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名家作品赏析 | 解读蔡丽双“灵秀体”书法(作者 汪义生)

蔡丽双

蔡丽双,国家一级作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文化艺术界联会主席、香港中华文华总会副会长兼执行监事长,已出版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的《星光下的情怀》、获中央军委批示到四大军区赠书的《鱼水情深》等九十多部个人专著,作品入编《大学语文》课本等,多次举办全球性的「蔡丽双杯」:《祖国情》《故乡情》《图书缘》《草原颂》《赤子情》《中国梦》《草原情》《家国情》的散文、散文诗、新诗、歌词和「清丽双臻」及「曼丽双辉」填词大奬赛等。

蔡丽双

解读蔡丽双“灵秀体”书法

上海 汪义生

欣赏蔡丽双博士的“灵秀体”行楷,深感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笔划线条造型来表现的视觉艺术,作品充分表现出汉字结构组合的特点,有主次,有正斜,有张弛,部首间相互照应变化,章法上也体现了整体的虚实动态。欣赏蔡丽双的“灵秀体”行楷,领悟到书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人独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作品墨彩斑斓,涵蕴骨力,气度平和,玲珑剔透,端庄多姿,开阖得宜,线条明快而畅达,潇洒而优雅,字的虚实、疏密、聚散都极见功力,一派大家风范。欣赏书法,如能走进书法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书法家的美学观、价值观,无疑能加深对其作品的鉴赏力。前不久,我参加在福州举办的“蔡丽双杯赤子情”全球华文新诗大奖赛颁奖典礼,典礼圆满结束后,对蔡丽双博士作了一次专访,请她谈谈对书法艺术的见解。

蔡丽双

“左手写诗,右手写书法”的才女

蔡博士具有诗人和书法家的双重身份,并且堪称诗、书双绝。我们的话题就从诗与书的关系入手,探讨诗、书的美学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蔡博士为何不限于写诗,而是还兼及书法呢?这些问题是蔡博士非常感兴趣的,听得出她对此有过深入研究,作过认真思考并有深刻的感悟。

蔡博士被誉为“左手写诗,右手写书法”的“两栖”才女,这一刻在写诗,下一刻又在挥毫泼墨,能两支笔交替使用。我想到古代文人称“诗书同体”,当代人认为“诗书殊途同归”,于是向蔡博士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诗歌与书法究竟有怎样的连系,您同时习诗、习书法,会有相得益彰的收益吗?”

蔡博士显然对此早已了然于胸,不假思索地说:“诗与书可以用孪生姐妹艺术来作比喻,二者异体而神似,异迹而同趣。”蔡博士指出,诗与书在创作时表述形式和表现手法看似不同,但二者在审美特征上是相通的,她在交替创作诗歌和写书法时,深深地感受到二者之间是心心相映的伙伴关系。诗人以诗表达思想感情,传达自己的观念,但往往不是直白的表露,而是采用隐形的手法,诗人想要表达的东西是隐藏在语言背后,时常用暗喻等手法,诗中抽象的理念、哲思读者需思而得之。一首好的诗,它的诗意总是隐含在形象、情理、语境等诸多因素之中,成为一种引人追寻的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美质。汉字是书法的载体,现代汉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而象形文字中就充满音韵和诗的律动,所以说,诗与书具有同一性,即具有同“根”同源的特征。

有人把书法的境界描绘得很玄妙,我忍不住问:“您在写书法时,究竟要表现的是什么?”

蔡博士沉吟片刻,笑着说道:“你想的这个问题,要详尽地讲述清楚,恐怕都可以写一本书,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都好奇地对我问过类似的问题,这正是中国书法独一无二的地方。”为什么说书法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的一份艺术瑰宝呢?蔡博士的回答使我有茅塞顿开之感。她指出:世界上所有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源于形而下的物质,如天地、红尘滚滚的社会生活,而中国书法则是一个异类,它源于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出自人的心灵。中国文化特别注重心灵的感悟,在中国古代,书法的地位要高过绘画,这是因为画的意境能从自然景物中获取,而书法的意境只能源于心灵,故杨雄称书法为“心画”。蔡博士动情地说:“中国书法汇聚着我们华夏民族全部最生动、最深刻、最美的内涵。在所有艺术门类中,书法或许又是最难完善的艺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要用横竖撇捺勾点这样几种笔划加以表现,实在是勉为其难。相对于中国文化的恢弘、深邃,书法难以尽善尽美,就像人,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说,书法艺术无止境,正是这种艺术充满生命活力的表现,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苦其心志,锲而不舍地上下求索。”

