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分析,此次联合石化陈波的遭遇和十多年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CEO陈久霖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
一位接近真相的人士透露,当年中航油巨亏的原因在于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在40多美元时,卖出了大量的看涨期权,并且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中航油没有及时止损,反而不断追加保证金,最终导致油价攀升至每桶55.67美元时没有资金支持,不得不“暴仓”,令公司出现了5.5亿美元的衍生工具交易亏损。一位同行为此感到悲伤:因为它有很多期权采取的是信用证方式支付,因此当信用证到期后,它就不得不面临因巨额透支而产生的还款压力。一旦无力还款,申请破产保护就是难免的了。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陈九霖事后表示,造成中国航油巨额亏损的期权交易,就是高盛的子公司–杰瑞(J Aron)公司推销给中国航油交易员继瑞德(Gerard Rigby)的。当初,在出现账面亏损时,陈九霖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陈九霖出差在外时提出的。“中国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不了了之。”
而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企业从事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
1997年,在亚航洲金融危机中,陈久霖奉命出任中国油总裁,被派接手管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陈久霖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当时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2002年改名为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提供给他的全部家当是屈指可数的16.8万美元、一名助理和一家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船务经纪公司。
但是在陈久霖的管理之下,短短几年时间,中国航油的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28万新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增幅高达761倍。陈久霖更将公司在新加坡包装上市,并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陈久霖获得了“亚洲经济新领袖”等等系列盛名。2004年8月18日,陈登上了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会长的宝座。
然而,陈久霖由于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导致中航油总计亏损达5.5亿美元(公司当时净资产仅1.45亿美元)之后,于2004年12月8日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2003年起,陈久霖执掌的中国航油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2003年上半年一度盈利。但2003年第四季度,交易员做出错误判断,在国际油价上升的趋势中,出售大量看涨期权,给中国航油带来了巨额亏损。
面对这一局面,2004年10月,中国航油集团一度将持有的中国航油股份折价配售给机构投资者筹资暗中补仓。但由于国际油价仍在不停攀升,亏损额不断扩大。自2004年10月26日起,中国航油在高位开始斩仓。
陈久霖被迫离职,并遭到新加坡警方拘捕。2006年3月,新加坡初等法院作出判决,判处陈久霖入狱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原因是股东售股拯救公司和公司没有向交易所呈报亏损。2009年1月20日,陈久霖刑满出狱。
身为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执行董事和总裁的陈久霖,因为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导致中航油总计亏损达5.5亿美元(公司净资产仅1.45亿美元)之后,于2004年12月8日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为了规避石油现货风险,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油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国家批准一些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石油上做套期保值。
2003年4月,中航油集团被批准进行境外期货交易。
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成为国际性石油公司,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的21.9万美元快速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可谓’买来一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2004年9月24日晚,中航油刚刚荣获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颁发的2004年度’最具透明度企业’奖,这是其第二次获得这项荣誉。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初涉及200万桶,中航油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下跌;持仓随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持仓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持仓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10月10日: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追加保证金,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
11月8日到25日: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陈久霖不得不向新加坡高等法院陈述真相,以求破产保护。
2006年3月21日,时年45岁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久霖被判四年零三个月的监禁和33.5万新元的罚款,由此成为第一个因触犯国外法律而被判刑的中国央企高管。在出狱后,据财经网消息,2010年陈九霖担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位。
在5.5亿美元已经灰飞烟灭之后,陈久霖痛心之余,也曾经面对友人,做过反思:自己确有一些地方是错了。错在何处呢?我太相信别人了,公司有资深交易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内审部三道关呀!他也承认,自己开始时并没有想到,后来需要那么多保证金,我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在资本市场上,“现金是王”,而身为CEO的陈久霖甚至并未根据公司的财务实力,为此次投机交易明确设定一个现金头寸的上限。无限开放的赌注,加之永不服输的心理与支持这种心理的“判断”,爆仓只是迟早之间。
事后,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陈九霖表示,造成中国航油巨额亏损的期权交易,就是高盛的子公司–杰瑞(J Aron)公司推销给中国航油交易员继瑞德(Gerard Rigby)的。当初,在出现账面亏损时,陈九霖要求立即斩仓。但是,高盛却建议“挪盘”。中国航油的两次挪盘建议,都是高盛在陈九霖出差在外时提出的。“中国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不了了之。”
2004年1月,中航油与交易对手高盛签署了重组协议,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下跌,反而一涨再涨。而在此期间,高盛则积极做多国际油价,结果在中航油巨亏40多亿元而不得已进行公司债务重组时,高盛的子公司杰瑞公司居然以中航油的重要债权人之一出现。
2004年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这笔期权交易中最大的对手盘–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正式对中航油(新加坡)开始逼仓,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被迫中航油不得不在55.43美元的历史高位实行部分仓位的砍仓,由此账面亏损也转变为了实际亏损,累计亏损达到3.9亿美元。
同年的11月29日,中航油在新加坡申请停牌,次日向市场投资者公告实际亏损3.81亿美元,潜在亏损1.6亿美元,累计亏损达5.5亿美元。
而到2004年12月7日,包括高盛杰瑞、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以及三井住友银行等在内的七家公司向中航油发出催债信,累计债务总额高达2.5亿美元之巨。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高盛旗下的杰瑞公司是中航油交易部门的风险管理公司,为他们提供挪盘交易的建议,但同时也是中航油期权交易的第二大对手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6年,日本住友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就注资5亿美元持有高盛集团12.5%的股份,成为高盛的投资者。2002年,为了冲销坏账,三井住友银行出售了持有的12.5%的高盛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6年,日本住友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就注资5亿美元持有高盛集团12.5%的股份,成为高盛的投资者。2002年,为了冲销坏账,三井住友银行出售了持有的12.5%的高盛股份。有意思的是,2003年2月8日,三井住友银行向高盛集团发行优先股,获得12.5亿美金投资,由此高盛持有了三井住友银行7%的股份。
有关分析指出,由此可以看出,中航油事件正是由高盛一手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