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全面小康看建邺:浩荡长江崛立江“新”洲

新华日报

编者按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强富美高”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省、市委全会发出打赢“收官战”、夺取“双胜利”的动员令,建邺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锦绣建邺”的奋斗目标。《南京观察》记者深入街道社区、走进园区板块,对话双创人才、实录群众心声,今起推出“全面小康看建邺”系列报道,深度观察“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怎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颜值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奋力走在前、做示范。

浩荡长江,奔流入海。入苏第一站的首个宜居岛,是南京江心洲。

从阡陌纵横的农田水乡,到中新合作新典范;从捕鱼种菜的江中孤岛到崛起“人工智能 水科学”绿色产业集群;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四新”居民……站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回望,江心洲之变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巨变背后是不变。江岛巨变之中,不变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是对生态基底近乎严苛的坚守,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新思想为引领,以新理念为导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在美丽江苏、锦绣建邺的‘坐标系’下,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盘棋’中,坚定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江岛蝶变之路。”江心洲街道党工委书记翟晓黎说。

江心洲变江“新”洲,坐看“江豚蹴浪花”

仲夏以来,天气持续晴好,江心洲夹江侧,不时可见长江江豚现身江面,三五成群,欢逐嬉水。江豚被称作“微笑的精灵”,是长江生态的“检验员”。坐看“江豚蹴浪花”,尽显长江水质之优,江岛生态之美。

“江心洲是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少有的位于主城范围的江中洲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依江而生的江心洲,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江心洲街道办事处主任翁侃说。

践行国家战略,江心洲“铁腕护江”——岛上江堤内外3平方公里的自然滩涂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全岛20多条河流多数水质达Ⅲ类水标准;保护江豚,岛上建立长江水资源与江豚保护研学基地,成立江豚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沿江志愿者24小时不间断巡查。街道环保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往岛上很多小饭馆主打江鲜,如今都换了菜谱,纷纷转型。”

岛外大江畅流,岛内绿荫环绕。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规划之初,江岛就确立了生态湿地“零损失”的“硬杠杠”,将生态优先作为全岛开发建设的“关键词”。发展过程中,遵循“能不动就不动,实在不行就少动”的原则,体现江岛生态特色的原始景观,数十年如一日受到最大限度保护。

在青奥森林公园附近,岛上原有的3万平方米池杉林受到悉心呵护;在洲头,江心洲葡萄园特色生态景观全部保留;在岛内,原生态的乡村河道被疏浚拓宽、连片成网……空中俯瞰,25公里滨江风光带环岛蜿蜒,犹如“绿色项链”,沿岛行走,红白相间的灯塔依岸延伸,“南京小垦丁”刷爆朋友圈。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十余年开发建设,优质的生态环境依然是最鲜明的底色,江岛的城市面貌却发生了翻天巨变。江岛人说,“以前出岛要坐轮渡,现在夹江大桥、长江隧道、地铁10号线四通八达!”“我们的安置房是精装修的,周边生活配套也一应俱全。”“金陵中学新校区今年开工了!”“江心洲变成了江‘新’洲!”……

今年6月底,举“市”瞩目的南京长江五桥顺利合龙。开通后,江心洲又多一条承南启北的快速通道,一举打开岛南发展新空间。

农业岛变科技岛,打造“开放桥头堡”

十几年前,中新生态科技岛项目开发伊始,江心洲人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与一般性国际项目相比,江岛的产业选择必须考量更深、视野更远。一方面,全岛15平方公里土地,超一半面积为生态湿地,按照居住和产业用地1:1的规划,可出让用地仅相当于半个多玄武湖。另一方面,生态科技岛是“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后我省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江岛的产业选择和创新发展,事关南京乃至江苏的对外合作。

“发展空间有限,意味着江岛只能走集约、高效发展之路;合作层级更高,决定了江岛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国际的视野,集聚高端资源,发展前沿产业。”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分析,螺蛳壳里做道场,紧扣“科技”“生态”主题,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江岛最终锁定“人工智能 水科学”绿色产业体系。

