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广州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去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广州的一项重要使命,如何发挥传统的商贸文化底蕴和区域优势,打造面向世界的数字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新焕发千年商都的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这是摆在广州面前的时代课题。

6月10日,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主办,广州品牌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城市观察》杂志社共同承办的“广州新观察”学术圆桌会议,邀请政、企、学、研各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就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战略举措开展跨学科、多角度、大视野的研讨交流,为推动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汇智聚力。

与会专家认为,要涵养应对复杂形势的广州气度,构筑深具岭南文化的广州气派,提升广聚天下客的广州气势,锤炼广货卖天下的广州气质,塑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广州气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城市独有标签和名片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其实质在于消费国际化和国际化消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永贵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判包括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等指标。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均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出相关任务举措。“可以看到,当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王永贵举例道,如国际化品牌丰富度欠缺,本土品牌打造有待加强;服务性消费供给不足,新型消费有待开发完善;国际化消费和本土消费均活力不足等。

从全球来看,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迪拜等城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有领先经验。王永贵总结,这些城市均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特色商圈,而服务业占比高、类型丰富。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成熟,商业活跃度高,经常推出多元化、本土化特色活动,能得到多元化政策支持。

“与国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标,在借鉴成熟经验和发展模式基础上,要突出中国文化特色,挖掘城市特色资源和发展要素,打造城市独有标签和名片。政府部门要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逐步制定税收、服务业准入和监管等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各政府部门协同服务模式,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王永贵说。

在王永贵看来,广州应围绕消费品牌、消费品类、消费群体、消费环境等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开展建设与转型升级。首先要吸引和培育国际化品牌,保证数量和集聚度与国际化传播。其次要开发多元、可持续增长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如教育、健康医疗、社区服务等数字化服务等,发展绿色消费、无接触智能消费等新场景、新模式。最后要利用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对城市消费群体进行画像,明确消费群体构成与升级等消费特征,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吸引国外消费群体,提升人均消费水平。

“当前数字时代重塑了商业形态,而中国消费端的数字化水平领先世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以数字文旅产业为突破口,打造数字文旅消费高地。”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说。

白长虹表示,数字文旅利用物联网、移动技术、虚拟技术等实现了与多种服务设施、场景和人的连接,创造了新服务和新体验,未来将更加聚焦数字生态系统的构建,即文旅元宇宙。“它可以开创新空间、驱动新创意、催生新消费。”白长虹建议,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要利用好各种设施、技术、场景创造新的体验,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全要素、全生命场景数字化升级,推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借助虚实结合形成新的消费场景、消费内容、消费层级,引领和发展高端国际化消费。

以广交会为龙头发挥会展业平台作用

“广州之货,天下未必有;而天下之货,广州尽有之。”广州向海而生、因商而兴,深厚的商贸底蕴是繁盛千年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广州推动实现消费氛围营造与消费品牌打造有机结合、服务能级提升与产品质量优化并重、国际范与烟火气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局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城市消费的国际化水平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目前,探索形成150余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成果,2021年社零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双双突破万亿大关,来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30家、项目数达1468个。

“广州是千年商都、流量之城,但不能因此形成短视心态,要努力提升消费层次或者消费载体平台功能,充分挖掘藏富于民的强大消费力,围绕‘人货场’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广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洪谦表示,广州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汇聚全球消费资源的现代商都、创新消费供给的智造名城、引领消费升级的时尚之都、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高地、畅通内外市场的门户枢纽。

洪谦介绍,广州将打造“一带两区一轴”世界级消费功能核心承载区,构建“5+2+4”国际知名商圈新格局。实施高端资源集聚行动、数字赋能行动、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市场拓展行动、品牌擦亮行动,构建湾区城市群消费网络体系和消费政策制度体系“两大体系”。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新产业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审慎监管新模式。“未来,国际化人才来到广州,在独特、高档、有层次的商业环境中,能买到最潮、最好、最新的各种产品。”

有着“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根植广州66年,在全国、全世界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知名度。“会展业是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节点,在深度融合产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国际与国内方面有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储士家说,广交会在促进贸易、拉动生产、带动消费、畅通循环、推动创新、塑造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储士家建议,广州亟须借鉴国内国际会展业最新扶持政策,推动新政出台,加快政策落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展会举办和客商赴会提供便利,切实发挥会展业的平台作用。同时,扩大规模、提升能级,打造高端线上平台,支持行业龙头发展,发挥链主带动作用,打造一批世界级品牌展。

“广州要放大展会溢出效应,推进展城建设互为表里。”储士家说,要充分发挥广交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对城市产业和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形成常年展示平台,带动配套产业和相关消费,促进消费日常化、扩大化,并吸引展客双方来穗投资,带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国际化、展贸化、信息化发展。

标志性商圈、国际品牌聚集度、时尚引领能力是抓手

“广州要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规划先行。”在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看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按规模和影响力不同,分为全球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类,前者占据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制高点,对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具有领导力;后者则主要依托区域市场和特色消费,在一定区域发挥集聚、配置和引领作用。广州在现阶段应先按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来建设。

同时,广州不仅仅要做超级城市,更要努力成为蜘蛛城市,要有非常强的“结网”能力和意识,推动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整合区域消费资源,与周边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联动,形成以中心带动周边、以周边支撑服务中心的城市群一体化消费市场发展新格局。“广州还需要营造商、旅、文、体、医、会等多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和商业业态,体验业态和购物业态协同发展,构建商业消费与交通一体化的空间。”胡军说。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抓手是什么?“标志性商圈、国际品牌聚集度、时尚引领能力是广州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重心和着力点。”胡军建议,广州要重新完善原有商圈,加快新型消费商圈、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商业街提档升级,构建国际特色品牌落地店面集群区,扩大商圈规模和能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广货”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具有引领购物时尚、新消费潮流、超前消费方式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何佳讯从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经验与问题着手,并对比全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经验。他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消费引导、产业建设、消费结构的改变上,一定要从短期目标、实用性目标上升到长期目标和享乐型目标。

何佳讯表示,应打造卓越“广州购物”品牌定位,凸显广州购物独特价值。一方面,要创造广州市与国际消费城市共同点,建设精品云集享誉世界、服务创新引领全球的国际性商业街和商圈,吸引国际品牌在穗“首发”“售新”。另一方面,要创造购物差异点,重点发展代表广州制造的广州老字号品牌和文创品牌,聚焦特色、做精做优,引导老字号品牌跨界合作,并打造文创IP。

此外,要提供多样化产品,优化消费服务环境。增设公共服务咨询点,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立各部委联合机制,协同打造多行业融合的购物城市。深化本地“旅游+”模式,吸引外省市来消费。推动零售业态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化、个性化的零售业态等。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周甫琦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