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次偶然之举,让蒲元走上了寻访抗战老兵、关爱前辈英雄之路。9年来,他看望过的抗战老兵有100多人,行程万余里。每年寒暑假及工作之余,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关爱抗战老兵、追寻历史上。个中辛苦,一言难尽,但蒲元始终认为,这些付出很值。
“当年,他们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寇,以鲜血甚至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今天,作为后辈的我们要不忘历史,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8月30日,蒲元说。
蒲元(右)上门邀请八路军老兵邓永顺(左)给师生作专题报告(资料照片)。
寻访和时间赛跑
祖籍山东、自幼在陕西长大的蒲元,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2013年,从事军事历史教学工作的他,计划撰写一篇关于黄埔军校的研究文章。得知在西安还有数十名参加过抗战的黄埔毕业生健在,他便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不久后,他辗转找到了住在西安市灞桥区的92岁的黄埔18期抗战老兵吕廷轩。
这是蒲元第一次与抗战亲历者面对面交流。抗战老兵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经历深深地震撼着他。而抗战老兵对于后辈来访和社会认可的期待也让他感慨不已。蒲元觉得,一定还有更多这样可亲可敬的老兵。寻访和关爱抗战老兵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萌生,从此扎下了根。“当时最难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将近70年了,关爱抗战老兵,必须和时间赛跑,一刻都不能停。”蒲元说。
2015年的冬天特别冷,朋友转来的一条信息却让蒲元坐不住了——“朱云,1919年生,曾任某军用机场地勤,家住咸阳市天王小区。”掐指一算,老兵已经96岁高龄了。他按照信息记录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却发现已经停机了。“要尽快找到朱云。”蒲元想。
很快,蒲元约了好友赵军航一同赶往咸阳寻找朱云。可到了天王小区两人却傻了眼。原来,这是原大型国企西北第七棉纺织厂的家属区,有46栋楼,常住人口过万。别说是找人,转一圈也得花上几十分钟。两人边走边问,接连问了30多个人,也没打听到任何消息。蒲元又设法联系到社区主任,但依旧没有结果。
返回西安时已是暮色苍茫,两人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心情低落。让蒲元没想到的是,4天后他竟接到天王社区主任的电话,说朱云找到了!这真是出人意料的喜讯。
原来,朱云并不是原西北第七棉纺织厂的退休职工,天王小区是他儿女的房子,各种信息表格中都没有他的名字,社区主任也是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他。当蒲元再次来到天王小区时,已经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的耄耋老兵,紧紧握住蒲元的手不放,眼角泪光闪动。
“老人告诉我们,1943年他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云南某军用机场做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蒲元说。后来,蒲元又带队去为朱云举行了隆重的致敬仪式。老人的多位年逾花甲的子女都专程从外地赶回来,见证父亲这一光荣的时刻。
除了热心人士提供线索的意外收获,蒲元也主动打探消息,寻找老兵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常态。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谁,他都会习惯性地多问两句。凭着一股“把公益活动当事业干”的劲头,蒲元记录本上的老兵名字也越来越多。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蒲元在为他岳父登记完光荣牌信息后突然想到,在其他登记者中,会不会也有抗战老兵呢?于是他又返回社区,请工作人员帮忙查询90岁以上退役军人信息,并得到了5个电话号码。经过逐个拨打电话,蒲元果然又发现了一位抗战老兵——92岁的八路军120师老战士樊心孝,而樊心孝恰恰就住在蒲元岳父家楼下。
在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口中,老兵去世叫作“归队”。随着时光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蒲元曾自嘲,这几年他去的最多的场所,就是殡仪馆和灵堂,为“归队”的老兵送行。他说:“这项工作就是跟时间赛跑,我们要坚持做到为陕西最后一名抗战老兵送行。”
在百岁八路军老兵(左一)赵魁华家里,武警工程大学学员们和老人共度八一建军节 (资料照片)。
关爱 不能只当“搬运工”
蒲元常说:“我们关爱老兵不能只做‘快递员’‘搬运工’,送点生活物资、送点年货、送个蛋糕,拍个照就走。重要的是和老兵有精神上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尊敬。”
“岳自省同志,今天,请接受我们全体志愿者最崇高的敬意!当年,日寇入侵,山河变色,是您响应号召,挥泪告别家人,为民族自由而战……历史不容忘记,民族英雄不容忘记!荣誉属于你们,属于所有抗战英雄!”每次组织致敬活动,蒲元等志愿者们都会饱含深情地宣读这段为抗战老兵量身定制的致敬词。当雄浑的背景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那个山河破碎又铁骨铮铮的岁月。致敬词宣读结束后,志愿者们会将一块黝黑锃亮的木质牌匾抬到抗战老兵面前。牌匾上刻的“抗战英雄”4个大字,遒劲有力。
也许是身处内陆的缘故,在蒲元关爱过的抗战老兵当中,只有一位海军老兵,他便是黄锡骥。1941年,15岁的黄锡骥放弃新加坡优渥的生活条件,经滇缅公路回国报考海军学校。抗战胜利后,黄锡骥被派往重庆号巡洋舰担任航海员。1949年2月,他随重庆号巡洋舰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黄锡骥曾在解放军海军某学院任教。2018年夏,蒲元获悉,92岁的黄锡骥途经西安。他便带领由武警工程大学6位教职员工及其家人组成的致敬小分队,前往黄锡骥下榻的酒店,向抗战老兵致敬。
一个多小时的致敬仪式,让黄锡骥老人既紧张又激动。离开西安时,老人托酒店转交蒲元一封亲笔信。“谢谢每一位前来的陕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向你们致敬!”老人在信中这样写道。2020年春节,黄锡骥的儿子特地给蒲元发来了祝福微信,还附上了父亲的照片。
2019年11月,石泉县饶峰镇饶峰村抗战老兵陈兴明家中突发火灾,房屋焚毁,已90多岁的陈兴明烧伤面积达30%以上。在当地医院抢救6天后,病情突变,伴发肺炎急剧加重,被紧急送往西安救治,但医疗费令老人的家人压力很大。
得知这个消息后,蒲元第一时间进行捐助,并把信息发到微信朋友圈,得到很多好友的积极响应,有人当晚就带着善款到医院去探望。最终,在广大志愿者的发动下,共筹集善款22.6万元,解了老兵治疗费用不足的燃眉之急。
