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海鲜舫,1996年周星驰《食神》的取景地,不久前永远地驶离香港了。
离港当天,不舍的香港市民自发来到港口送别,拍照留念。
然而不久后,噩耗传来,珍宝海鲜舫在南海附近遭遇风浪。
虽然目前仍未沉没,但永别已经是必然的宿命。
后续珍宝海鲜舫恐怕难逃被凿沉
港片的辉煌曾影响了70、80、90三代人。
所以曾作为《食神》《无间道2》取景地的珍宝海鲜坊,早已不仅是一艘船,更是很多人青葱岁月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不仅是在为它的命运而唏嘘,更是尘封的记忆突然来袭。
它提醒我们,一个时代落幕了,黯然销魂饭只剩黯然。
而同期,新一届港姐又开始了选拔。
估计每一个曾经历过港姐巅峰时期的观众都会感叹一句,佳人难再得。
香港,为什么再难出红极一时的大美人?
港姐&港片的巅峰20年
港媒曾有这样的说法:
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亭,也不是海洋公园,而是香港小姐。
1973年开始,TVB正式承办香港小姐选美。
第一届就选出了赵雅芝(第四名),随后1979年钟楚红同样被选为第四。
上图左一:赵雅芝;下图:钟楚红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小姐迎来了黄金时期,几乎每一年都有不可复制的惊人美貌借由港姐走进公众视野。
张曼玉,1983年,亚军。
邱淑贞,1987年,退赛。
李嘉欣,1988年,冠军。
陈法蓉,1989年,冠军。
袁咏仪,1990年,冠军。
郭蔼明,1991年,冠军。
蔡少芬,1991年,季军。
李绮红,1994年,季军。
而港片和港姐,是互相成全的关系。
港姐为港片提供新鲜血液,港片则是不少港姐出道的理由,而有优秀港片角色加成的美人,才愈加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张曼玉当年参加港姐的目标,就是出道做演员
因此香港影视业最野蛮生长的繁荣时期,几乎是与港姐的巅峰一代同期。
尽管在1975年之前,已经有过了横空出世的李小龙,成龙也已经凭《醉拳》打响了名声。
但要说香港电影影视的鼎盛,还得数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
这个时期,香港每年都能轻松产出几百部影片,电影总产值常年位居亚洲第一,随口就能说出这个时期的一众经典影片。
以成龙李连杰为首的武侠动作片:
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搞笑喜剧片:
以周润发为代表的的热血英雄片:
而港姐们的出演,也组成了观众对于港片不可磨灭的记忆。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期的港片影响了海内外几代观众的审美。
野蛮生长的香港:乱世出佳人
但其实,当时在香港很多红极一时的女明星,祖籍都不是香港。
她们有的是出生前就全家搬到了香港,有的是幼年移居,不乏有外国血统。
比如李嘉欣的祖籍是上海,澳门出生,父亲是葡萄牙人;王祖贤,祖籍安徽,出生于台湾;张敏出生于上海,小时候全家移居香港…
为什么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香港?