说起平时进行诗歌和书法创作时的美妙感觉时,这位诗界和书法界的才女很陶醉地说:“交替使用这两副笔时,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领略其中美妙的。当诗中飞扬的意象令我情感激荡时,常常会油然而生一种冲动,迅速铺开宣纸,挥毫泼墨,此时笔下的线条彷佛在追逐着诗意,产生了对艺术的顿悟,并在宣纸上直接诉诸视觉,心灵中便会充满一种难以形容的愉悦。”听了蔡博士的这番话,使我对平时人们所说的“意境美是诗、书的共同属性”这句话有了很实在的感受。蔡博士进而分析道:书法在艺术上具有双重性,书法并非对可见的客观事物作具体摹写而产生的具体形态,从这一点上看它是抽象的。然而,书法的抽象,并非纯概念的抽象,这是因为汉字是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因此,中国书法又有形象特征。书法这种兼具抽象和形象的艺术特征,与诗歌在创作时兼具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非常相似。

听了这番话,我明白了这一事实:在对诗与书法意境的深层开掘过程中,蔡博士的才艺得到了迭加和放大。诗与书在蔡博士的笔下碰撞、交融,产生了崭新的艺术元素,二者从内容到形式构思,相互补充、渗透和转换,形成了一条血脉相融的通道。难怪,在蔡博士的诗中,可以领略到“灵秀体”书法的气韵;反过来,在她的书法中,也能品味出她的诗的灵动意象和秀美的情境与情思。

书艺的形与神

蔡博士的“灵秀体”书法,以行楷见长。

她的楷书师颜、柳体而不拘泥,自出机杼。她在十多年的习字过程中拜过多位书法高手为师,在习楷方面下了苦功夫。蔡博士说:“楷书自汉末孕育,经魏晋而隋唐的发展变化,成为汉字日常应用书体。楷书艺术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不仅是书法入门的门径,而且成为一种与其它书体相并列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

蔡博士取出她的一张楷书条幅,细细分析,使我了解了楷书的鲜明特征。楷书在每一个点画的角色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就这一点而言,其它任何书法都没有楷书这样完整、清晰。书写楷书时,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每个笔划角色都是非常明确、不能取代、不可移易的,它具有在艺术空间里的唯一性。但楷书的规范并非一成不变,我在欣赏“灵秀体”楷书时,领悟到,蔡博士书写楷书在遵循楷书规矩的同时,又充分表现出“灵秀”的韵味,一点一画有详略,有动静,有快慢,因而“灵秀体”楷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书法形态,而不是一个固化的书写模式。

蔡博士近年来写得最多的是行书。她笑着对我解释:“向我索要书法的朋友太多了,而写楷书太费时间,所以写行书慢慢就写顺手了。”蔡博士的行书在循章法的同时常常随机生发,拓展了作品的境界,妙不可言。我观蔡博士的行书,觉得最大的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可谓天衣无缝。根据所书内容,或柔,或刚,或刚柔相济,透过线条的枯湿转换,点画间微妙的呼应,线与线的排列错动,字形的斜正对比、大小参差,章法的整体动态变化,可以领悟到一种“灵与秀”特有的多种艺术元素相融互渗的情韵,欣赏者能穿越笔墨透视到书法家那澹定高旷而又优雅明丽的心灵世界。

蔡博士的诗以讴歌真善美为基调,其“灵秀体”行楷如云流水,洋溢着潇洒飘逸、委婉清丽的灵动秀美气息。然而“灵秀体”书法并非拘泥于一格,而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所变化。如新近出版的蔡丽双《鱼水情深》评论集《慧心挚语》一书中就收入不少蔡博士的书法,都是讴歌驻港解放军指战员的,充满铁骨铮铮的阳刚之气。以《将军心语》为题的书法作品为例,于“横直撇捺勾点”这些笔划之中,显现出诗中的将军“胸罗百万兵”的冲天豪迈之气。然而,“灵秀体”书法的阳刚,又浸润了书法家的个性,这使我联想起观赏蔡博士操练八仙剑时的感觉,既有勇猛矫健、气吞霄汉的刚烈之气,又有灵动飘逸、神游幻境般的柔美,具有刚柔相济的韵味。

