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民国传奇女画家方召麐,她的故事不一般!

她是中国最早一批进行现代水墨实验和国画改造的艺术大师,是世人眼里的“女中麒麟”。

从艺八十载,她的作品陆续在世界各地展出;走遍大半个世界的她,曾多次摘得艺坛的最高荣誉。

却因战乱辗转多地,逃难数十年。

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开,和家里8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将如何实现人生的“反转逆袭”?

今天为大家讲诉国画大师方召麐(lín )的传奇一生。

天赋异禀,走出闺阁

图:9岁的方召麐

1914年,方召麐出生于无锡一个大户人家。得益于父亲年轻时打下的“家财”,方召麐打小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里。

作为家中长女,方召麐原本的名字其实是“召麟”,涵义是“下一胎召来儿子”。

长大后方召麐执意将“麟”改为“麐”,意为母麒麟。后来的故事印证,她确实是难得一见的“麒麟才女”。

《生命序曲》

七岁之前,方召麐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习书法绘画,并且随家庭教师学习英文。

没曾想,七岁那年,战争爆发了。父亲带着一家子开始逃难,虽然已经坐上小船,还是没有躲过劫难。尚年幼的召麐亲眼看见父亲中弹身亡。

《秋艳图》

失去主心骨的方家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方召麐一家奢侈的贵族生活一去不复返。

眼看家庭步入困境,方召麐并没有颓废。相反,她还去安慰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主动地挑起了家庭重担。

她的母亲王淑英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在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条件下,还坚持要供两个女儿上学。

出国留学,邂逅未来丈夫

彼时五四运动余温未消,中国女性扔掉裹脚布,尝试走出闺阁,探索独立。方召麐心中,也渐渐萌生愿望:她想去西方看看,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1937年,方召麟身着旗袍、手拎皮箱,气质雍容美丽。轮船起航,中国这块故土上的景色在迅速倒退,她睁大双眼,好奇地看着这波澜壮阔的时代。

喜上梅梢图

得益于年少时在家里学习的英文,她顺利进入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欧洲近代史,成为曼斯特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女留学生。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诰在伦敦

在曼斯特校园,她结识了丈夫方心诰。作为抗日名将方振武将军的长子,方心诰兼具军人世家的豪爽尚武和文人教化的儒雅。

壬子(1972年)作 《瓶花》

然而生活再次给了她一记重击。

二战爆发,方召麐和丈夫不得不离开英国逃难,经挪威、纽约,返回上海,再到香港。

不久,香港沦陷。这时她已经是六个孩子的母亲了。

方召麐夫妇和孩子

虽然逃难万分辛苦,但生性乐观的方召麐总能从苦难中找出一点甜。

她给每一个孩子都取了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宁时期生下的双胞胎,叫“安生”和“宁生”。后来,这个叫方安生的女孩儿,成为了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

青年丧夫,独自抚养8个孩子

方君壁 1960年作 《方召麟像》

历经逃难数十年,他们在香港安顿了下来。方心诰开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生活又好了起来。

夫妻俩以为可以过上温馨幸福的日子,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医疗事故,夺走了方心诰的生命。留下方召麐和8个孩子,其中最小的「津生」只有2岁。

《梅花》

方召麐像疯了一样抓着医生的白大褂要人。但丈夫终究是回不来了。

八个孩子围着母亲一起哭,他们之中年纪最小的孩子也许并不明白父亲到底怎么了。而方召麐明白:她将再没有男人可以依靠了。

回忆起那些丈夫在书房看书,她在一旁提笔作画的夜晚。每当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她就会开心地让丈夫“提提意见”。

而今后她将一个人面对生活,面对八个孩子年幼懵懂的眼神。

重拾画笔,拜师赵少昂、张大千

方召麟是典型的“反脆弱”型人格。即擅长从混乱中成长。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方召麐便忍着伤痛,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1995年作 《坐悟图》

接手丈夫留下的贸易公司一年之后,她获得了一些经济基础,随后便毅然决然地关闭了公司,专心画画。

这个举措遭到家人(尤其是婆婆)的反对,认为这样会断掉家中经济来源。她却咬牙保证,“很快,我的画就可以卖钱。”