蒲元给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资料照片)。
传承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老兵不怕死亡,老兵怕被遗忘。”蒲元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这段历史不能被忘记,这种精神需要传承。
作为军校教员,蒲元承担的课程与中国近现代战争史有密切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蒲元有针对性地把抗战老兵的故事融入他所教授的《军事历史》《军事思想》等课程当中,希望通过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把那段伟大的历史带进课堂,传递给学员,让更多的年轻官兵受到精神洗礼,让更多的后来人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为了更好地弘扬英雄事迹,让更多青年感受到可贵的英雄精神,蒲元把他关爱老兵的心路历程和老兵浴血奋战的传奇故事,与抗战历史结合在一起,精心打造了“英雄·从战场走来”专题讲座,先后应邀到政府部门、部队、学校等几十家单位作讲座,让更多的人触摸有温度的抗战历史,感悟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抗战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陈先勤在听完蒲元的讲座后,给蒲元发信息说:“聆听了您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正像您所说‘英雄不容忘记,奋斗振兴中华’,我们应该始终铭记,要有他们一样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一次结课后,武警工程大学学员郭钢给蒲元发来微信:“蒲教员,非常感谢你的授课。你的课,感染着我。”2018年5月,《中国军网》刊发文章《拒绝纸上谈兵!这位教员的授课为啥能“战味十足”?》,对蒲元的教学方式予以积极评价。
除了自己讲述英雄故事,蒲元也请当事人进学校作报告。2018年6月,他和武警工程大学政治工作处干事雷鸣一起,邀请88岁的八路军老兵邓永顺给广大师生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现场,邓老的经历和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
抗战期间,邓永顺的祖父、母亲和舅舅均被日军杀害。带着国恨家仇,1945年初,邓永顺参加八路军,在太行军区野战医院做卫生员。一次战斗后,医院院长让他去救治被俘的日军伤员,邓永顺第一次违抗了军令。但院长并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给他讲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经过整整一夜的思想斗争,邓永顺开始照料日军战俘,尽管心里充满仇恨,但他工作却一丝不苟。邓永顺的悉心照料最终感动了日军战俘,一些人伤愈后还参加了反战联盟,为抗战贡献了力量。“不管任何时候,八路军战士都要听党的话。”报告会上,邓老朴素的语言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台上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教育贯穿到课外,组织学员亲身参与关爱老兵公益活动,是蒲元近年来的积极努力。
在百岁八路军老兵赵魁华家里,学员们和老人共度难忘的八一建军节;在90岁八路军老兵曹传芳居所,学员们向老人演唱了专门排练的电视剧《亮剑》主题曲《中国军魂》;在90岁八路军老兵张茂山家中,听到他12岁时就协助八路军开展侦查工作时,大家对他的勇敢和沉着钦佩不已。
在蒲元的带动引导下,武警工程大学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以各种形式参与寻访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
学员张琪在老家河南省商丘市寻访到抗战老兵徐永振,并将这次关爱之行写成文章《正月里,我给老兵敬个礼》发表;学员殷婧璇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山东总队,她与战友一同去看望八路军老兵梁金发,3人一起面对镜头敬礼,留下了一张特殊的合影;学员卢旦晨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江西总队,她把一位新四军老兵请到总队基地,为新入伍的战士们举办讲座……
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者,这让蒲元很受鼓舞。而最让他感动的是家人的全力响应,妻子耿小乔一直坚持和他一起参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看望抗战老兵。
“别人家的孩子假期、周末都去公园、游乐场玩,或者上各种兴趣班,我的两个娃跟着我,不是在老兵家,就是在抗战战场遗址上。”蒲元说。
近年来,蒲元的公益活动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他还被评为西安市好青年,他所在的志愿者群体被选为陕西好青年集体,他的家庭也获得三秦最美家庭、武警部队书香家庭等称号。
“不是我有多好,而是前辈们当年做得好!”蒲元说,“据我们统计,全省健在的抗战老兵仅剩100余人。让他们更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记者 郑斐 通讯员 李智 赵樱丽)
蒲元(右)看望致敬抗战老兵、八路军129师战士张茂山 (资料照片)。本组照片均由李智提供
记者手记 |抗战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蒲元和他所在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组织,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寻访抗战老兵、致敬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为抗战老兵敬赠“抗战英雄”牌匾,让他们的事迹得到尊崇,让抗战精神得以传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抗日英烈和众多英雄群体。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个国家需要英雄,英雄需要人民的尊崇。近年来,抗战老兵的境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改善,政府部门给予抗战老兵的生活补助逐年增长;慈善协会组织、慈善志愿者团队对抗战老兵进行入户慰问,开展向抗战老兵送一份慰问品等“六个一”服务活动;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也通过各种形式关心、帮助抗战老兵。全社会正以各种形式纪念与缅怀、优待与体恤抗战老兵。让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和精神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让子孙牢记,让后人传承。(郑斐)
转自陕西日报
来源: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