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他自称“傻瓜”,却是华教斗士;三次入狱,母语在处,即是吾乡

一个个方块汉字,镶刻东方古老的不朽文明,招唤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母语所在,即是吾乡!

身处异国他乡,离开母语环境,如同鱼对水的失感一样。一百多年来,很多人为了争取“母语”教育权利,为了接续中华文化根脉,忍辱负重、矢志不渝,更有不少人被迫抛家舍业、受尽磨难,乃至以生命付之。

百年不孤,勿忘为母语教育而三次入狱的马来西亚“族英”

沈慕羽语录

沈慕羽语录:“傻瓜、傻瓜、我是傻瓜,你也是傻瓜。

可惜这世界的傻瓜太少了。

我愿你我和一般志同道合的人,永远做个傻瓜,

去感化世上无数自私自利的聪明人。”

中国以外将华语当成“母语”的国家是哪一个?

也许,你会信口说新加坡,可这个回答是错的,应该是马来西亚。有个马来西亚华人博士是这么说:“记住!除了中国,只有马来西亚将华文作为‘母语’。

这个答案,是不是令你愕然?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了不起的华教斗士,他被称为“马来西亚族英”,他就是深受全马华社爱戴和尊敬的华教领导人,也是教总倡办人及前任主席拿督沈慕羽局绅。

沈慕羽,于2009年2月5日病逝,迄今已11年了。百年不孤,“一个世纪的鞠躬尽瘁,造福了千秋万代子孙;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奠定了华教千秋大业。”这个一生多姿多彩,一生历尽风霜的马来西亚“华教斗士”,用百年的鞠躬尽瘁,造福了千秋万代的海内外华人子孙,用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奠定了马来西亚华教的千秋大业;即便三次入狱,仍然义无反顾、冲锋向前。

正像他说的,这世界的傻瓜太少了,他愿永远做个傻瓜,感化着更多愿意与其为伍的人。母语在处,即是吾乡!

马来西亚华社族魂——林连玉

在马来西亚,有两个祖籍泉州的先贤,为华文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付出了毕生心血;一个是永春人林连玉,被马来西亚华社称为“族魂”;另一个是晋江人沈慕羽,被华社称为“族英”。

为了华文教育,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吊销教师资格证,沈慕羽三次入狱;有诗曰:“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抗争,如今的马来西亚,已是除了中国之外华文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马来西亚,华人占人口总数比例为25%;新加坡,华人占75%;可在马来西亚,是两岸三地以外拥有最为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其80%的华人以中文为母语。华人占比居多的新加坡呢?有98%的华人,以英语为母语。

林连玉,乳名皇敬,字采居,原籍福建永春蓬壶西昌村,他是一位爱国华侨,前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主席。林连玉的祖父林以仁,是前清岁贡生,当地著名的老塾师。其父亲林若奉,前清廪生,中国天文学会会员;他是律宗大师弘一法师的侍者,弘一法师最后14年住锡闽南,特别是在永春普济寺闭关,和林奉若彼此二人情缘不无关系。

林连玉

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逝世,其生前为华文教育界及民族权益奋斗,可谓鞠躬尽瘁;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毫不畏惧,1961年8月,曾连续十年被选任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的林连玉,被褫夺马来西亚公民权,吊销教师注册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军南进期间,他参加吉隆坡战时救伤队,于1941年1月深入新加坡为抗日军民服务,曾为炮弹片所伤。新加坡沦陷前夕,正是他劝告陈嘉庚先生避难,才令陈嘉庚得以脱离险境。

在逝世前夕,林连玉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热爱马来西亚。。。。。。我尽了华族一份子的责任。

抗战期间,他隐姓埋名,到深山老林养猪,抗日胜利了,他又将猪变卖了,全部付予尊孔中学的复办。

沈慕羽先生塑像

“数十年来,我与林连玉等同道只是华教的先觉,假如没有五百万后觉得全力支持,怎会保住华教?所以这种成就是全体华人的集体的贡献,我的光荣是大家所赐予的,我应该向全体华教的同胞致敬意和谢意。”这是1994年8月23日沈慕羽局绅荣休表扬会上说的一句话。

2007年7月底,在95大寿致辞中,沈慕羽说道:“我自问良心,我是一个忠诚、爱国的马来西亚人。种族主义的存在,把我们马来西亚的民族,分为土著、非土著。我们华人,六百年前都来了……但是不是土著……我在马六甲出世,1913年,到现在95岁……应该我是土生土长的、100%的土著,但是我没有特权……这实在是太冤枉了!

