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致敬医者仁心!她一生接生5万多个孩子,包括袁隆平

她在产房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春秋,亲手迎接5万多个孩子来到人间,人们称她为“万婴之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昏迷中的她留下最后的声音:“产钳!产钳!”

12月23日,我国近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诞辰120周年。缅怀林巧稚,致敬医者仁心。

1929年8月13日,北平城内的协和医院产房中,一位年仅二十七岁的年轻女医生正和护士们一起忙着为一位母亲接生。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响起,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在出生登记档案上,这位年轻的女医生遵照新生儿父母的意见写下“袁小孩”这个名字。

多年后,人们都会感慨这一特别的“时空之缘”。因为接生的这位女医生,便是中国现代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日后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而她迎接来的这个小生命,便是日后被称为“当代神农”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医之魂

林巧稚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父亲曾留学新加坡,教女儿英文和先进思想。

“鼓浪屿的女儿”立志以爱行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出生在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1908年,她上蒙学堂(女子小学校);之后,就读于鼓浪屿怀仁学校(鼓浪屿女子高中);1913年,她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她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是位地地道道的“鼓浪屿的女儿”。

林巧稚

在林巧稚5岁的时候,母亲就因患子宫癌病故。母亲去世前极度痛苦的一幕,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长大后要救苦救难,并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理想: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林巧稚(二排中)与协和医学院同事合影老照片

考场义举开启征服协和医学院之路

1921年7月下旬,林巧稚和女伴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在考英语时,由于天气酷热难耐,女伴中暑晕倒在考场,林巧稚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女生将女伴迅速抬到阴凉处,仅用十来分钟,便迅速地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然而,回到考场,考试时间已过。所幸,在考场之外,她被考官发现了难得的素质:

1. 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在协和学习至关重要;

2. 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有序,这是当医生不可缺少的;

3. 她的各科总成绩并不低。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破格录取她入学。

那时中国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是英国、美国、法国的三到五倍,女人生孩子,就是到鬼门关走一回。而刚刚进入中国的西医产科,还被许多人看不起。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挑战妇女不能持刀的传统观念,为了那些还在用生命为无知买单的中国妇女,林巧稚毅然选择了妇产科。

协和医学院的淘汰机制极其残酷,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达到75分才算及格,且无补考的余地。林巧稚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努力,八年时间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开创了女生获此奖学金的先例。

身为助理医师已能独立完成大手术

林巧稚还在当助理医师的时候,就是一位出色的医生,独立地完成了第一例大手术。

一个深夜,协和医院遇到了一位子宫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轻妇女。当时林巧稚还是助理医生,无权处置这种病人,向科主任报告危急情况后,科主任让她自己做手术。她果敢地通知手术室,站上手术台,完成了医生生涯中的第一例大手术。手术的成功,也引起了医院更多人的注目。她被提前3个月由助理医生晋升为住院医生,比同班同学提前两个月接到继续任用聘书。

1940年,凭借出色的表现,林巧稚升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79年 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

“万婴之母”终生未嫁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终生未嫁,每天不停地在医院里忙碌,每年的生日,她都坚守在产房一线,她说:“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了”

家里的电话放在床头,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在上个世纪,有很多小孩被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是对林巧稚大夫深深的感激之情。

鼓浪屿毓园内的林巧稚汉白玉雕像

1983年4月22日,为病人和工作付出了六十多年的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此前她已被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折磨了5年之久。她的接生工作甚至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就在林巧稚逝世前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孩子。“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林巧稚一生亲手接生了五万多个孩子。逝世后,她留下了遗嘱:

1. 平生积蓄的3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

2. 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

3. 骨灰撒在了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重温

林巧稚的话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但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

“关爱,是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

林巧稚用对亲人的方式对待病人,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的肚子上,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每当产妇因为阵痛而乱抓的时候,林巧稚总是让她们抓自己的手,她后来说了原因,不能让她们去抓冰凉的铁床栏,那样将来会留下病根的。

“单有对病人负责的态度还不行,还得掌握过硬的医术。没有真本事,病人会在你的手下断送性命。”

前不久,有位老人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求诊时,出示了几张自家长辈的病历复印件,让医师过目。看到病历的落款,医师顿时震惊:这正是林巧稚70年前亲手书写的病历。

这份长达5页的病历,是1946年林巧稚在北平中央医院坐诊时写下的,记载的是一名王姓女子的病情,记录的诊断内容严谨凝练,字迹工整、一丝不苟。

“我们必须回归医学本源,医学本源是人的纯洁善良。”

协和医院因日军占领停办期间,林巧稚在东堂子胡同开办私人诊所。为了减轻病人负担,她主动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许多产妇把在林巧稚接产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等名字,以示对她的感激和纪念。

悬壶济世对于她来说,是用诚挚的信念、精纯的技艺,和患者共渡苦难,以获得内心安宁。

“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林巧稚家里的电话,每天晚上都要移到她的床头柜上。这是妇产科和她保持联系的“热线”。无论哪位医生值夜班,只要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随时可以打通这部电话。电话里能解决的问题,就电话里解决。遇到电话说不清楚的,她会起来赶往医院。

“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这是林巧稚的墓志铭。

来源: 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