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让烈士活在我们实实在在的敬仰之中

□易国祥

美食博主徐志辉在旧书网淘食谱时,偶然发现一张志愿军烈士登记表和一张烈士照片,毅然花1500元钱买下。然后又奔波千里,辗转找到了烈士老家,亲手将两件烈士遗物交给烈士的亲人。(7月21日《人民日报》)

《网购买到烈士遗物!他做了一个决定……》一文,看得无数网友泪目。这里有双重感动,一是71年前牺牲在著名的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场的烈士田春山的遗物终于回到故里;二是与烈士无亲无故的年轻人徐志辉用暖心和善行成全烈士与亲人最终的“团聚”。双重感动归结一个道理:都说英烈流芳千古,然而,他们只会活在后人实实在在的敬仰之中。

我也被深深感动,感动中想起今年5月底之前自己做的一件事。我要赶在月底出境远行之前,完成对参加过1979年2月自卫还击作战的老连长的采访。原因是,一是老连长年事已高;二是得知老连长当年有一个遗憾,即战后转业时对连队战友很想说又没说成的一番话;二是连队战友正在组织撰写参加史,我是当年参战时的连队文书,有责任让当时连长的所思所想所为留下来。于是,在远行前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我在武汉通过三次视频连线,终于完成了对远在苏北的老连长的采访,并形成了4000多字的文稿。

这件事赶在5月底之前,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连长这个月满80大寿。本来是想了却我的一个小心愿,没想文稿在群里推送后,众多战友说,这就是我们连队的参战史,是我们共同拥有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当年连队参战时,连长的三个孩子随妻子留守营房,现在已经人到中年的他们,从这次采访中才比较完整和充分地了解到父亲当年埋在内心的亲情与准备为国捐躯的豪情。通过这篇文稿在网上传播,很多多年失联的首长与战友联系上了,我们团后来的团首长看了,也为当年老连长这一代军人为了国家利益而义无反顾、抛家舍口而深深感动。

我本人通过这次采访,也获得了当年在连长身边不曾感知到的许多历史及他本人的真实想法。比如,老连长当年是怎样与随军在身边的四个妻小告别的,比如带领我们出境作战的师长就是当年在朝鲜长津湖战役时被记集体二等功的我们连(当时的警卫连)副连长,以及我们这支英雄部队的历史,等等。

我说个人这件事的经历,是想说明,徐志辉送烈士遗物到烈士亲人手上,表面上看,是一次义举而让自己“出圈”,实际上是他经历一次正能量的洗礼,是年轻人思想情感的一次历练与人生收获,同时,这件事会给身边的人,给烈士的后人,给社会,给无数网友,带来的一次极接地气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如果说我要感谢老连长接受和配合我完成这次采访的话,徐志辉一定是感慨这一次网购缘分,感谢英烈田春山,更加敬仰无数革命先辈为了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

现在旅居新加坡的我,看到这样两句话:“我们没有可歌可泣的战绩”“我们没有经受过真正的考验”,这是七月作为“军人季节”的新加坡人的一种感慨。对比我们中国,人民军队有成长的苦难更有胜敌的辉煌,有曲折道路更有永恒的精神价值。这是现代年轻人成长和面向未来的宝贵资源。面对这笔宝藏,我们需要恢宏的文学艺术巨制来演绎与诠释,也需要徐志辉这样普通的人随时随地有暖心用善行来珍惜与铭记。英烈能够活在我们实实在在的敬仰中,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具有一往无前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