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位于印尼群岛最东端的帝汶岛上,2002年才脱离印度尼西亚独立,成为整个印尼群岛除了印度尼西亚本身外,唯一的亚洲国家。
东帝汶的独立,事实上破坏了印尼群岛的政治“完整性”。而且该国人口仅132万,国土面积1.5万平方公里,都不足印尼的百分之一。
因此,印尼长期反对东帝汶独立,1975年东帝汶建国后便将其纳入印尼的版图。然而,东帝汶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还是赢得了独立。
▲东帝汶位于印尼群岛东端,距离澳大利亚很近
有意思的是,东帝汶的独立不仅将帝汶岛“一分为二”,属于印尼的西半部内还有一块东帝汶的小小飞地,即欧库西区。
欧库西区的面积只有815平方公里,一面临海、三面被印尼包围,与东帝汶主体相距100多公里,基本没有防御能力。
既然如此,东帝汶为什么能保留下这块飞地呢?
▲欧库西被印尼三面包围,一面临海,与东帝汶主体没有陆地相连
一、万岛万国
印度尼西亚拥有17508个岛屿,被誉为“万岛之国”,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大国,国土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亿,其中穆斯林占87%,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
16世纪之前,印尼群岛仅仅是一个群岛,从来没有实现过统一。星罗棋布的岛屿上生活着数以百计的民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语言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属于南岛语系。
▲印尼群岛有数百个民族,直到近代才整合在一起
群岛西端的一些大岛,如爪哇岛、苏门答腊岛等等,在7世纪左右出现了一些信仰佛教的政权。与此同时,随着阿拉伯文明崛起,阿拉伯商人和移民把伊斯兰教传播到印尼群岛,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由于海洋的隔绝,印尼群岛尤其是西部诸岛分裂为众多伊斯兰苏丹国。群岛东部的岛屿面积则普遍较小,人口不多,又远离通往中国和阿拉伯的航道,因而各方面发展十分缓慢,像帝汶岛的很多地方直到16世纪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一些东帝汶内陆原住民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以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为核心的印尼古代政权,名义上的疆域虽然包含大半个群岛,实际上却很少顾及到群岛东端的诸多岛屿,佛教和伊斯兰教都没有能够辐射到那里。
首先打破这种封闭状态的是葡萄牙人,作为大航海运动的先驱,葡萄牙人在1511年占领马六甲,代表着欧洲殖民者开始进入东亚地区。
由于国力相对弱小,葡萄牙人大多通过贸易手段从亚洲诸地攫取财富,尽量避免与强大的当地政权直接对抗。
▲葡萄牙殖民帝国一度囊括半个地球的海域
发现印尼群岛盛产欧洲急需的各种香料后,葡萄牙人便对整个群岛进行探索。帝汶岛由于面积较大(3.08万平方公里),香料资源极其丰富,又可以作为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因此被葡萄牙人选中成为主要的贸易据点之一。
帝汶岛上的土著处于原始社会形态,没有文字,更没有反抗能力。1556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登上帝汶岛,兴建港口、城市和教堂,并向土著传播天主教。他们把登陆地点称为“欧库西”,可以说是现代东帝汶国家的发祥地。
葡萄牙人还以帝汶岛为据点向周边扩张,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横垮印尼群岛的殖民网络,从中赚取了超额的利润。
二、殖民者轮番上场
葡萄牙人独占帝汶岛的时间并不长,“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崛起后,沿着葡萄牙人当年的路线侵入东亚,一路夺取斯里兰卡、马六甲等地的葡萄牙殖民据点,再进军印尼群岛,1605年占领安汶岛,1618年,又在帝汶岛西部登陆,不断挤占葡萄牙人的地盘。
欧库西无险可守,不利于防御,葡萄牙人不得不将殖民机构迁往帝汶岛东部的山地,在帝力重建城市和宗教中心,帝汶岛上形成了荷葡东西对峙的局面。
尽管没有陆地相连,欧库西仍然以葡萄牙人为主,天主教堂也继续行使职能,即使在1618年被荷兰人占领后同样如此。
▲葡萄牙虽然国力弱小但长袖善舞,保留了不少海外殖民地
17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荷兰人,18世纪则换成了英国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击荷兰殖民势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殖民地争夺,葡萄牙开始加强对几个海外殖民地的控制,1702年正式建立葡属东帝汶殖民当局,总督府设在帝力,欧库西则被荷兰人占领着。
相对而言,帝汶岛远离亚洲大陆,战略地位不是很高,英国一度占领过荷属西帝汶,等到英荷两国达成妥协后,英国便在1816年将此地还给了荷兰,换取荷兰放弃印尼群岛以外的其他亚洲殖民地。
