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九一八,带你走进不为知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

密苏里战舰上遥望沈阳战俘营

麦克阿瑟签字后当场赠笔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受降仪式。代表盟军签字的是美国的麦克阿瑟。他用了五支笔才签完自己的姓名与军队,转身把前两支笔当场赠给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莱特和英军中将珀西瓦尔。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随即扑向战略资源丰富的东南亚,让当地的美英等国军队措不及防、溃不成军。1942年3月,菲律宾失陷在即,美国为了避免大名鼎鼎的麦克阿瑟沦为战俘,派专机将他接走,让温赖特将军接替他指挥。5月6日,温莱特和原英军驻新加坡司令珀西瓦尔率部投降。

美军将军温莱特将军在日本人的监督下宣布投降命令。只是,这日本军人怎么看都像小跟班儿。

温莱特将军率众投降

麦克阿瑟邀请这两位将军参加日本受降仪式并赠送签字笔,既是表达自己的深深歉意,也想让他们在经历了3年多的痛苦耻辱后扬眉吐气。

与春风得意的麦克阿瑟不同,温莱特和珀瓦西尔将军都很瘦弱,面带倦容。这也难怪,他们十几天前刚从战俘营获释。这个战俘营,不在东南亚,也不在日本本土,而在中国沈阳,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现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

走进盟军战俘营

战俘营大门

2009年初春,在美国夏威夷,我踏上密苏里号战舰,重温日本人的投降。2016年夏天,我从朝鲜旅行回来,拐弯去了沈阳,特别参观了三战盟军战俘营。

战俘营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5月免费对外开放。但参观者极少,连当地人都大多不清楚,出租司机还是在我们的指挥下,才勉强来到战俘营附近。

1942年10月,近2000名盟军战俘乘“鸟取丸”号从马尼拉航行1个多月到达沈阳

战俘营模型

锅炉房烟筒和水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短短5个月,日军横扫东南亚,俘虏盟军近20万人,日军为此开辟出许多战俘关押场所。

1942年11月11日,首批1281名盟军战俘从菲律宾乘船被运至奉天(即今沈阳)北郊的临时营区。1943年7月转至现在的战俘营中。

战俘营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150米,占地约4.5万平方米。当初有20处附属建筑,保留下来的主要有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日军看守所、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成为二战期间日本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完整的一座。

新建的展览大厅

沈阳市政府还在旧址边建了一座陈列馆,和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着200多名在这里死去的盟军官兵姓名。

1944年10月和12月,日军又在吉林省郑家屯(今双辽市)和西安县(今辽源市)设立了“奉天俘虏收容所”的第一和第二分所,关押盟军高级军官战俘,其中就包括美国的温莱特中将和英国的帕西瓦尔中将。1945年5月,他们多数被转至奉天的大本营。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关押盟军战俘国别最多、级别最高、数量最大的一座战俘营,是二战期间日本所设战俘营的典型代表。

根据1945年1月的名册整理,日军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及其第一、第二分所共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盟国战俘2018(又说2019)人,校级以上军官523人,其中准将以上76人;平均年龄26岁……

以战养战的技术劳工

战俘营中的取暖炉和木板床

我很是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不辞劳苦把这些战俘从遥远的东南亚运到中国,而且是东北?看了说明才知道,原来因为战争需求越来越大,日本实行“以战养战”政策。东北是重工业基地,这里有日军控制的多家军工企业,例如“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

这些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军工企业有大量先进设备,包括许多从欧美引进的,急需在这些方面有专业技术的人员。

战俘营住宿区

有机会就捣乱,这两战俘用大木块做小烟斗

可能因为看多了日军的残忍兽行,看多了纳粹集中营的灭绝人性,因此,坦率地说,对比盟军战俘在这里的生活环境,我并没有觉得特别糟糕,至少不会随便被枪杀,轻易被虐杀。或许是几个苦中作乐的战俘画家笔下的风趣,或者因为他们毕竟算技术劳工(我想如果只为卖苦力,抓当地中国人比从东南亚运来方便得多),多少有些利用价值。

