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约评论员 涂格
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 新华社 图
12月16日,2021年宁波舟山港装卸的第3000万标准箱在梅山港区智慧码头起吊。宁波舟山港由此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后全球第三个3000万级集装箱大港,也是2011年以来中国第二个突破3000万标准箱的超级大港。
而就在两天前的12月14日,新华社记者从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长三角港口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亿标准箱。
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站上了新的台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世界港口排名主要依据“总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两大指标。
其中,总吞吐量是指包括干货、液货、件杂、集装箱、滚装等在内的全部货物吞吐量,它以吨为单位;而集装箱吞吐量仅统计集装箱这单一指标。它不区别内部货物种类,也不关心重量,故以TEU为单位。1 TEU代表1个20英尺×20英尺×8英尺的标准集装箱。集装箱吞吐量一般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港口所在城市国际贸易市场需求量的大小。
目前,世界总吞吐量第一的港口是宁波舟山港。其于201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19亿吨,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超级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则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排名第三,前十名港口中中国一家就占据7席。而比这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绩是在短短20年内取得的。
和GDP一样,港口吞吐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港口排名变动起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大国实力的此消彼长。
回顾历史,1970年代以前,世界排名前20强集装箱港口中只有日本横滨港这1个亚洲港口,吞吐量为15万标准箱。那时的20强榜单几乎被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港口所把持。直到2000年,前20大港口中中国也仅占三席,分别是香港港(第1)、上海港(第6)和深圳港(第11)。最近刚突破3000万标准箱的宁波港,那时还寂寂无闻,榜上无名。
2000年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
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此后,中国外贸走出了一波长达20年的单边上扬趋势。伴随着对外贸易量的井喷,中国迎来港口建设的高潮,各大港口的吞吐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2002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开工建设。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也促进了与周边嘉兴港等的资源整合与航运业务发展。
2006年,“宁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合并,同时成立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协调两港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浙江两大龙头港口开始以统一的新身份参与世界港口竞争。
经过20年的发展,世界航运格局、各大主要港口的吞吐量均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鹿特丹、安特卫普、纽约等老牌欧美大港纷纷退出前十竞争,即便是在作为国际航运新中心的东亚,各主要港口的排名也经历了数轮大洗牌。
曾经的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香港,过去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不增反降。从2000年时的1810万标准箱跌至2020年的1796万标准箱,被地理区位、地形条件不及自己的深圳港(2655万标准箱)、广州港(2319万标准箱)反超。
而上海港,不仅凭借435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连续11年稳居全球首位,还携手宁波舟山港及周边其他海河港口,形成了世界最大、无可比拟的港口组合。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也由釜山、高雄逐渐转移到了长三角。
在此基础上,2019年12月印发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港口群的建设由此被上升到长三角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作为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除了拥有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外,太仓港、南京港、嘉兴港、南通港等港口也跻身全球前100大集装箱港口榜单。
另外,相较同样大港林立的珠三角,长三角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的另一大特色是内河港口发达,海港与河港相互配合,海河联运优势明显。
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30强里,有10个为内河港口,它们分别是苏州港、镇江港、南通港、泰州港、南京港、江阴港、东莞港、杭州港、芜湖港、湖州港。其中除了东莞港外,其余9大内河港口全部位于长三角。
过去,这些港口彼此独立开发,甚至存在竞争关系。但以1997年9月29日上海组合港成立,在不改变原有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对江浙沪相应港口的集装箱码头泊位进行组合为标志,长三角港口间的合作不断加深、范围持续拓宽。
比如嘉兴港的乍浦港区、独山港区就分别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后者的喂给港。而安徽省港集团和上海港也开始了很多业务合作,包括在芜湖开设到洋山直达的“五定班轮”业务等。甚至,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两大龙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互动也日趋密切。
2019年2月19日,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明确了沪浙两地筹划已久的小洋山北侧开发建设合作模式。
根据协议,浙江省海港集团将以人民币现金增资的方式入股上港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入股完成后,上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分别持有盛东公司80%和20%股权。而盛东公司将作为未来小洋山北侧唯一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主体。
如果说,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交汇处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陆上合作的“试验田”,那么行政区域上属于浙江,经营管理上委托给上海的小洋山,无疑可算是长三角海上(港口)合作的“先行区”。
以此破题,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以上海港为核心、江苏、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港口群已基本形成。而安徽省的芜湖港、马鞍山港、铜陵港等3个亿吨内河港口,在腹地资源方面也给其他长三角港口很大支撑。
无疑,一个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不仅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将带领整个中国继续融入全球产业链,打通国际、国内两大循环,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