▲绝大部分东帝汶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荷兰从此专注于经营印尼群岛,17-19世纪的300多年时间里,荷兰人完成了对几乎整个印尼群岛的征服,迫使各苏丹国承认其宗主国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印尼群岛的统一,在客观上塑造了现代印尼这个“万岛之国”。
▲荷属东印度
葡萄牙人虽然早就退出了亚洲殖民地的争夺,却利用英荷等强国之间的矛盾,保住了果阿、澳门、东帝汶这几个果实。东帝汶虽然最为偏远,除了能带来丰厚利润外,移民数量颇为可观也是葡萄牙尽力保住的主要原因。
▲印尼殖民地对荷兰意义重大,被誉为“女王的珍珠项链”
1856年葡萄牙与荷兰签订条约明确帝汶岛的划分,欧库西的主要居民是信仰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又是葡萄牙人在此地的最初殖民地,于是被还给葡属东帝汶,成为荷兰领地内的一块飞地。以帝力为中心的帝汶岛东部加上欧库西,就是现代东帝汶国家的前身。
面对数量众多的土著以及势力强大的伊斯兰教,荷兰人没有刻意推行荷兰语和新教,只注重搜刮财富,使他们与土著的关系十分紧张。当地土著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融合,开始形成印尼民族。
▲荷兰人对印尼的统治完全建立在武力基础上
葡萄牙人由于实力弱小,更注重缓和与土著的关系,大举传播天主教。
而当地土著没有受过早期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顺利地从原始信仰转向天主教,他们的语言也越来越多地掺杂进葡萄牙词汇,与其他土著有了一定差别,小小的帝汶岛最终形成了鲜明的宗教和语言分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葡等殖民当局越来越多地培养和利用土著精英管理殖民地,这些受到西方教育的土著留学生反而最先觉醒了民族意识,未来将成为民族独立的领导者。
▲葡萄牙殖民者需要借助土著的力量维护殖民统治
随着土著社会地位的上升,葡属东帝汶在葡萄牙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德顿语及文字,成为当地土著的通用语言,地位仅次于官方的葡萄牙语。由于受葡萄牙语的影响,德顿语与其他印尼土著语言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别。
帝汶岛被一分为二的格局使东帝汶土著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虽然他们与荷属印尼土著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相近,但两者之间的交流很少,缺席了印尼民族的整合过程,而是形成了东帝汶民族的自我认同。
▲日本法西斯一开始确实迷惑了一部分深受殖民压迫的亚洲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荷属印尼与葡属东帝汶都被日本法西斯占领。
为了清除欧洲殖民势力,日本法西斯声称要帮助亚洲民族觉醒和独立,实则是利用各地的反殖民力量,比如荷属印尼的苏哈托等人,在客观上加速了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带着余威归来,可他们想要恢复的殖民主义即将被时代大潮所淘汰。经过葡、荷、英、日四国殖民的东帝汶,对民族独立的渴望格外强烈。
三、万岛一国
荷属印尼经过4年多的残酷战斗,在1950年赢得了民族独立,帝汶岛西部由此变成印尼的西帝汶省。新独立的印尼在表面上承认东帝汶及飞地欧库西属于葡萄牙的现状,内心却有自己的想法。
▲大印尼主义所涉及的国家
印尼独立运动一开始便伴随着大印尼主义,印尼认为整个印尼群岛的土著虽然信仰不同,但应该属于同一民族,讲同一种语言。一心想要建立一个大印尼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
▲印尼的独立斗争非常残酷,因而催生了一支强大军队
这三国及国际社会都强烈反对大印尼主义,印尼不惜为此使用武力,还在1965年退出了联合国。印尼此举反而被国际孤立,不得不在1975年又重返联合国。
大印尼主义受到重创,剩下的唯一希望便是东帝汶。这是一个处在印尼包围下的偏远小国,没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背后又没有大国支持,似乎应该能够成功。
▲苏加诺是大印尼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
大印尼主义起起落落的同时,葡萄牙人相对温和的统治加上宗教作用,使东帝汶的独立斗争没有像印尼那样激烈。
可即使如此,独揽大权的葡萄牙总理萨拉查仍然感觉到了危机,在1951年将东帝汶殖民地改为海外省,企图用名义上的国民待遇换取东帝汶人民的效忠。
英法等殖民大国在50年代先后声明放弃殖民主义,民族解放和独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葡萄牙更依赖殖民地的输血,迟迟不愿顺应这股时代大潮,东帝汶独立力量被迫寻求印尼的帮助,其内部也有人认可“大印尼主义”。
▲印尼出动3万军队入侵只有2000兵力的东帝汶
随着世界反殖民运动的高涨,联合国在1960年通过决议,宣布东帝汶及附属地为“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
