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07年毛岸青去世,邵华亲自打电话俩人:毛岸平与他最后相见在97年

2007年3月23日,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次子,俄语翻译家毛岸青去世。

毛泽东青年时便投身革命,因此发妻杨开慧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受尽了生离死别、颠沛流离。

到1950年,杨开慧、毛岸龙、毛岸英已经先后去世,只剩毛岸青一人,而毛岸青也因为儿时的头部外伤落下了终身的病根,一家人的牺牲不可谓不大。

那么这位毛泽东的次子在84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什么,他去世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又有哪些评价呢?

回忆中的毛岸青

07年3月24日,毛岸青停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西山服务处四零零大院,前来守灵的有夫人邵华、儿媳刘滨、儿子毛新宇、刘松林(刘思齐)、李敏、李讷、王景清。

据刘滨说,毛岸青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但去世的还是比较突然,家里人有些措手不及。据了解,毛岸青是死于心脏病突发。

毛岸青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疗养院中度过,晚年他在军事科学院退休,享受国家副总理级别的医疗,住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南楼。

毛岸青的夫人邵华称,由于去世突然,通知各地亲友和首长需要时间,因此吊唁仪式可能要下周举行。

一些亲友是邵华亲自打电话告知的,如九十年代初给毛岸青当过多年秘书的章庭杰。

如今已是长沙县政府办副主任。接到邵华的电话后,虽然早有一些心理准备,但章庭杰还是难忍悲伤。

记者采访了章庭杰。章给毛岸青做过三年秘书,据他说毛岸青性格温和,没有一点架子,章庭杰有时叫他首长,有时叫他老哥。

章庭杰说,他当时的工作就是帮毛岸青写一些文稿,而毛岸青当时每天就是看电视、看书、看报纸,有时下下围棋。

毛岸青会很多棋类游戏,除了围棋以外还经常下跳棋、国际象棋。他还会不少乐器,会弹钢琴、拉小提琴,还会拉二胡。

据说毛岸青在大连八七疗养院疗养时,疗养院的钢琴房经常传出他边弹琴边唱俄语歌的声音。

据当时(七十年代)在疗养院做护理工作的姚淑贞回忆,疗养院里每星期逢一、三、五晚上有舞会,逢二、四、六则放电影,毛岸青和夫人从没来过舞会,但电影他们经常来看。

姚淑贞回忆,邵华性格开朗活泼。

位于大连的八七疗养院有海水浴场,当时邵华几乎天天都去游一会儿,但毛岸青不经常去,即便去了也是在岸上晒太阳,很少下水。

毛岸青的性格极其内向,据当时给毛岸青做理疗的疗养院医生杨秀华回忆,毛岸青虽然性格温和,但说话极少。

有几次院领导跟毛岸青沟通时,毛岸青是问一句答一句,没有多余的话。

事实上,这可能跟毛岸青的脑部损伤有关。据章庭杰的说法,毛岸青甚至时常有幻觉,他曾多次听见毛岸青说:“我看见哥哥了,我和他散步去。”

毛岸青跟兄长毛岸英感情极好。幼年丧母之后,兄弟俩相依为命辗转国内外颠沛流离。

毛岸英可以说是既当哥又当妈。毛岸青后来的状态,正是儿时的头部受伤和毛岸英牺牲的刺激双重因素造成的。

童年

1927年,毛泽东为领导组织秋收起义而离开韶山老家时,毛岸青年仅四岁。

毛泽东离家时他跟杨开慧已经有三个孩子,毛岸青下面还有一个更小的弟弟名叫毛岸龙,三个孩子跟杨开慧相依为命。

当然毛泽东是会定期寄一些钱回来的,而且同村的毛家亲戚也会帮上一把,因此在母亲的照顾下三个孩子倒也健康成长。

但后来局势越来越紧张,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员大肆搜捕,杨开慧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同时又是红军高级领导的家属,因此虽然数次辗转躲避,但1930年,杨开慧和三个孩子还是被湖南军阀何键抓进监狱。

国民党当时已经杀红了眼,就连这样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母亲也不放过,被捕一个多月之后,杨开慧就被杀害了。

经过地下党组织的运作,三个孩子被保释出狱,随后被送到上海,寄养在地下党员董健吾家中。

三个孩子在董健吾的安排下一度在上海过上了平稳生活,唯一的不幸是期间毛岸龙因病去世。

但仅仅一年之后,1932年,由于顾顺章叛变,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受到重创,毛岸英、毛岸青跟董健吾失散了。

两个孩子竟成了上海滩的流浪儿,直到1936年才被地下党重新找到,也就是说他们流浪了四年。

这期间两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为了生存捡垃圾、卖报纸、睡破庙,跟上海滩其他的流浪儿一般无二,可以说毛岸青唯一比三毛幸运的一点,就是他有一个哥哥时时顾及着他。

可是说到底两人都还是孩子,毛岸英只比毛岸青大一岁。

正是在流浪期间,毛岸青有一次被一个上海巡捕打伤了头部,虽然命大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但却造成了脑损伤。

1936年,两兄弟幸运地被父亲的同志重新找到了。

在组织的安排下,一名叫李杜的地下党员先把他们带到了巴黎,给毛岸青看病。

后来兄弟俩又被送到苏联,一方面继续给毛岸青看病,同时两兄弟进入苏联国际儿童院上学。

直到1938年初,安顿下来的两兄弟才给远在延安的父亲写了一封信汇报平安。

父亲的关心

毛泽东三月收到来信,激动得热泪盈眶。这距离当初父子分别已经整整十年,毛泽东立刻就给两个儿子写了回信。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

