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揭秘金融公司里的“非典型”人才

有这样一群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他们曾被看作金融业“行外人”,现在却已经站上了金融公司的舞台中央。

当幕布拉开后,许多来自计算机、心理学、英语语言文学等各种专业的学生们聚集在这里,被公司委以重任。

这一次,我们邀请来自摩根大通的三位金融人讲述了自己的“非典型”成才道路:他们如何从校园起步,如何拿到一张通往金融行业的入场券,现在又在行业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一、非商科学生的“春天”

现在,销售经理葛宇亮能与西班牙客户有说有笑地聊当地美食、风俗和文化,而时间拉回五年前,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系的他从没想过,专业背景不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帮助他进入金融巨头,开始了一段独特且闪光的职业生涯。

回忆早已翻篇的学生时代,葛宇亮的职业成长道路与个人技能紧紧绑在一起。2014年毕业到现在,他从摩根大通的一位分析师成长为环球企业银行部门销售经理,服务于拉美客户。“作为前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对方聊得来,所以说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总能帮助我寻找到最好的切入口。”面对公司准确触达客户想法和需求的高标准,他也能轻松自得,这多亏了大学四年一点一滴的积累。正如他通过学习西班牙语和英语获得了多语言沟通能力、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这些优势在工作中慢慢展现出来。

葛宇亮所服务的共享经济行业的初创企业已经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在新闻上看到他们业绩又创新高,我自己还挺高兴的,自己的业务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当你在路上看到他们新开的店,你会觉得当中其实有我自己的一份力在。”他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也有人获得了难得的机会,看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商业图景。王翔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毕业就加入了摩根大通,五年里的收获数不过来,但他更珍惜的是——工作中获得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无可取代的大局观。这个年轻人现在就职于公司战略研究和分析部门,从计算机专业锻炼出来的缜密思维帮助他很快适应工作,成为了区域和全球同事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有幸见证了摩根大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

拥有工科背景的陈颖洁加入摩根大通才一年多时间,却也在庞大的金融系统中做到了尽己所长。她在学生时代常常待在实验室里,专注于能源方面的风险管理和量化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看上去与金融工作毫不沾边,但技能是可以转移的,比如她把数据可视化、逻辑思维能力、写代码和分析数据能力都带到了现在的客户咨询工作中。

比起凭借单一专业背景来决定招还是不招,摩根大通的多元招聘理念给了非金融背景学生们更多机会展现自己。以2019年为例,摩根大通中国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中就有近四成来自非金融背景。

二、校园活动和实习,是未来的入场券

陈颖洁的经历带着一分传奇色彩,她总能抓住跨界带来的机会大展身手。不管是从浙江大学会计专业到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技术管理,还是2017年到摩根大通资金交易部门实习,又于次年正式加入摩根大通的资产管理部门,这些成长过程中,正是“可迁移能力”给了她最大的底气,打消了她的各种顾虑。

“只要能在工作中进一步融会贯通已经拥有的技能,跨界给你带来的痛感和冲击感就会少很多。”作为一名大学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的积极分子,陈颖洁学到团队合作、做项目的全局意识和沟通能力。工科背景和实验室研究让她在解决问题时逻辑清晰,数据分析时得心应手;快速学习能力和注重细节这两种技能让她在工作中出众出彩。

看似毫无规则的发展轨迹背后,校园活动和实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三位年轻金融人才通往未来的一张入场券。葛宇亮和王翔都非常感谢学生时代的自己,他们曾活跃于学生会、团学联、学校社团和各种志愿活动之中,用技能全副武装年轻的自己。协调能力是葛宇亮在销售经理工作中的制胜法宝之一,这离不开他服务于联合国志愿者团队的管理经验。王翔在研究生时期参与设计复旦大学官网,他从中学到的跨部门沟通能力也沿用至今。

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开始摩根大通的工作都是从简入繁、循序渐进的,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人们或许会陷入担忧——专业知识短板有多大影响?岗位不适合自己怎么办?“不用担心。摩根大通内部的管培生轮岗制度给所有人都留出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成长时间。”王翔说。在五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前、中、后台的三次轮岗,每次八个月左右,“它是一种特别好的机制,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非常低,公司能提供机制让你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拥抱变化并不断学习,他也慢慢描绘出未来发展的清晰轮廓。

隔三差五,王翔要飞到美国、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他一直为体验到跨文化交流和结交新朋友感到兴奋。他所在的战略研究和分析部门提供出差任务和短期派遣项目,“最大收获是能全面了解摩根大通整体的业务发展。用中国战略的角度切进国际化事业中,一方面看世界怎么发展,另一方面看自己能发挥什么作用。”

即便刚刚度过充实、思想碰撞和受益匪浅的工作第一年,陈颖洁也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关心和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指导。团队前辈在每周晨会上分享深入的见解和经验;硬核的入行基础培训说起来让人“又爱又恨”,用新人都能适应的节奏,从头开始教授如何建构金融模型,做案例分析还有讲解公司现有产品和战略等等。这个职场新人的第一年里,她也看到了自己显著的进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初入职场起的每个职业发展阶段都能到公司的支持,年轻的金融人们都进步得飞快。他们感到,身处摩根大通这个活力四射、经验丰富并且充满凝聚力的大集体,每个项目都会有导师和直线经理手把手带着走,到处都是上下届管培生互帮互助的热烈氛围,分布全球的同事也愿意无私解答彼此的困惑。

更重要的是,摩根大通愿意敞开怀抱,给年轻人更多挑战自我的机会。站上充满魅力的职业舞台之前,候选人需要了解业务线和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比如会计、定量研究这种岗位对量化公式知识要求比较高,银行家或者投行后台部门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了解自己的长处,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我觉得就是可以胜任的。”

葛宇亮回过头来总结道,“摩根大通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我们的业务涵盖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领域, 只要努力学习,总能找到合适你的岗位。”

当然,不容忽略的现实是“中国的发展机会很大,就业的竞争压力也不小。快要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现在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及摩根大通在中国全速扩张的机会,找到自己定位。”

“摩根大通的金融实习计划给了我近距离了解摩根大通的机会。当你亲身地进入这家公司去实习,就会对这家古老又年轻的公司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陈颖洁认为学生们可以从实习开始,“更近距离的接触行业业务和建立行业人脉的机会。”

他们三人正在不断的机遇和挑战中迎来蜕变,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非典型”人才在摩根大通的跑道上加速奔跑。专业背景并没有成为工作中的阻碍,这群优秀的年轻人为非商科学生们提供了另一种职业可能性,摩根大通也以其多元包容的文化向每一个年轻人传达出欢迎的信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摩根大通中国的招聘信息,请点击这里。