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余杭瓶窑苕溪艺术团斩获亚洲舞蹈大赛金奖

2018-08-07 17:27 | 余杭晨报

日前,第二届亚洲舞蹈艺术节暨亚洲舞蹈大赛在新加坡落幕。瓶窑苕溪艺术团以一支自编自导的民间舞蹈《石濑花灯》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民族民间舞类非专业组中的最高奖项——金奖。

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654名选手。苕溪艺术团是本次国际大赛中浙江省唯一一支参赛队伍。该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收获无数荣誉:2007年获全国秧歌大赛金奖;2015年,其自编自演的以窑山文化为主题的舞蹈《窑山风情》在“中韩花歌节”上获金奖;在去年的浙江省中老年才艺大赛上,以一支《荷风嬉语》荣获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

“艺术团成员们平均年龄50岁,最大的59岁,大都不是专业出生,想要呈现最好的演出效果,只有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艺术团团长翁素萍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是零基础,不过都挺能吃苦,这次比赛前我们还连着好几天排练到凌晨12点。”

翁素萍介绍,此次表演的节目改编自传统非遗项目“石濑花灯”。“石濑花灯”是瓶窑镇的省级非遗项目之一,又名跳灯、耍灯,数百年前便在瓶窑镇彭公、长命等地流行。花灯用篾扎成,形式多样,一般高40厘米,圈径50厘米,上大下小,用纸或绢糊成,上绘花鸟图案。传统的石濑花灯表演者以少年儿童为主,表演者手持花灯,表演主要用交错排列变换阵式的形式呈现,欠缺舞台观赏性。“一味地照搬民间传统表演肯定不行,取其精华创新,才能更有生命力。”为此,艺术团请来了专业的舞蹈老师,将石濑花灯舞重新编排,使这一民间艺术更具观赏性。

实际上,除了参与国内外的各类表演、比赛,将本地非遗文化传播到各地外,苕溪艺术团的成员们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平日里,成员们经常出入瓶窑镇各村文化礼堂,义务教授村民传统非遗项目表演,并自发编排节目,将非遗文化送入村社。去年,瓶窑镇正式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送”到瓶窑各中小学。翁素萍担任起了瓶窑一中、彭公小学的非遗课程指导老师,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

(原标题《瓶窑苕溪艺术团斩获亚洲舞蹈大赛金奖》作者:余杭晨报 编辑:戚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