背后原因无他,资本是水,人就是鱼。
1960年代是香港经济转折点,此前上海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心。
不仅大量的内陆资本南下,更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外部资本进驻。
其中就包括邵逸夫兄弟在上海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
而彼时的香港更是以“自由港”闻名。
凭借较为自由的投资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高度密集的资本和人才,还有移民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资本的良性循环。
在内陆相对混乱的时期,经济野蛮生长的香港,自然吸引了那些较为富裕的内陆家庭陆陆续续搬迁到香港。
乱世,却帮助香港聚集起了足够多的人。
甚至不乏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和混血儿,频繁出佳人的可能性自然大大增加。
而60年代南迁到香港的影视业资本,经过了多年积累,在70年代凭借李小龙走通外销道路,80年代后又进驻全面开放的大陆市场。
一时间,来自国内外的资本、资源、人才都疯狂地涌入香港影视业。
香港影视业有钱,也舍得砸钱。
就意味着一个普通的女孩如果能够进入香港演艺圈,就有摆脱贫困和外债甚至一步登天的可能。
比如为母还赌债的蔡少芬,和14岁起勤工俭学的李嘉欣。
基数有了,刺激也有了,百花齐放、群芳争艳自然是水到渠成。
从这一层意义来讲,也难怪说香港小姐是香港的名片。
港姐比赛能够汇集海内外美女,正是香港当年特殊经济地位的表现。
香港野蛮生长的B面
黑帮、暴力、赌场
香港经济的野蛮生长也有其B面。
回归前饱受殖民之苦的香港,只被英国人和葡萄牙人看作是商业港口,眼里只有它的贸易属性,怎么会把当地国人的生活放在眼里。
在殖民者的懒怠和放任之下,香港迅速燃起了黑帮势力的火焰。
他们大肆经营各种娱乐场所(赌博、鸦片),走私违禁物资,庇护逃犯,聚众打架,当街火并。
在1842年,英国人刚刚割占香港之时,历史上的天地会(洪门)二房洪顺堂就在香港开设了堂口。
就是后来香港黑社会总称三合会的前身。
来源:@知情人士K
在巅峰时期,全香港华人成年男性中,有1/3都是三合会的黑帮成员。
他们垄断控制着普通香港人的就业、水电,收取保护费,发放高利贷,甚至拐卖妇女,社会治安深受其害。
不过,香港黑帮于香港影坛,却也是另一大推手。
这我们从港片的取材也能看出。
《古惑仔》、《赌神》、《英雄本色》、《警察故事》等系列电影,涉及大量黑帮、暴力、赌博元素。
不仅是灵感来源,黑帮也为香港影视业的发展提供财力。
比如当年的邵氏兄弟,就是收着洪门照顾的“普通商人”。
而另一大影视公司永华影业的创始人之一,则直接就有上海青帮背景,到香港之后拉当地黑帮投资自然是手到擒来。
此外,某种意义上讲,黑帮甚至为香港影视界训练出了一大批抗压能力、业务水平都极强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和演员。
据一位香港投资制片人所说,现在的投资方比起当年的黑道投资方,实在是“温柔”太多了。
最短工期20天,规定每周四上映新片,无论如何必须赶出来。
当红的演员被点名要求出演,可能同时轧五六部戏,每天睡两三个小时。
这个待遇,比起现在被捧上天的演艺明星,可真是天上地下。
也难怪回归后,不少香港影视从业者纷纷北上。
潮水褪去,众神归位
对香港影视行业为什么在70年代末—90年代末出现了黄金的20年,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那么回答:为什么香港再难出现当年那种惊艳岁月的大美人,也就不难了。
那就是以上提到的种种社会、经济、历史因素,在香港回归之后改变了。
不可否认的,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市场,不仅拥有更多的资金、人才,也当然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并非是香港衰退,而是大陆蓬勃发展,自然人才、资金都不必再囿于一地。
一旦走出了短暂而特殊的历史时期,香港就不再对资源和人才有垄断性的吸引力。
先是内陆人口的回流稀释了香港出佳人的概率;
而不再有钱随便砸的影视业,也不能再给女孩们足够的刺激走娱乐圈这条路。
最后一点,就是回归了祖国怀抱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终于走出了黑道势力的阴霾。
两岸三地警方协同一体,严厉打击黑社会势力,对黑帮聚众闹事给予足以震慑的量刑。
而对于香港影视从业者、老百姓和普通观众来说,虽然无法再从黑道获取源源不断的灰色资金,但和平安定的生活与影视刺激相比,孰轻孰重呢?
如王晶所言,当年香港电影的繁荣其实是“非正常”的。
香港曾经的文化繁荣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产物,不可复制,也自然很难延续。
与其说是港片、港姐衰落了,不如说都只是回到了原本的位置。
您心目中的最美香港女星是谁?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