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航海未来发展潮流,你和行业大佬想的一样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工作,为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了坚强优质的航运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创新、加强合作,以绿色、低碳、智能引领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冲久表示。

在7月11日举行的中国航海日论坛主论坛暨中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来自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话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经验、未来机遇,为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为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迈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步伐汇聚力量。

顺势而为

推进航运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航运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提高“穿越周期的能力”,是航运企业持续经营、健康运营的关键。

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认为,要想穿越周期,有两个条件:一是对周期的预判,变在变前,提前为可能遇到的变化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强身健体,提高抵御风险和周期波动的能力。除航运业原来固有的行业周期外,目前行业内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在于能否有效顺应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趋势。

为此,缪建民建议,航运企业必须从战略角度提前谋划,推动适应低碳的战略转型。

要优化结构。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调整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货种结构)和船队、船型结构,逐步将服务传统化石能源、高耗能产业的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调整至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发展、开拓新能源业务。

要跟踪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形成触角,跟踪、掌握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在跟踪过程中,要明确定位、充分论证,大胆实验、尝试,争取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应用上不掉队。

要培育能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会带来业务结构的调整,也会催生新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航运企业的能力也要跟上,与之匹配。

据悉,招商局航运板块正在开展一系列低碳航运行动计划:以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核心,推动以LNG、新能源为主的低碳船舶替代和大型化、轻量化标准船应用,实施源头减排;以绿色航运管理和绿色船舶改造等,实施过程减排;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探索末端减排可能。在港口碳减排方面,招商局以码头绿色改造实施技术减排,以自动化场景应用、数字港口建设推动管理减排,以绿色港航服务助力港区碳减排。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推进航运数字化、智能化同顺应碳减排趋势一样,对推进航运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航运业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万敏看来,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和千行万业“链接者”的航运业,必须更加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论,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新趋势,推动自身变革,促进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进而维护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在航运数字化探索过程中,中远海运集团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起数据集成平台,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率先推进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业应用,牵头组建了行业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目前,GSBN平台已经推出了无纸化放货和区块链提单两款产品,有力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其中,无纸化放货将进口单证办理时间从24至48小时缩短到4小时,已在国内11个港口稳定应用,并推广至新加坡、林查班、鹿特丹等地;区块链提单已进入商业推广阶段,并于6月正式获得国际保赔集团认可,后续将延伸到危险品证书、装箱单、商业发票等应用场景。此外,中远海运集团还上线了可视化航运电商平台Syncon Hub,投入使用IRIS 4全球集装箱管理系统、内贸电商平台、船视宝、船货易等,持续推进码头5G数字化转型场景落地。

强化支撑

打造高质量港航设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和产品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能运维在全球范围迅速兴起。

作为我国船海领域的骨干力量、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海洋装备发展的引领力量,中国船舶集团勇当船舶工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领跑者”。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面向行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领军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和引领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作用,聚焦绿色智能重大战略领域,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瓶颈问题,推动我国绿色智能船海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实现跨越发展。”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

据悉,中国船舶集团完成了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系列化研制,打破韩国长期市场主导并实现反超,引领LNG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发建造的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智能船舶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交付了全球首艘智能散货船“大智”号、40万吨级智能超大型矿砂船(VLOC)“明远”号、30万吨级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凯征”号、全球首艘智能13500标箱集装箱船“中远海运荷花”号等一批高技术智能船舶,实现全球引领。

作为特大型涉海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因水而立业,依海而兴业,历经1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港航疏浚、海洋重工、现代航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

“中交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驱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依托自身科技创新优势,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抢占航运技术领域的空白点、制高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

据介绍,中交集团自主拥有的离岸深水港建设、超大跨径桥隧建设、河口深水航道治理成套技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等关键技术全球领先,已具备在世界任何地方建设港口的能力。中交集团还承担了智慧海事、数字航道、智慧港口等各类智慧交通项目500余项,是全国乃至全球航运科技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中交集团还打造了“天鲲号”等一批世界知名的航运装备,所属振华重工港机产品已进入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公认的港口机械领军企业;在港口航道工程、海工装备制造、跨海通道等领域拥有设计、建造、运营的全产业链能力,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和疏浚企业;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仅在青岛港、厦门港、天津港、广州港等国内大型港口推广应用,也走出国门,为荷兰鹿特丹港、美国长滩岛港、英国利物浦港等全球重要港口提供服务。

智领未来

多点突破核心技术

智能航运作为世界航运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快步走来。为了把握未来和做好决策咨询,中国航海学会组织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20余家单位合作,承担了《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路线图》项目。论坛上,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发布了《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预测》(简称《智能发展预测》)。

据悉,预测基于船舶航行安全辅助决策技术、船舶机电设备运行监测与健康管理技术、智能航行船舶高可靠机电控制技术等22个关键问题方向。

其中,预计我国在“十四五”期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占比为7.4%,“十五五”期可以实现的占比为74%,其余的18.5%都可在“十六五”期实现。在关键核心技术中, 我国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基础不牢,压力和挑战较大。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不健全,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条件受限。

张宝晨认为,必须加快发展进度,努力在多方面突破核心技术,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补齐短板。

基于上述预测,如果我国能够针对制约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以设定以下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智能航行法规取得重大突破,辅助驾驶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遥控驾驶和自主驾驶技术实现多样本应用;到2035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运新业态基本形成,沿海遥控驾驶、自主驾驶船舶占比超过30%;到2050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可以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倡议书》发布

论坛上,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兼水运局局长、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天碧宣读了中国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等共同发布的《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倡议书》(简称《倡议书》),号召航海领域各有关单位和全体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求真务实,同舟共济、包容合作”的新时代航海精神。

《倡议书》指出:一是要深入学习新时代航海精神。各分支机构、各地方学会及全体会员、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和航海从业人员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航海精神,在深入学上走先走实,把价值引领变为行动自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努力践行新时代航海精神。全体会员、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要以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以工作业绩阐释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炼自身的过硬本领,在奉献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践行新时代航海精神。

三是要大力宣传新时代航海精神。广大涉海工作者是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倡导者、实践者、承载者和传播者,要积极参加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主动参与弘扬航海精神的文化工程,广泛参与航海科普教育、航海典型人物宣传、航海知识大赛等活动。

作者丨王肖丰 记者 李思颖

图片丨中国航海学会

编辑丨郭琪

审核丨周献恩

监制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52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