历经十余年发展,江岛从农业岛蝶变科技岛,产业迎来爆发期。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纷纷落户,国际水协会全球运营中心等国际知名水企纷至沓来。尤其今年以来,虽受疫情影响,江岛高质量发展却风头不减——5月,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AI研发总部基地开工建设;6月,全国首个数字化云启产业基地正式开园;本月底,2020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将在岛上举办。江中小岛已然崛起“人工智能 水科学”产业高地。

岛上每一个好消息传来,街道工作人员都颇为振奋。因为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他们辛劳的影子。今年疫情期间,街道一对一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前的人员返岗、防疫物资储备等工作;打通企业发展痛点堵点,街道依托社区网格常态化开展走访;7月,整合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108项便民事项;靠前服务,街道全力为经开区土地挂牌、项目落地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推进“园街融合”,发展“与岛共舞”。江心洲的干部表示,今年是南京的“企业服务年”,街道每个人都是服务全岛经济发展的“编外人员”,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就是优化全岛营商环境。

“加快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共襄中新合作新典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站上中新建交30周年的发展风口,贯彻落实南京“四新”行动,园区将与国家战略机遇同频共振,与南京产业发展同向而行,打造中新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共举一座世界级人工智能岛。

原住民变新市民,共享“江中幸福岛”

江岛建设日新月异,发展阵痛接连来袭。特别是原住民洗脚上楼后,开放环境与封闭居住、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带来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

“安置房小区转一圈,看到最多的就是牌桌;小区是人车分流设计,不少居民硬要把车子开进去;楼栋杂物成堆,第一次清理拖走将近500吨……”2014年岛上一期安置房交付时的“乱象”,洲岛家园社区多名社工至今记忆犹新。

“江岛的发展,离不开江心洲居民,也取决于江心洲居民。”翟晓黎说,必须提高原住民的综合素养,让拆迁后口袋鼓起来、身体闲下来的原住民拥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适应家园的巨变,融入生态科技岛的高质量发展中。

兴文化,育新人。早在2017年,江心洲街道就牵手南京艺术学院,开设“美好生活文化育民‘八个一’”全民艺术课堂。围绕学一套礼仪、看一场电影、写一手好字、唱一曲好歌、拍一组美照、读一本好书、跳一支舞蹈、做一生文明交通人“八个一”育民项目,南艺专家教授对全岛居民开展文化艺术轮训。去年,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实施以“参与新实践、学习新本领、开展新创造、乐享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居民”培育工程,选树典型,弘扬新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激发洲岛居民文化创造力,街道鼓励居民写家园、说家园、唱家园。“过去洲岛行路犯愁,大坑小洼硬同骨头。昔日天堑桥通南北,江底隧道地铁公交……”江心洲中学退休老师钱扬波多次创作诗歌反映江岛之变;近年来,歌舞《一江水·洲岛情》、群口相声《爱在江心洲》等一批反映江岛生活的文艺作品在群众当中口耳相传。

江岛居民变了!越来越多的人从酒桌、牌桌,走向广场、舞台。洲岛家园社工说,社区组建了多支文体队伍,不仅在岛内表演,还去区里参加比赛,不少居民最热衷的就是上台展示自我。

江岛居民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适逢南京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记者近日再访芳华苑等安置房小区,发现小区环境干净整洁,电瓶车停放整齐有序,小区还专门设置了宠物方便箱。去年洲岛家园社区安置房小区物业费收缴率高达99%。

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儿也不一样了。今年防汛抗洪期间,全街党员干部、志愿者超300人参与巡堤,白天“娘子军”上,晚上男同志上,甚至吃住都在大堤上,江岛的党员干部却没有一个叫苦喊累。超历史特大洪水过境,江心洲“稳稳的”。

“十余年开发建设,江心洲实现了从城郊农村到新型城镇再到新加坡式花园城市的惊人跨越,江岛人也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再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居民的跃升。”省文化馆馆长戴珩说。

今天的江心洲一切都是新的。江堤是新的,道路是新的,景观是新的,产业是新的,人是新的,生活也是新的。大江为证,江心洲,已然蝶变江“新”洲。(鹿 琳

周月江 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