《鱼乐》

因为战乱逃难,她辍笔十年。凭借着十几岁时的古典书画基础,拜师岭南名家赵少昂。

热爱让她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来作画,画艺很快就能够和老师比肩。

1952年作 《枇杷草虫》

拜师赵少昂后只一年时间,师徒俩的作品就一同在日本展出。

随后她在东京出版个人画集,成为了战后第一个在日本开展览的女画家。

赵少昂

方召麐是一个非常尊重老师的人,成名多年后回到无锡,仍然尊敬地前往老师家中拜谢。

赵少昂的葬礼上,她以八十之躯颤颤巍巍跪下磕头。

方召麐和张大千在香港机场

后来,方召麐的名气渐长得益于她拜的第二位老师。

1953年,张大千正好旅居香港,方召麐的朋友顾青瑶看到她在艺术上欲寻求突破,于是介绍她拜师张大千。

癸亥(1983年)作 《黄河》

不久,张大千收方召麐为大风堂门人。张大千非常欣赏她,教她学习古画,教她创造“拙与生”的境界。

虽然他们的艺术作品看来风格迥异,但精神内核却具有最理想主义色彩的交集。

癸丑(1973年)作 《巴山细雨图》

随着她在艺坛名气渐长,一时间她的画作成为香港上流社会争相收藏的佳品,收藏者包括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董建华等……

词作家林夕不仅收藏方召麐的作品,还临摹她的字写经,认为她的字“美得不得了”。

1985年作 《清白世界》

她对师傅张大千也极为恭敬,在香港不仅长期帮张大千办事,而且言必称“张老师”。

张大千病逝于台湾后,方召麐因为当时的政治立场原因,而不能赴台奔丧。这使得她非常痛苦,在家中设灵堂拜祭老师,一连数日以泪洗面。

虽她的画风与张大千最不相似,但却是张大千非常器重的弟子。

以画教子,八个子女各有所成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她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可以开始悠闲的画画过完此生了。

但此时的方召麐依旧践行着“学海无涯”的笃志:40岁入香港大学读博士;42岁入牛津大学研究《楚辞》。

重回伦敦的日子新鲜而艰难,方召麐只能以奖学金和画玫瑰贺年卡片为生。

《荷花小鸟》

幸运的是,英国人非常喜欢方召麐画的玫瑰。在她留学的第二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为她办了一场个人画展,方召麐的名字在英国一炮而红。

之后,她的展览开遍世界各地,从德国慕尼黑,到美国纽约,从加拿大到新加坡。

《花卉》

当她能够在英国立足之后,就陆续将孩子们接到伦敦,安排进入寄宿学校就读。方召麐从不刻意教育子女,而是将自己的人生信条写成画的题跋,给孩子看。

现在看,很多画的题跋并不风雅,但却朴实而有哲理——她和孩子,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心灵的沟通。

最终,八个子女性格独立,各有所成,在香港社会有“方氏一门八杰”之称。

方召麐的八个子女:

方曼生:香港著名律师

陈方安生:香港首任政务司司长 、曾任立法会议员

陆方宁生:旅游公司总裁、沪港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方顺生:联合国即时传译部部长

方桂生:汇丰银行经理

方林生:旅游公司经理

方庆生:香港著名医生

方津生:骨科医生兼香港中国医学专科学院主席

一定会有很多人疑惑,丧夫之后又去海外留学的方召麐是如何兼顾8个孩子呢?

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可是分布在2至10岁的年龄段。1个熊孩子都足以让职业女性身心疲惫,8个孩子就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抓狂崩溃么?

细读她的生平,应该不难感受到,她的教育方式不是全天候的陪伴和督促,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优秀去感染孩子。

晚年时有朋友问她:“方老师,这么多年就没有人追您么?”老太太说:“追我的人不要太多啊!但是我不能结婚,我要是结婚了,就得给他们做饭,哪有时间画画!”

换言之,在方召麐的教育哲思里,一切都得为艺术让路,鸡娃只是顺带的事。

方召麐代表作品欣赏

盘石图

1996年作 黄山民居图

1979年作 祖国之行

彩墨山水

1990年作 《太湖》

《大好山河》

《平稳过渡》

《扬帆》

山水

《梅花》

《大石小鸟》

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飞乐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