不过,200多人死于这里,说明他们的生活还是悲惨的,只不过似乎比被任意屠戮的中国人好一点。731的“医生”也曾光顾这里,在他们的“治疗”下,不少人死于非命。不过这里终究不以活体实验为主。网上有些文章以此当标题,绝对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

战俘营小画家

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马康·弗蒂尔竟然用铅笔创作了上百幅漫画,成为他们劳作和生活的珍贵见证。

左:穿着地毯做的棉鞋取暖 右:抓虱子跳蚤

日本人尽可能往小房子里塞人

过于拥挤让大家都成了暴脾气

左:一个战俘被跳蚤咬得产生幻觉,认为跳蚤是搭降落伞下来的。右:看着跳蚤在床上蹦真不是件好事

左:饭里的硬物硌掉战俘的牙 右:大冬天让战俘挖工事根本挖不动

遛进来的狗和乌鸦都不幸成了饥饿战俘的食物

左:找到什么吃什么 右:下雨屋漏各种办法避雨

无论如何,在日本人手下做俘虏,日子都是艰苦的。战俘营里有各种惩罚,从关进直不起腰的禁闭室到日常体罚。但很佩服这几位画者的乐观精神,居然能把这样的生活画得风味盎然。

战俘见了日本人必须立正敬礼,如果动作不标准会挨打。以至他们觉得跳蚤都得立正排队报数。

“731”的医生来“体检”!!!

偷了根萝卜,明知被发现会被毒打,还胡作洒脱地吹口哨

那边有女人,中国女工!

一边干活一边想着家中的老婆

偷偷取暖被发现,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

一名战俘在炫耀他的新皮鞋,估计是红十字会寄来的。

战俘翻身变看守

日本投降,战俘成了看守。左上英语是“小但非常强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诏书》。

8月16日 美国营救小组跳伞抵达沈阳,被日军安排入住大和旅馆。17日他们进入沈阳盟军战俘营,战俘获得了自由。 

8月27日温莱特等人开始乘飞机离开沈阳。

9月11日最后一批638名战俘乘火车离开。

不过向他们宣布自由的是苏联人。苏联军官在美国战俘笔下,颇有中国人笔下的美国鬼子的绰绰风姿。

8月20日,一名苏联军官前来宣布他们自由了!

苏联带着盟军战俘接受日本看守的投降

看着还挺健康嘛,这大提琴是他们自己做的

获释的战俘们,无论体力还是精神都远比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强得多

回家了,再重逢

展厅中的模型,感觉这是英军将军级别的战俘

获救的布莱特中将(右前)等3人(左前与右后)。进行营救的一个少校(左中)黑黑瘦瘦更像战俘

这些战俘平均不过26岁,年轻的面孔年轻的生命,有些把生命留在了这里。

左边的水兵逃跑被抓回,然后被处决

曾经那样年轻,现在白发苍苍

战俘营中还有中国工友,他们之间语言不通,但心在一起。有的中国人为了帮助盟军战俘付出惨痛的代价。2007年,部分盟军战俘回到沈阳,见到了当年的中国劳工。

战俘与中国劳工在一起

战俘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九一八纪念馆前

尸骨也要归乡

美军不仅救回自己的被俘战友,还把死去的战俘的尸骨挖出来带回国,葬入阿灵顿国家公墓等地方。这一点,我很佩服美国人,越战结束多年,他们仍旧努力寻找着阵亡者的尸骨。

我对中国把志愿军的尸骨留在异国一直耿耿于怀。叶落归根,这是牺牲者最起码的权力,也是他们家人最后的愿望。因为莫名其妙的政治原因,让这些英勇的人们尸骨长留他乡,家人清明节都没有地方洒杯酒烧张纸钱,这是巨大的人性悲哀。

上:死亡战俘墓地旧址 下:运回美国的尸骨安葬地之一阿灵顿国家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