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华裔洁丝汀娜:双文化背景给我更多可能性

中国侨网10月1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华裔洁丝汀娜(Justina Ibrahim)出身双文化背景家庭,父亲是马来族,母亲是华裔。多年来,他们会庆祝两大种族的传统节日,欣赏不同文化的美食,洁丝汀娜更是通晓中、英文及马来语三种语言。目前,洁丝汀娜在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任职,业余时间还是一名健身教练。

Justina(洁丝汀娜,左一)与父亲Ibrahim Yasin及母亲王美玲。(新加坡《联合早报》/龙国雄 摄)

洁丝汀娜的母亲是华人,父亲是马来人。母亲王美玲(63岁)有个英文名“Violet”,马来名则是Norain;父亲Ibrahim Yasin(73岁),人称Ali(阿里),同样来自华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家庭——母亲是来自广东的华人,父亲则是马来人。

从小时候起,洁丝汀娜就处于两种文化中。小时候,华文老师给她取了中文名“珍娜”。从此在华文课本上,她都会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

父母来自不同文化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欢庆两个“新年”,即华人传统农历新年和回教徒的开斋节。“我们也吃粽子(馅料不含猪肉)、汤圆和庆中秋。”洁丝汀娜说。

在洁丝汀娜看来,父母对不同族群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深深影响了他们,从小他们一家都会一起斋戒,然后庆祝开斋节,也发“绿色红包”;华人新年的团圆饭则会到外婆家吃Halal食物,初一也会去拜年,分派红包,还会一同捞鱼生。

“我们家的节日就是比别人多,我们念书时也以华文为第二语文,马来话、英语和华语,是我们的共同语言。”洁丝汀娜说。

洁丝汀娜表示,虽然自己平时与父母相处其乐融融,但在教育问题上,妈妈却从不含糊。小时候如果华文考不好,妈妈就会教训她。她也曾埋怨母亲让她学这么难的华文,后来长大进入社会,就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我的同事都是华人,他们用华语交谈时,我也可以参与,很多人会主动跟我说华语,可能是我比较像华人。反而是我讲马来话时,他们会很惊讶。”洁丝汀娜说。

从新加坡理工学院生产工程系毕业后,洁丝汀娜进入电子业,做了一名规划员。五年后,因为本地电子业面对下行压力,她毅然转行,加入了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利用业余时间,洁丝汀娜考取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生产工程系的文凭,通过过努力升上了管理层。

“石油与天然气是男性主导的领域。20年前我的部门只有2个女性,现在是男女平均,有5男5女。”洁丝汀娜透露,刚升上管理层时,她跟中东客户开会,被客户误认是泡茶水的小妹,她的男下属反而被当成上司。

工作之余,洁丝汀娜还是一名健身教练。每周她会抽出5小时上课,吸引了逾百名各族人士参与。而会说马来语、英语和华语3种语言的优势,也为她带来了许多便利。“我现在主要教拳击皮拉提(Piloxing)和Bbarreless,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洁丝汀娜说。(康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