沈慕羽,1913年7月20日生于马六甲吉林街,祖籍中国福建晋江安海。沈慕羽的父亲沈鸿柏,是当时马六甲同盟会领袖。给儿子取名“慕羽”,就是景慕三国名将关羽之意,希望他能够效法关羽的精神,做一个有情有义,为正义奋斗之士。

1928年,16岁的沈慕羽,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培风学校第二届初中。十年之后,也就是1938年,26岁的沈慕羽与曾月霭共结连理,夫妻恩爱非常,并育有6男3女,儿孙满堂。

1929年,沈慕羽在父亲创办的明新印务公司工作,这家公司也是马六甲最早印务所。三年后,他担任父亲的私人秘书,并随父亲赴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全大会”。1933年,返回马来西亚的沈慕羽在母校培风学校任职,并培风传统广西话,改为标准华语。同年,他响应哥哥沈慕周,一道开办“晨钟夜学”并当任教职。婚后第二年,他又发起培风校友会,担任首届文书。

华社“族英”的沈慕羽老先生(中)

“晨钟夜学”的开办,主要是为失学青年和受英文教育者提供学习华语华文的机会,时年21岁的沈慕羽,一马当先,担任义务教师。二战后,1945年“晨钟夜学”复办,沈慕羽主持校政,一直到2004年,时年92岁高龄的沈老先生才卸下担子。

87年以来,“晨钟夜学”秉持有教无类的办学精神,受教育的多的数不清,如“恒河沙数”,且该校的学生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分职业,促成了马来西亚华语流行满天下的特色。

顺带一提,1973年7月20日,时年61岁的沈慕羽荣休,方卸下其担任长达27年的平民学校校长之职位。沈慕羽接掌平民学校,出任校长,始于1947年,当年他在废墟中重建平民学校,日后并称为马来西亚名校,很多家长为孩子能进入这所学校为荣,小孩子报读,很多家长半夜就开始排队登记。一次,由于家长过多,争先恐后,将校门挤倒了。

在教育事业上,沈慕羽另一个贡献,就是倡办教总,1965年12月,他出任华校教师总会主席,直至1994年5月卸任。当时,他已是82岁的老人,不再接受挽留,但后被委为教总永久会务顾问,和教总始终同在。

沈慕羽不平凡的一生

沈慕羽,以“服务一生,战斗一世”为人生座右铭,被誉为马来西亚华族的“精神领袖”,除了致力争取海外华语教育地位,他还呼吁华人大团结、铲除种族主义,建立公平社会。

沈慕羽八岁习字,持之以恒,直到九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在海外书法界,他的书法独树一帜,在马来西亚被誉为“沈体”。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封俊虎说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指纹”。

数年前,封俊虎做客《中国正能量》节目时,曾举已故马来西亚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华教斗士拿督沈慕羽等为例,还印证汉字具有民族身份认同性。

沈慕羽,曾创办《古城月报》,还议成立民众图书馆,推广民间阅读风气;推动改革华语,简化汉字等工作。另外,他领导孔教会,致力于宣扬中华文化。1989年7月,沈慕羽先生被选为马六甲中华大会堂主席,并开创了文化节点燃火炬运动。

2009年2月5日晚上9时,沈慕羽与世长辞,当时其灵柩停放在马六甲培风中学礼堂,这也是培风中学创校96年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设为灵堂,以示对这位老人的崇高敬意。

沈慕羽被控告的老照片

1951年12月成立的华校教师总会,也就是常说的“教总”,其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正是有了教总,才掀起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华教运动,更奠定了马来西亚华文学校今天仍继续存在的基础。1950年12月,马六甲教师会主席沈慕羽,会见了吉隆坡教师会主席林连玉,力陈团结全国华校教师的重要,并倡议组织全国华校教师总会,在二人领导下,各教师会反应积极,遂有教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华文教育失去灵魂人物“族魂”林连玉的关键时刻,另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让马来西亚的华人们重新看见了希望,他就是“族英”沈慕羽,并为此三次坐牢,矢志不渝。

1960年代,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后,教总无人主持大局,当时华文中学纷纷改制,令华教运动陷入了历史低谷。在此危急之刻,1965年,52岁的沈慕羽临危受命,接任了教总主席这个烫手山芋。

沈慕羽之次子沈墨义(左4)携家眷在家乡安海龙山寺寻根祭祖

第一次入狱,是1942年马来西亚沦陷,沈慕羽和哥哥沈慕周在家中被日军逮捕。

日后,沈慕羽之次子沈墨义回忆起那段场景,仍记忆犹新。“记得这里有宪兵跟我祖父在交谈,后来他们离开之后我才上去楼上,上去楼上的时候我发现我妈妈躺在床上哭。听说只要找我父亲,我伯父从里面出来,结果有一个跟随日军宪兵来的汉奸,说这个是某某人,所以日军宪兵就一起把他带走了。”