谈到书法的气韵风格,蔡博士强调指出:“书法作品展示的不仅是笔法、墨法、水法、章法等技艺,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操、人文修养、精神追求。在我看来,后者的因素越多,越显着,其作品就越有价值,越令人喜爱,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蔡博士举了颜真卿和饶宗颐一古一今两位高人为例:颜真卿在书坛极受尊崇,除了他书法功力极深之外,与他在“安史之乱”中宁死不降,最后浴火取义有关;而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周身洋溢着沉潜治学的静气和涵养道德的骨气,这又与他翰墨中的金石之气、丹青中的灵动之气相融合,从而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气象。蔡博士强调说:“书品与人品确实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具有一致性,所以,古人把学书法比作学做人。古人倡导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陶冶情操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能开阔人的眼界,帮助人修身、立德、明理。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多为饱读诗文,博览群书、文化修养极高的文化大师。古代的大艺术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等;当代的如齐白石、徐悲鸿、林散之等艺术家莫不是如此。他们首先是饱览群书的大文豪,而后才是著名的大书法家。”

我想,蔡博士这笔“灵秀体”书法遐迩闻名、博得八方喝彩,与她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读,肯定是分不开的。

为普及书法教育鼓与呼

今天,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走进千家万户,汉字书写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日常生活不再密不可分。大多数人用笔尤其是用毛笔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每况愈下。记得我们念小学时有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写字课,而在今天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中小学书法教育已陷于停顿状态。我问蔡博士:“您认为今天的中小学生还有必要学习书法吗?”

蔡博士的回答是肯定的:“尽管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但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的汉字书法教育,意义非比寻常。”蔡博士首先强调普及汉字书法对于接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命脉,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的重要意义。书法,是由汉字书写发展衍生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全世界只有汉字书法可以作为室内艺术装饰品。2009年9月,中国书法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蔡博士如数家珍地说道:“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东南亚汉字文化圈,书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例如,新加坡每年春季都举办全国性的‘挥春’书法比赛,参与者从幼童到老人遍及社会各个年龄层次;日本的小学、初中,书法都被列为必修课,到高中学习阶段作为选修课,大学文科设有书法专业;韩国把习书法称为‘书艺’,该国还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对于汉字书法的文化传承,这些近邻比我们重视多了。”蔡博士从多个层面概括了普及书法的重要意义。

其二,中小学校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在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普及书法教育,目的不在于将来一定要当书法家,其重要功能是接受艺术熏陶,这对塑造健全的人格很有帮助。蔡博士指出,孔子倡导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必修课,书法就是其中一项基础学习内容,幼童开蒙要举行开笔礼,学会书写汉字的规矩法则,由此正式迈出修身学习的第一步,踏上进入中华文化殿堂的阶梯。蔡博士很动情地说:“在习书法时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你会自然而然地将主观世界的想象思维和情感运用二者融为一体,进而产生美的视觉感受,达到以字表意、传达情感的艺术境界,从而体悟到汉字在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如何产生出艺术表现、欣赏的功能。从书法中你能领略到儒家精神的‘中和之美”,道家文化的飘逸超脱和无所拘束,佛家文化的内心超越,从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说‘以字正心’,确实是有道理的,通过学习书法,可以陶冶人文修养,端正思想行为,提升个人艺术境界,坦荡襟怀,于潜移默化之中塑造人格。当然,这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三,学书法有助于思考,具有养生功能。蔡博士指出,如今处于信息爆炸年代,人心浮躁,浅尝辄止的“快餐式”阅读方式流行。打开计算机,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迅速浏览一下标题,一扫而过,不懂就“百度”,人们似乎觉得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深入细致地学习思考。练习书法可以促进人静下心来学习思考。蔡博士在练书法时有切身体会:自从学书法后,就注意阅读各种艺术鉴赏类文章和专著,阅读中国文化类的书籍,从而大大丰富了历史和美学知识,提高了哲学水平。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休闲生活对于养生的重要意义。今天,在业余时间练书法,已在工农商学兵政党中盛行,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都有不少人在执笔学书法,使书法成为一种普遍适合的修身养性、休闲养生的生活形式。蔡博士笑道:“我长期以来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却仍能有充沛的体力、精力,和我勤习书法一定有关系。”

蔡博士总结道:“书法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应付社会生活实用书写的功能,在当今时代已经淡化,但随着社会发展,对书法又形成了新的角色定位,它在今天国家大文化建设格局中的多种价值正在不断凸显、发展,我相信,书法家可以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书法氛围中创造新的辉煌。”

听蔡博士纵论中国书法,真是开拓了眼界,大长见识,也提升了我对“灵秀体”书法美学特征的认识,提高了我对蔡博士书法艺术的鉴赏力。

汪义生

(汪义生,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1982年起致力于华侨华人研究,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及世界各地华文书报杂志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已出版《儒商学》、《儒商列传》、《香港文学史》、《世界华文文学概览》、《蔡丽双新诗赏析》、《诗爱飞天宇》等十多本专著,曾获中国图书奖等奖项。有些论著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受到瞩目。)

蔡丽双

蔡丽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