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毛泽东三月四日”

当时已是抗战时期,父子之间相隔万里,想要通信一般要等有人员在两地之间往来时请他们帮忙捎信。即便如此,他们也是一有机会就要通信。

跟任何父母一样,毛泽东特别关心两个儿子的学习情况。

1941年,毛泽东托林伯渠给两个儿子带去60多本图书,都是毛泽东亲自挑选的,包括《精忠岳传》、《官场现形记》、《三国志》、《水浒》等21种。

同时还附上一封信,其中特别写道:“……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将来可以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要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1947年,毛岸青从苏联回国。

这时他病情已经相当好转,而且熟练掌握俄语,因此解放后,毛岸青被安排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工作,专门从事理论著作的俄文翻译。

不幸的是,1950年11月,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年仅27岁。

这个消息周恩来得知后瞒了毛泽东很久,而毛泽东得知后,他知道儿媳刘思齐和二儿子毛岸青都接受不了这一噩耗,因此一瞒就瞒了两年。

直到1953年,毛泽东才把毛岸英早已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刘思齐和毛岸青。

结果正如毛泽东所担心的,毛岸青根本接受不了这一打击,毕竟他从一出生就跟大哥朝夕相处二十多年。

得病后,在国外也是毛岸英不离不弃照顾他,毛岸英可以说是他在世上最亲近的人。

毛岸青在打击下旧疾复发,因此不得不再次北上莫斯科治疗。病情稳定后,毛岸青不愿在苏联多待,回国在大连一处疗养院疗养。

夫人邵华

1960年,毛岸青在大连结婚了。毛岸青和邵华早已相识,邵华是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

毛泽东1960年时偶然得知毛岸青跟邵华一直有在通信,他十分欣喜,马上写信问儿子“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

有人说“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跟她谈一谈。”

在父亲的鼓励下邵华和毛岸青1960年在大连结婚,婚礼是在疗养院里办的,只简简单单摆了一桌,主婚人是大将徐海东,毛泽东没有赶到,但托人送来了手表和熊猫牌收音机做为礼物。

虽然此后毛岸青的病情基本稳定,但还是时常往返于家和疗养院之间。毛岸青似乎对大连情有独钟,常来大连疗养。

事实证明毛泽东没有看错,邵华确实十分适合毛岸青,一来毛岸青沉默寡言,开朗的邵华正好跟他性格互补。二来邵华跟毛岸青感情深厚,能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据八七疗养院的护士姚淑贞回忆,实际上毛岸青的护理工作绝大部分都是邵华亲自做,需要护理人员的时候很少。

悼念

毛岸青去世,邵华亲自打电话通知的,还有毛泽东在湘潭老家的最后一位近亲毛岸平。

毛岸平是毛泽东族兄毛泽连的儿子,这两家两代人都很亲近,毛岸平把毛岸青也视作兄弟。

记者联系到他时,他已经在从湘潭赶往北京的路上了,听说记者要采访,毛岸平还特意恳请记者这个时候不要去采访毛岸青的家人,因为他们这会儿一定很忙乱。

据毛岸平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毛岸青是在1952年,当时他一个人骑马从湘潭县里赶到韶山冲,到他们家的老屋看了一圈。

结果在村里一条很窄的田埂上跟一架大车狭路相逢,毛岸青连人带马翻倒在旁边的田里……

而他最后一次见毛岸青是在97年,那时能明显感觉到毛岸青身体状况不好,走路吃力,人也沉默得很。

随着毛岸青去世的消息在湘潭传开,湘潭各界都沉浸在哀思之中。

不少韶山百姓来到滴水洞故居毛岸青题写的石碑旁悼念毛岸青,韶山文物管理局的郭新民表示,至今不能接受毛岸青去世的消息。

2007年4月2日,毛岸青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各界送来的花圈、挽联摆满了灵堂。

正厅前方悬挂着毛岸青穿着军装的遗像,遗像中的毛岸青笑容可掬——这是毛岸青的标志性笑容。

虽然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他笑起来却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遗像下便是毛岸青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的遗体。遗体穿着他生前最常穿的旧式军装,带着朴素的军帽,鲜红的党旗覆盖在他身上,遗体面容安详。

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很多离退休的老干部前来吊唁。俄罗斯、日本、古巴、坦桑尼亚等多国国际友人前来向遗体告别。

还有许多像毛岸平这样的普通百姓从各地赶来北京见毛岸青最后一面,邯郸的毛泽东思想学会副会长就特意从当地赶来吊唁,他说:“虽然毛岸青既没有显赫的官职也没有大量财富,但他值得我们深深怀念。”

我国官方媒体在3月23日报道了毛岸青去世的消息后,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此事。

4月10日的《光明日报》上,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发表了纪念父亲的文章,文中写道,“父亲生前默默无闻地工作,平平凡凡地生活,人们都说,毛岸青是个“凡人”,正因他平凡才越显得伟大”。

或许正如他所说,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的命运也不能完全说是一种不幸。

参考文献

斯人已逝,其物犹存:湖南韶山亲人怀念毛岸青 中国新闻网 2007

追忆毛岸青:儿时流浪上海拾破烂卖报纸度日 人民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