一次受访,沈慕羽说:“我跟我哥哥被捕,就关在这里,一个房间里,跟其他的朋友呢,一共5个人,在这个小房,没有被,没有床,只是木板,我们就睡在木板上,吃的饭是灰米饭,英国人统治时代储藏的白米,加上白灰,防蛀虫,每个人吃了之后,都呕血,脸肿,脚肿,但是没有办法,也只好吃。它的刑罚很重,烟呢烧了放在手臂上,让它烧完,有的用电来刺激他的生殖器,也有叫人你打我我打你,灌水是最通常的,水灌进去,肚子涨大,然后他坐下去,水又溢出来,那种残暴的行动简直把人当作是草芥一样。”

后来,因日本天皇过生日,沈慕羽侥幸被释放,可他的哥哥沈慕周却不幸死于日军刺刀下。

沈慕羽96岁时书法

沈慕羽一生中的第二次入狱时,是58岁那年。

沈慕羽日后曾介绍:“1971年,我鼓吹华人大团结,我在怡保群众大会,有七八千人,我发表了一小时的演讲,鼓励华人要团结,呼吁政府要给我们教育开放,要以平等互惠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我的演讲政府录音,他说触犯了煽动法令,就给我扣留,在法庭控告我,一连两年,这个案子才撤销。”

二次牢狱之灾,却始终未能撼动沈慕羽力争华文教育的坚定信念,他发动了华文独立中学复兴运动,号召华人各界利用报纸做宣传,通过捐款、义演等方式支持母语教育的延续和发展。

然而,1987年10月—11月那场震惊大马的“茅草行动”,将公开反对教育部政策的沈慕羽,再次送入牢中,当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直到1988年,在整个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争取下,沈慕羽才成功获释,被关了200多天;不过,彻底重获自由身时,是1989年政府的限制令“内安法令”取消了。

1991年12月,在八十大寿时,沈慕羽说:教育是没有“钱途”的行业,要有钱途,就不从事教育,可是我认为民族前途比“钱”途更重要。

此前一年,沈慕羽在《南洋商报》撰文说:“在华人的平等与语文地位争取到之前,我将会做到最后一口气为止!

文化,指引财富走向正途的指路灯

1988年获释后,沈慕羽和夫人曾月霭久别重逢

何启良教授,现为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2019年7月,由他编著的《沈慕羽日记研究·生活篇:生命的咏叹》出版。何教授说,沈慕羽的生活在平淡中隐藏着他文化人格和入世精神。

西方谚语云“:一个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没人看的时候做了什么。”何教授说,从沈慕羽生活细节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他为什么不当官?他又为什么原因接受拿督的头衔?他何以能够在生活极为困难的时候自持?他又为什么几番请辞社团职位最后又接受挽留?他为什么一直不惜当他所谓的傻瓜?意义何在?当了傻瓜为什么又那么期待掌声?他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寿?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要读者细心琢磨,都可以从他的生活细节中找到。

沈慕羽一生的故事极为丰富,在教育、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皆有巨大成就,本文仅是简述几处,难免挂一漏万。

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

文化,指引财富走向正途的指路灯。

我们说了很多成功的海外华商家族,总也离不开宗乡关系、家风家教等文化层面的东西。身处异国,他们为什么对母语有卫护之心,为什么中华文化有一层深深的爱?因为这是根脉,也是推动家族及企业奋发图强、百年长青的原动力。

无论是创办新加坡南洋大学的陈嘉庚族亲陈六使,还是北马橡胶巨擘林连登,再到马来西亚族魂林连玉、族英沈慕羽,对于他们来说,华文教育来之不易,不是“本该如此”,是靠长期抗争来的。他们之所以致力于中国之外华文教育,是为了寻根续脉,薪火相传,让代代子孙知道:我是谁,我从哪来,往何处去。

菲律宾大班陈永栽,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华文化;正大谢氏家族第三代、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在过年时不单贴春联,还得挂灯笼,全家穿唐装,摆上牡丹。在她看来,这样她的孩子才有中国根,人才会踏实,不会飘。

斗转星移,他们在海外落地生根,涛声依旧,乡思不绝,母语文化寄托血缘、亲缘之情,承传文化,对于那些在外拼搏的人,将使得财富更加丰盈,且更有意义!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