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在象州之三十九:古琶村与古琶茶
子民百姓
古琶村隶属妙皇乡思高村委,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部,1746年曾家始建,以村前三百庙作农具房存放犁耙,琶与耙同音而名。北距象州经妙皇至武宣三级公路1.5公里,距廖冰兄故乡大窝村2公里;东北距妙皇乡政府4公里;西北距古海底迷宫6公里,距象州县城10公里,交通和文化旅游区位优势俱佳。
航拍古琶村(区海平 摄)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早是一味中草药,有解毒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素有“茶叶百科全书”之称,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陆羽因之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茶,由药用渐渐发展为一种日常饮料。
广西象州之茶,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据茶圣陆羽所著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记载,茶叶“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说明象州是当时岭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象县志》记载:“象地宜茶,载于陆羽茶经,洵非虚构,盖本县境内,皆可种茶。”“本县境内,皆可种茶,而所产茶叶,以色香味三者言之,实不让各地名种,但制藏之法尚未精求,稍隔数月,香味俱失,以致不能大量生产,畅销远处,甚可惜耳。目今近城、寺村两乡,产茶较多,明火细茶,每斤约银毫五角,粗茶半之。其特佳者,中平乡有青山茶,色黄绿,味香滑。大樟乡有东温茶。瑶山中有瑶茶,色微红,极促消化,隔宿其味不变,但产额不多。”
象州所产茶叶中,当推妙皇乡思高村委古琶村古琶茶最有名气。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古琶村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长年上山采药医治久病瘫痪的老母亲,上苍感其孝心,引至深山中采回一种植物之叶,每日熬水服用。数日后,其母身体竟然神奇般康复。少女把该植物挖回在村旁栽种,每日取其叶熬成凉茶,供周边村民饮用,姑娘喝了脸色红润,小伙喝了身强体壮,老人喝了延年益寿,当地人称之为古琶茶。
目前,古琶茶已是采用先进技术和民间传统方法精制加工而成的无公害茶,并于2019年5月初获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正式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日本种茶鼻祖,有“日本的陆羽”之称的荣西禅师在其所著的《吃茶养生记》有“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的记载。德国专家评出十大的健康长寿食品包括苹果、鱼、大蒜、草莓、胡萝卜、辣椒、香蕉、茶叶、大豆、牛奶,茶叶名列其中,喝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日渐广为人知。
中国人以茶为能事,把茶香、书香、墨香雅称为三香。不少人清晨起床喝早茶;上班后先泡上一杯茶,以茶当水,边工作边喝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或香茶,边谈工作边喝茶,或边聊天边喝茶。文人墨客,清茶或香茶一杯,或淡风论雅,或谈论诗书。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其乐融融。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可以说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喝茶品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也是养生保健之必须。
古琶茶园(区海平摄)
古琶村种茶历史悠久,几乎家家种茶,人人喝茶。村民白天下地干活以茶代水解渴者众,晚间呼朋唤友喝茶聊天已成习惯。喝茶有益健康,古琶村人明显长寿,寿过八旬者为数不少,而且近10多年寿过百岁者就有2人,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在古琶村,应依托该村地处金秀大瑶山西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污染少,以及古琶茶有益健康曾作贡品进献皇宫,产品一度远销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优势,大力发展富硒茶叶生产,注册“富硒古琶茶”商标,打响富硒古琶茶品牌。助力富硒古琶茶向北打入桂林国际旅游市场,进而“东融”打入广东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东南亚市场,帮助茶农增收致富奔小康,打造富硒茶叶产业村。同时,引导帮助村民立碑宣传保护村旁仅存一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老茶树,供游客观赏。保护开发该村现存数十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老茶树,吸引游客前来参与茶叶采摘、烘炒、品尝体验活动,感受该村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引导帮助村民深入学习茶艺、展示茶艺,广泛建立家庭茶室,打造茶艺学习体验特色村,吸引游客参与茶艺学习体验,带旺人气促销茶叶,增加茶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