这个决议事实上否定了葡萄牙继续侵占东帝汶的图谋,为东帝汶独立提供了法理基础。
从1960年到1974年,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先后爆发武装起义,由此引发了葡萄牙国内的反独裁、反殖民运动。新成立的葡萄牙政府在1975年宣布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
▲东帝汶的多山地形有助于抵抗组织活动
东帝汶内部存在三股政治势力,分别主张独立、并入印尼、维持与葡萄牙的关系。三派的矛盾很快演变成内战,“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主张独立,保留德顿语和天主教信仰,因而获得最多的支持,占到了上风。
1975年11月28日,“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宣布脱离葡萄牙殖民当局,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此时,印尼终于露出了支持东帝汶摆脱殖民统治的真实意图,在其独立的9天后,即12月7日全面入侵东帝汶。
1976年7月,印尼宣布东帝汶成为本国的东帝汶省,印尼群岛至此变成了一个国家。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始终没有承认印尼对东帝汶的吞并。
四、恢复独立
东帝汶被印尼吞并后,欧库西从国家之间的飞地变成了省飞地,将其转隶西帝汶省也就成了印尼的内部事务。然而,印尼迟迟没有走出这一步,保留着这块飞地。
最重要的原因是,欧库西及整个东帝汶一直坚持不懈地反抗印尼的军事占领。印尼想要废除德顿语,并用伊斯兰教改变当地的天主教,从而激起了几乎全体东帝汶人民的反抗。
▲旅居澳大利亚的东帝汶人呼吁国际社会关注
东帝汶抵抗武装在广大山区打游击,印尼军队只能维持对城市的占领。尽管印尼军队占有人数和武器上的绝对优势,却始终无法消灭抵抗力量,进而消化整合东帝汶。
正因为如此,印尼不愿意进一步激化东帝汶的反抗意识,只能保留欧库西这块飞地。因为欧库西作为葡萄牙殖民者最早的登陆地,以及天主教最早的传播中心,对东帝汶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和宗教意义。
▲联合国监督下的东帝汶全体选举
即使只是为了安抚东帝汶人民,欧库西也不能被分割出去。更何况,欧库西是一个天主教地区,与周围信奉伊斯兰教的西帝汶省格格不入,管理上颇多不便。
东帝汶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大,历经20多年的斗争丝毫没有减弱。另外,印尼的扩张行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觉,与东帝汶隔海相望的澳大利亚,以及很多国家都支持东帝汶独立斗争,不断在各种国际场合进行呼吁。
▲联合国长期向东帝汶派驻维和部队和警察
1999年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印尼终于同意东帝汶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自己的命运。8月30日,在联合国的监督下,78.5%的东帝汶公民投票赞同独立。
联合国随即派遣维和部队进驻,并成立过渡行政当局。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宣布独立,首都帝力,官方语言是东帝汶独有的德顿语以及葡萄牙语。
当年9月27日东帝汶加入联合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成为亚洲最年轻的国家。对东帝汶人民来说,这只是恢复了1975年便已宣布的独立。
五、飞地难飞
基于那段悲伤的历史,东帝汶对印尼始终有一定的警惕,但印尼又是其唯一的邻国,人口和面积更超过其一百倍以上,因此,东帝汶必须与印尼保持正常的外交和经贸关系,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东帝汶的经济状况非常孱弱,只有一些传统农业,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06年4月,东帝汶政府更替又导致大规模骚乱,以澳大利亚为首的国际社会强力介入才得以平息。
▲国际社会援助东帝汶的救济粮
近年来,随着周围海域发现大量油气资源,以及多方面的外交拓展,改善与印尼的关系,使东帝汶的经济逐步好转,油气收入已经大幅度超过作为传统经济支柱的农业,但底子太薄,2019年人均GDP只有1238美元,不足印尼(约4000美元)的三分之一。
欧库西飞地自然随着东帝汶脱离印尼,成为东帝汶的一个区,相当于 “省”。如今人口5.7万人,占全国132万总人口的4.3%。91.4%的东帝汶人是天主教徒,欧库西的天主教徒比例更高。
▲由于陆地交通不便,东帝汶建有7座机场,最大的是帝力机场
东帝汶的交通比较落后,全境没有铁路,公路也不甚发达,飞地欧库西有一座小型机场,稍大的帝力机场只能起降支线客机,外国人需要从印尼或澳大利亚转机才能进入东帝汶。
欧库西飞地的面积仅815平方公里,距离东帝汶主体100多公里,由于隔着印尼西帝汶省而使对外陆地交通不太方便,陆路需要办理出国手续,但好在两国已达成协议,去本土可以通过海路或空中直达,无需办理任何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