检测所有出现症状的人是“防止疫情蔓延的关键”。他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示,“我们要对所有国家发出的信号很简单:检测、检测、再检测……不能蒙着双眼去抗疫。”

谭德塞还向那些仅检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国家发出警告:这样做得出的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可能会造成轻症患者继续散播病毒。

二、隔离、掐断感染源

约翰逊教授说,韩国和中国在追踪、检测、隔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检测不仅可以把患者隔离、防止病毒传播,也有助于发现未来的新病例,比如感染初期、无症状的人。

约翰逊教授提到,疫情高峰期间,中国保持“高度警惕”跟踪追查,这也可能是感染病例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大陆,体温超标的人被送入专门用于排查疑似病人的发热门诊,检测呈阳性后在指定地点集中隔离,防止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新加坡也要求疑似病例在家隔离,并对违反隔离令的人处以罚款。

内恩斯瓦教授认为,这两种做法的关键都在于查明潜在的传染源。新加坡还采取了措施排查密切接触者,包括走访患者、检查搭乘公交记录等。

三、早做准备,迅速行动

内恩瓦斯教授曾参与埃博拉疫情防治。他说,控制传播最基本的一个要素是动作要快,在病毒大范围传播之前迅速行动。

他认为,排查、隔离新病例是新加坡控制传播的决定性因素。在外籍劳工宿舍出现感染病例后,新加坡迅速将多个外劳宿舍设置为隔离区,为劳工提供大规模检测,避免疫情再次蔓延至本地社区。

内恩瓦斯教授表示,准备充分、迅速行动是疫情初期防控的关键。美国和欧洲都曾出现缺乏准备、动作迟缓等问题。

四、保证社交疏离

而在新冠病毒已经开始扩散后,届时,保护民众最有效的办法是迅速实行社交疏离,这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先例。

韩国自疫情初期就要求民众保持社交距离,随后将疫情严重的大邱、庆尚北道划为“特别管控区”,实施“最大程度封锁”。为避免疫情反弹,韩国政府还决定延长保持社交距离措施至5月5日。

马来西亚自3月18日起开始实行行动限制令,政府多次呼吁民众减少外出,保持社交距离,也是马来西亚此前疫情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原因。

五、注重民众个人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说,经常洗手等卫生措施对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内恩瓦斯说,许多亚洲国家汲取了2003年SARS疫情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很清楚个人卫生对防止感染、防止传播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街头和商店摆放或提供洗手凝胶。另外,亚洲多国是最早鼓励民众戴口罩的地方。虽然口罩并不能100%防止感染,但是至少可以减少咳嗽、打喷嚏等散播病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